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8 09:33:17
華為在石墨烯領域有重大突破,讓這個“黑科技”又火了一把。
但你知不知道,讓全球第一個讓石墨烯走出實驗室的是一名陜北籍人。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從接觸石墨烯到推出首款石墨烯產品,已堅守了十余年。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俊明 每經編輯 羅偉
每經記者 李俊明 每經編輯 羅偉
華為在石墨烯領域有重大突破,讓這個“黑科技”又火了一把。
但你知不知道,讓全球第一個讓石墨烯走出實驗室的是一名陜北籍人。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從接觸石墨烯到推出首款石墨烯產品,已堅守了十余年。
他從陜北貧困的僻壤走出,成為目前全球最火熱的石墨烯領域的帶頭人。
他做出了全球第一個石墨烯產品,是名副其實的“石墨烯應用第一人”。
幼年營養(yǎng)不良,身材略顯佝僂,但今年8月在陜北演講時,有人喊他“陜北之光”。
他有很多頭銜,但他的朋友更喜歡叫他“科學家”郭守武。
貧困中堅守書本的少年
西安一家賓館的套間里,郭守武的朋友為他聯系好的記者正在等著。他雙手插在褲兜里,斜靠在桌沿,思忖半晌,最后時刻他推脫了:“不,不能過度宣傳我,還是先把東西做好再說。”
他當然知道,關于他的報道已不勝枚舉;他當然知道石墨烯備受青睞,作為石墨烯應用第一人,受到鎂光燈的“狙擊”在所難免。但他還是擔心過度曝光會起到逆反作用。
就像所有重度“理科癌”患者一樣,郭守武本能地青睞技術的成就,不追尋單純的聲名,而這一習性還要追溯到50多年前。
1964年,郭守武出生在陜北佳縣農村,這是陜北最貧困的幾個縣城之一——位于資源貧瘠的黃河沿岸,只有崎嶇的山地和棗樹。
郭守武有3個姐姐,1個妹妹。他父親也多病,農業(yè)合作社時期,其所掙工分低人一等。對于一個農家來說,生存壓力極大。六、七十年代的普遍性物質匱乏帶來的營養(yǎng)不良,讓他成年后身材略顯佝僂。
貧窮席卷了六、七十年代,但郭守武有一點很幸運:他有個很出色的母親。這個目不識丁的女人認準“知識改變命運”,堅持讓郭守武讀書。
郭守武的同鄉(xiāng)回憶,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農村人掙的錢大多數拿去蓋房子,他的母親卻給了郭守武交學費。
那是個意識和食物一樣缺乏的年代,堅守“耕讀傳家”極為難得。
郭守武自小就喜歡讀書,從小學到高中,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高中同學回憶,郭守武勤奮、認真、善思辯,尤其在物理題和化學科目上喜歡刨根問底。
郭守武在石墨烯領域博得大名,上述高中同學回憶,郭守武喜歡與同學討論辯論,屬于典型陜北人性格,好強,認準的事會堅持去做。“最難忘的是剛上高一時有一次作業(yè),他是兩個班唯一一個做對的學生。”
“永不安分”,留學以色列、美國十余年
1981年,郭守武順利考上了延安大學化學系。以他的天分和努力程度,即便當時競爭異常激烈,其考上大學也在意料之中。
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入學的大學生彼時還沒有畢業(yè),老中青同坐一課堂的“老三屆”營造的學風在延安大學還相當濃厚??梢韵胂?,郭守武在80年代夢幻般的校園氛圍下,如魚得水。
競爭殘酷的上世紀80年代,考上大學已極為罕見,更何況考研。當年郭守武第一次考研,以2.5分落榜,之后他留校當老師。
他終究不愿一直呆在高校,3年之后,他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1991年獲物理化學專業(yè)碩士學位。當時的工作還屬于分配——郭守武研究生到了北京,在國家建材局下屬一家研究所工作。
郭守武的朋友說,郭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直尋求改變——知識改變境況。這也是他為什么僅僅在北京呆了兩年,就離開的原因。按理說,一個從陜北農村走出的大學生,90年代在首都“國家單位”謀得一份工作,已經很滿足了。
但郭守武又一次不安分了。通過同學推薦,郭守武1994年6月遠赴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5年后他拿到了材料化學博士。1999年到2005年,郭守武又輾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西北大學,做化學系的博士后和研究員。
以色列和美國學術氛圍和做學問的環(huán)境讓郭守武受益匪淺。“我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回國后對媒體稱。
國內最早接觸石墨烯的人之一
郭守武留學期間發(fā)生的一件事情,對他的重要性不亞于10年前決定出國——2004年的一天,年僅30歲的博士生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與任教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忽然宣布:制造出了石墨烯。
這個6年后讓兩位科學家捧回獲諾貝爾獎的發(fā)現,震撼了整個物理化學界。此前,學界一直認為這種“夢幻般”的材料只在理論上存在。
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組成準二維體,由于結構的特殊性,這種材料具備多種極端的特性。
我們一般印象中,一種材料只有一個或兩個特性很突出。比如黃金耐拉,但硬度不高;鐵很硬,但耐腐蝕性不好;泡沫耐壓,但怕火。而石墨烯有多種特性,比如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最好,是最佳電極材料,是無可比擬的“新材料之王”。
在應用領域,石墨烯充電器可以5秒鐘充滿電;介入鋼鐵后強度會提高10倍,指數級增強其耐腐蝕性;石墨烯取代硅,計算機處理器運行速度會快數百倍;而石墨烯一旦大規(guī)模應用,將革命性地改變整個材料和電子領域……
身處美國,身在物理化學研究領域的郭守武,對這一發(fā)現的反應自然極為敏感和迅速。
首先,石墨烯的研究既涉及到化學、物理學,又涉及材料學,所以有物理化學研究底子的郭守武,在跨學科研究上有優(yōu)勢,“這也是他為何能成為國內最早接觸研究石墨烯的一批人。”他的朋友說,“時間優(yōu)勢,也一定程度奠定了他日后在國內石墨烯研究領域的地位。”
不過郭守武決定研究石墨烯之初,石墨烯前景遠比現在模糊——很有可能研究幾十年,也沒有實質性進展,但他堅持了下來。
研制出世界首款石墨烯產品
2005年郭守武通過“百人計劃”被引進回國,后來在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任教授。如果止于此,郭守武會成為一個深在學院的“學究派”。
但科學的魅力不止于實驗室,更大的吸引是與實踐結合,與資本對接,形成社會效應——尤其是在石墨烯這樣劃時代的領域。
2012年,郭守武所在的課題組,終于用維C還原出石墨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石墨烯制備上的困難。之后的4年里,郭守武也在積極尋求石墨烯的應用之路。
郭守武在2014年注冊成立基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平臺的上海碳源匯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兩年之后,這家公司被國內一家上市公司東旭光電收購控股。
2015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時,專程前往英國石墨烯研究的大本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自此石墨烯在普通公眾中的影響力劇增。而事實上,盡管世界范圍內石墨烯研究已10年,但受制于技術、制備等原因,石墨烯還是沒有走出實驗室。
郭守武在涉足石墨烯長達十年之后,終于在2016年迎來了久違的收獲,這也是整個石墨烯領域的進步。郭守武課題組制造出全球第一款石墨烯產品——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烯王”。
來源:東旭光電官網
“烯王”可以在15分鐘內快速充電,能在零下30℃的低溫到80℃的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此外,它還有著近10年的使用壽命。
當然,“烯王”有諸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但它問世的意義在于,首次讓石墨烯走出了實驗室,意味著國內企業(yè)已實現了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上的產業(yè)化應用
郭守武的朋友說,郭守武在石墨烯應用思維實驗過程中,有無數次失敗,在技術和資本的結合過程中,也有過諸多不順利之處,但他走出來了。
石墨烯是個世紀產業(yè),郭守武曾說,也許他有生之年也不會看到石墨烯像硅在電子領域上那般普及,但科學的精神就是一直努力探索。
尾聲:質樸的“理科癌患者”
2016年8月,郭守武、經濟學家張維迎和地產商馮侖一同站在故鄉(xiāng)榆林的講臺上。與鋒芒畢露的張維迎、精明世故的馮侖相比,身材偏矮、眉毛濃厚的郭守武似乎風采被淹沒。
然而,當他一開口講話,向榆林老鄉(xiāng)介紹自己時,解讀石墨烯時,在座者掌聲四起。陜北人驚訝:原來陜北竟有如此牛掰之人!以致于有在座的人喊他“陜北之光”。
與他同行榆林的朋友透露,榆林一名領導看郭守武穿得比較舊,當時榆林又較冷,就堅持讓自己的秘書再三詢問郭守武,要給他買兩件外套。“現在的郭守武不至于買不起兩件上衣,他就是樸素。”
以前大概五、六年,國內石墨烯研究處于低潮期,整個行業(yè)開始彌漫悲觀渙散之風。高校、研究所一旦放假,研究員就開始懈怠,但郭守武卻一直堅持呆在實驗室。
“他就是這樣,不跟著市場走,不跟著學術風向走。”他的朋友對粉巷君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