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8 00:57:58
8月17日,國投旗下上市公司*ST新集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國投公司已與中煤集團簽訂股份無償劃轉協(xié)議,國投公司擬將其持有的公司30.31%A股股份無償劃轉給中煤集團。中煤集團辦公廳主任姜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ST新集外,國投煤炭資產也將進入中煤集團。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實習記者 賀泓源
◎每經記者 岳琦 實習記者 賀泓源
央企去產能動作不斷,在宣布未來5年退出煤炭業(yè)務后不久,國家開發(fā)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國投公司)開始加速剝離煤炭資產,而接盤者為中煤集團。
8月17日,國投旗下上市公司*ST新集(601918,SH)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國投公司已與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煤集團)簽訂股份無償劃轉協(xié)議,國投公司擬將其持有的公司30.31%A股股份無償劃轉給中煤集團。
*ST新集證券代表處人士坦承,其也是當日才知此股權劃撥協(xié)議,由于一向相對獨立運營,此舉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太大影響。
而這還只是國投公司去煤炭化的一部分,中煤集團辦公廳主任姜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僅是*ST新集股權,國投煤炭資產也有去產能的需要,所以也將進入中煤集團。在他看來,此次轉讓更多立足于煤炭去產能、國企改革等多重因素疊加狀況下的戰(zhàn)略協(xié)同聯(lián)合,促進整個煤炭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記者又向國投公司發(fā)去采訪函,但截至發(fā)稿未收到回應。
*ST新集突然易主
*ST新集公告顯示,該次無償劃轉完成后,中煤集團將成為控股股東,國投公司不再持有股份,本次無償劃轉前后,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fā)生變更。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神華集團旗下的國華能源(7.59%)、安徽新集煤電(7.18%)、中國海運(4.90%)均是該公司重要股東。
上述*ST新集證券代表處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ST新集此前沒有任何被劃轉預兆,“這可能更多還是兩家央企在討論的事情。”
談及*ST新集目前的運營狀況,上述人士表示已逐步步入正軌,摘掉ST帽子概率較大。鑒于此前*ST新集相對獨立的運營方式,大股東變更不會對公司正常運營造成太大影響。
對于股權被劃轉的原因,上述*ST新集證券代表處人士認為,更多還是由于中煤集團的全產業(yè)鏈優(yōu)勢,能與*ST新集互補。對于劃轉后的融合,其表示,以后風格或許會有變化,但*ST新集的經營層也有其自身優(yōu)勢,雙方應該能比較好融合。
姜淳也認為,中煤集團也比較看重*ST新集較高的管理水平,成為控股股東后將更利于雙方的合作,擴大中煤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ST新集地處長三角,離沿海發(fā)達市場近,利于市場協(xié)調。中煤集團更多還是看重*ST新集在煤炭行業(yè)的地位。
*ST新集公告顯示,《股份無償劃轉協(xié)議》需要在取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證監(jiān)會對此事項無異議并豁免劃入方的要約收購義務后方可生效。
在姜淳看來,此次轉讓是國資委主導的,兩家央企協(xié)商而達成,“談不上誰主動誰被動,更多是基于產業(yè)狀況的一拍即合。”股權劃轉進度應該比想象中要快。
國投公司曾在債券信息中公告,將旗下國投電力和*ST新集部分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海運。7月底,其還發(fā)布提示公告稱,為促進央企產業(yè)整合,擬將所持*ST新集股權劃轉至其他央企。
中煤稱國投煤炭板塊都將進來
在7月初,國資委宣布,國投公司推動煤炭公司向礦產資源開發(fā)企業(yè)轉型,未來5年將全部退出煤炭業(yè)務。據姜淳透露,此次轉讓不僅*ST新集,“國投煤炭板塊都要進來。”
記者注意到,國投公司煤炭板塊經營實體主要有全資子公司國投煤炭有限公司、國投煤炭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ST新集。2015年以來公司主要煤炭項目建設步伐有所放緩,公司控股煤礦企業(yè)原煤產量及商品沒銷量均有所下降。
國投發(fā)債的跟蹤評級報告顯示,在煤炭方面,截至2016年3月底,國投已建成煤炭礦井減少至16對,核定生產能力3693萬噸。2015年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總收入1042.40億元,利潤總額165.13億元。其中,煤炭板塊營業(yè)收入達119.07億元,但毛利率僅為3.87%。2016年第一季度,國投煤炭板塊營業(yè)收入37.37億元,占整體收入的15%,毛利率為24.41%。
那么,中煤集團吸納國投煤炭板塊的邏輯又是什么?姜淳認為,更多是多種因素的疊加形成。在產能過剩大背景下,煤炭行業(yè)產能過剩尤為突出,不得不進行供給側改革,又適逢國企改革,由此給股權劃轉創(chuàng)造了契機。中煤集團目前更為看中的是雙方合并后的戰(zhàn)略協(xié)同優(yōu)勢。
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國投公司一向推崇“小總部、大產業(yè)”,對所出資企業(yè)履行出資人職責,但比較少介入具體運營,這與中煤集團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差異,被劃轉過去的煤炭板塊能否適應?
姜淳表示,雙方在企業(yè)文化上或有所不同,但同為國資的雙方共性大于個性,或許會有小問題,但能夠找到契合點,最終會比較好地融合。
在產能過剩恰逢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央企間互相轉讓板塊是否會成為大趨勢?國資專家李錦認為,如在尊重市場規(guī)律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種辦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