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8 02:56:27
東風柳汽副總經理姚利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1~2年是東風柳汽的產品大年,在公司繼續(xù)深入發(fā)展SUV和MPV的戰(zhàn)略背景下,菱智、景逸品牌產品將陸續(xù)完成產品升級換代。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駱一帆
◎每經實習記者 駱一帆
7月24日,東風風行SX6七座SUV上市,售價區(qū)間為6.99萬~9.19萬元,瞄準10萬元內的7座家用車市場。
據了解,SX6的上市實際上拉開了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柳汽)全系產品升級換代的序幕。
東風柳汽副總經理姚利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1~2年是東風柳汽的產品大年,在公司繼續(xù)深入發(fā)展SUV和MPV的戰(zhàn)略背景下,菱智、景逸品牌產品將陸續(xù)完成產品升級換代。
未來,東風柳汽將繼續(xù)瞄準SUV和MPV市場,盡管面對合資品牌在SUV市場的進一步擠壓,但東風柳汽乘用車銷售公司首席師陳偉權認為,未來幾年中國SUV市場仍將保持火熱狀態(tài),在進一步完成全價值鏈整合,通過東風母公司引入新技術路線,提升品牌價值的規(guī)劃下,東風柳汽將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
進入全系產品換代階段
根據東風柳汽發(fā)布信息顯示,SX6售價區(qū)間為6.99萬~9.19萬元。姚利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車主要瞄準的是10萬元內的7座家用車市場,而該市場車型大多基于微車平臺升級而來,偏重于商用。
在姚利文看來,SX6具有大空間、轎車化舒適和SUV高通過性的特性,這些優(yōu)勢使得東風柳汽對于SX6的銷量比較樂觀。據了解,東風柳汽對于SX6的銷量期望為月銷過萬輛,2016年全年銷量的目標為4.5萬輛。
按照此銷量目標,SX6將會成為東風柳汽最暢銷的一款產品。乘聯會數據顯示,去年景逸SUV共銷售8.4萬輛,今年上半年景逸SUV共銷售4.2萬輛,而轎車領域景逸S50并非主力車型,去年全年銷量未過萬輛大關,MPV版塊銷量最好的風行S500,今年上半年累計銷售3.44萬輛。
從整體銷量來看,今年上半年東風柳汽銷量保持微增長,半年銷售13.5萬輛,同比增3.5%,事實上近兩年來東風柳汽一直保持緩步增長態(tài)勢,去年全年銷售25.3萬輛,同比增長5%。
對此,姚利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東風柳汽一直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前行,此前公司發(fā)展處在一個積累期,所以沒有跨越式的發(fā)展,但隨著風行SX6的上市,東風柳汽將進入一個全系產品更新換代的階段。
據姚利文透露,未來1~2年是東風柳汽的產品大年,下個月凌智品牌將推出換代產品,年底全新景逸X5將在廣州車展上市,明年7月全新景逸X3上市,年底將推出景逸X7,在轎車方面,2016款景逸S50已新增2.0L全新動力,未來將新增景逸S50純電動版。
繼續(xù)瞄準SUV和MPV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未來,東風柳汽仍將在MPV和SUV領域繼續(xù)深化。然而從目前中國市場來看,MPV所占份額不大,而SUV市場受合資品牌進入廉價SUV領域的影響,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進一步受到擠壓,顯然東風柳汽在這兩個板塊未來將面臨的挑戰(zhàn)并不小。
對于目前國內MPV市場,姚利文認為該市場仍有擴大的趨勢,目前國內MPV并沒有真正體現多功能性,僅僅是增加了兩個座椅而已。反觀國外的一些MPV設計,更多的體現了人性化、實用化、精致化,像一個小房間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的MPV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中汽協數據顯示,上半年,MPV銷售118.7萬輛,同比增長12.3%,而東風柳汽MPV銷售8.8萬輛,和去年同期持平。
對于SUV市場,陳偉權認為從目前銷量情況來看,SUV增速明顯,隨著人們消費理念的改變,SUV市場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火熱狀態(tài),隨著未來SX6、景逸X7的相繼推出,景逸X5和X3的產品升級,東風柳汽有望在SUV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
不過,在SUV市場火熱的背后是自主品牌份額開始減少的現實,6月份SUV榜單前十位中自主品牌只剩三席,此前榜單中的CS75、CS35、翼虎、瑞風S3都遭遇銷量下滑,無緣上榜。
對于來自合資品牌的壓力,陳偉權表示,未來東風柳汽一方面將深化全價值鏈整合,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將通過東風母公司引入新的技術路線,通過提升品牌形象,穩(wěn)固并進一步擴大市場。
姚利文表示,盡管未來兩年東風柳汽將進入產品換代周期,但同時也會在技術、質量和服務上面有所提升,東風柳汽并不會走低質低價的道路,打造品牌才是支撐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