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8 02:55:53
2016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剛剛披露,經濟工作開始步入“下半場”之際,作為宏觀政策方向最佳觀測窗口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于7月26日召開。
2016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剛剛披露,經濟工作開始步入“下半場”之際,作為宏觀政策方向最佳觀測窗口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于7月26日召開。
本次會議除了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以外,對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抑制資產泡沫”、“降低宏觀稅負”、“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隱患”等表述所釋放的重要信號,尤其為市場所關注。會議要求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明確“三去一降一補”路徑等,透露了下半年宏觀調控的方向。
為了更好地把握當前中國經濟的大邏輯,《每日經濟新聞》通過“首席發(fā)聲”欄目,邀請3位任職機構一線的專家,對政治局會議重要內容進行代表市場視角的解讀。
◎每經記者 王辛夷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6年的五大重點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為全面落實五大任務給出明確方向。會議指出,去產能和去杠桿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yè)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而去庫存與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zhèn)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在降成本方面,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
和過去的“結構性減稅”相比,本次會議提出的“降低宏觀稅負”有何不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需求側調控到底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針對這些問題,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獨家專訪。
中央對擴大需求心中有“數”
NBD: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至今,各方對于供給側和需求側關系的辯論就一直存在。這次會議提出,要“實施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fā)展預期的組合政策”,您怎么解讀這種表述?
魯政委:這次會議明確了“適度擴大總需求”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表述意味著,在中央的決策部署中,并沒有完全排除支持需求擴張的政策,只是宏觀政策總體要穩(wěn)就只能適度,不能過度。
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系問題在之前出現過幾次反復,這次又明確地提了出來,其實和5月9日權威人士接受《人民日報》采訪的文章含義一致,那篇文章中說的是“需求側起著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huán)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絕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NBD:可是我們應該如何界定“過度”和“越俎代庖”?
魯政委:根據我們的分析,中央對需求擴張的相關指標應該心中有數,這個“數”就是基礎設施投資增速20%左右,M2增速和社會融資存量增速13%左右,后面兩個數字是“兩會”期間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基礎設施投資數字依據的是今年以來的觀察。
NBD:但是最近有一個現象,當M2維持在13%左右的同時,M1的增長速度卻非???。有觀點認為,M1增速過快會大幅度提高通脹風險,因而貨幣政策應該轉向,但是這一次的會議中仍然強調“貨幣政策要穩(wěn)”,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魯政委:事實上不只是貨幣政策要穩(wěn)定,而是整體的宏觀政策都要穩(wěn)。在我看來,政策穩(wěn)定最重要的是要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在宏觀環(huán)境沒有明顯改變的情況下,政策只要找到了合適的水平,就不要輕易調整。但是同時,這次會議也強調了“注重相機、靈活調控,把握好重點、節(jié)奏、力度”,這就是說在我們政策需要調整的時候,把握時機和力度非常重要。
從結構性減稅到降宏觀稅負
NBD:這次會議明確提出,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這和之前人們的認識有較大區(qū)別,您怎么看?
魯政委:與5月9日權威人士的文章相比,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和抑制資產泡沫是新加入的內容。
過去,降成本的重點基本是指“降低融資成本”。但前幾年持續(xù)降息、降準、查處金融機構亂收費之后,今年企業(yè)實際融資成本已大幅下降?;鶞世屎透叩燃墏识歼_到歷史低位附近,工業(yè)企業(yè)融資成本累計增速也進入負增長區(qū)間,目前下跌速度為2000年有數據以來的歷史最低。
所以說降低融資成本已不完全是當前主要矛盾,眼下降成本重點要落在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上,要控制房地產價格和由此帶來的房租與整個營商成本的上升,也就是抑制資產泡沫,以及降低宏觀稅負。
NBD:降低宏觀稅負這個提法和之前的表述也有很大區(qū)別。
魯政委:降低宏觀稅負是一個新提法。減稅有好幾種表達,以前叫“結構性減稅”,含義就是調結構,整個經濟的稅負比例大致不變。而這次提到的降低宏觀稅負,意思則是要降低整體稅負水平,最終要把稅收與GDP的比值降下來。
NBD:這次會議也提出了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降低宏觀稅負,會不會給財政帶來更大壓力?
魯政委:會,之后可能會導致赤字變大,尤其是中央財政。但是重點不在這里,重點在于擴大財政赤字如何使用才能更有效率。
去庫存補短板要與城鎮(zhèn)化結合
NBD:這次會議還首次將去產能和去杠桿明確與國有企業(yè)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聯系起來。這是不是要害?
魯政委:的確,從產能情況來看,目前過剩最為突出的鋼鐵、煤炭都是國有企業(yè)占比很高的行業(yè),同時這些企業(yè)的杠桿率也比較高,因為金融機構盲目相信國企信用風險低,給融資開了不少方便之門,再加上一些行業(yè)、地方性的保護,導致這些行業(yè)里的過剩產能堆積、退出不暢,造成目前的困境。從杠桿水平角度看,金融機構和行業(yè)、地方性的保護直接造成了國有企業(yè)杠桿率偏高。同時,間接融資方式占主導的金融格局,在融資持續(xù)增加的背景下,也會更為直接地從報表上表現為杠桿率的上升。
解決這些企業(yè)的問題有兩條路。剛才提到擴大中央財政支出,那么這筆錢該怎么用,一是直接給這些高杠桿同時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yè),那么他們還是死不了,但矛盾會越積越多;二是讓國有企業(yè)重組整合、清理退出,然后由財政出資給銀行,補貼違約風險,這樣就不會使得銀行壞賬率過高、資本金不夠而變成僵尸銀行。顯然,第二種方式更有效率。
NBD:政治局會議還決定將去庫存和補短板要同有序引導城鎮(zhèn)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您怎么看這種政策導向?
魯政委:眼下去庫存主要指向房地產去庫存,正如權威人士在5月9日文章中所指出的,要通過人的城鎮(zhèn)化去庫存,而不能通過加杠桿去庫存。這意味著,未來房地產去庫存的重點應該是滿足城鎮(zhèn)新落戶人員的購房需求,特別是首套房,買房子給戶口很可能成為下階段地方政府房地產去庫存的操作選項之一。補短板也主要是指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交通、通訊、水電煤氣、科教文衛(wèi)等領域的短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