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3 01:05:46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駱一帆
◎每經實習記者 駱一帆
6月16日,全新梅賽德斯-奔馳長軸距E級車(以下簡稱全新奔馳E級車)正式下線,預計今年三季度上市。隨著新車型下線,服役了6年的梅賽德斯-奔馳E級第九代車型即將退役。
從2014年開始,奔馳在中國市場進入強產品周期,其中國產車型增長快速。數(shù)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奔馳國產車型累計銷售11.69萬輛,同比增長44.7%。同期,華晨寶馬國產車型的銷量僅為11.5萬輛。
如今,隨著全新奔馳E級車的到來,無疑將在進一步完善國產奔馳的產品結構布局的同時,在C級車市場上,同寶馬5系Li、奧迪A6L形成激烈角逐態(tài)勢。
全新E級車強調智能化
2016年5月,服役6年的梅賽德斯-奔馳E級第九代車型開始退役。
相比第九代車型,全新奔馳E級車在自動駕駛技術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tǒng)上進一步優(yōu)化升級。北京奔馳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夏博韜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新奔馳E級車是北京奔馳迄今為止,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量產車型?!?/p>
在外形和內飾方面,全新奔馳E級車“借鑒”奔馳S級,相比上一代車型外觀更加大氣時尚。一位汽車分析師告訴《每日新聞新聞》記者,第九代奔馳E級車銷量的乏力同其外形及內飾有著很大關系,而全新奔馳E級車在外觀和內飾方面都有改進,將吸引更多相對年輕的消費者。
高智能化的設計和時尚大氣的外觀讓全新奔馳E級還未上市就備受關注,因為就市場情況來看,奧迪、寶馬的實力仍然強勁,勢必在國內C級車市場同全新奔馳E級展開激烈角逐。
數(shù)據顯示,今年5月,寶馬5系Li銷售1.34萬輛,同比增長27.1%;奧迪A6 銷售1.12萬輛,同比增長6.1%,在全部轎車銷量排名中分列第16位和第27位。兩者銷量之和達2.46萬輛,占當月C級車銷量的75.99%。
就今年前5個月的銷量數(shù)據來看,奧迪A6L和寶馬5系Li也是C級車市場的領軍車型,其中奧迪A6L 銷售5.97萬輛,在C級車銷量排行榜中位居榜首;寶馬5系以5.52萬輛的成績緊隨其后,而老款奔馳E級1.78萬輛的成績與前兩者相比,顯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這也和去年三家全年的銷售情況基本吻合,2015年,寶馬5系全年銷量為15.01萬輛,奧迪A6L全年銷量為14.8萬輛,而老款奔馳E級全年銷量僅為6.01萬輛。
事實上,隨著奔馳在華的快速發(fā)展,其國產車型的銷量雖與奧迪仍有差距,但已逐漸追趕上了國產寶馬。
數(shù)據顯示,去年,華晨寶馬的銷量為28.66萬輛,北京奔馳的銷量為25.01萬輛,僅相差約3萬輛;在2013年,這兩個企業(yè)相差近9萬輛;而今年前5個月,國產奔馳的銷量已經超過華晨寶馬。
就車型來看,奔馳C級銷售8.5萬輛,寶馬3系銷售9.5萬輛,差距并不大;SUV方面,奔馳GLK、GLA的銷量分別為6.23輛和4.26萬輛,寶馬X1為4.1萬輛。
分析認為,全新奔馳E級的推出,是北京奔馳為補齊中大型車(C級車)市場短板所采取的重要手段。
挑戰(zhàn)C級車市場“兩強”格局
事實上,自2010年奔馳E級車國產化以來,為北京奔馳貢獻不錯的銷量,一度在其銷售份額中占據很大一部分,但隨著C級車市場競爭的愈發(fā)激烈,以及北京奔馳GLK、GLA兩款SUV車型的發(fā)力,奔馳E的銷售占比正在逐年縮小。
數(shù)據顯示,2011年,奔馳E級銷售4.52萬輛,占北京奔馳總銷量的57.58%;2012年銷售3.92萬輛,占比38.68%;2013年銷售4.48萬輛,占比33.79%;2014年銷售4.37萬輛,占比34%。
而從去年開始,奔馳E級的銷量占比逐漸縮小,去年奔馳E級全年銷售6.01萬輛,占總銷售數(shù)量的24%,占比大幅下跌,而剛剛過去的5月,奔馳E僅以2067輛的銷量,占當月銷售總數(shù)的7.96%。
對于全新奔馳E級車的推出,北汽集團董事長、北京奔馳董事長徐和誼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一嶄新的產品陣容,將為北京奔馳注入強勢競爭力。對下一個10年,我們信心百倍?!?/p>
由此來看,全新奔馳E級車是北京奔馳重點打造的車型,北京奔馳的目的是使其重新回到主力車型行列。
目前,北京奔馳的銷售呈現(xiàn)持續(xù)上升態(tài)勢。數(shù)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奔馳國產車累計銷售11.7萬輛,同比增長44.7%,其中GLK 銷售3.03萬輛,占比25.9%,GLA 銷售2.76萬輛,占比23.6%。
上述汽車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兩年來,北京奔馳銷量增長勢頭強勁,尤其是GLA、GLK兩款SUV的發(fā)力,使得國產奔馳大有趕超國產寶馬的勢頭。而新款奔馳E級從汽車性能到外形外觀都有明顯提升,相信如果價格及營銷策略無重大失誤,該車在正式上市后應當會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