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6-05-03 08:58:19
對于赴港上市不到一年半時間的盛京銀行,恒大集團顯示出了相對控股的決心。繼從今年2月末起的幾個交易日內,通過收購盛京銀行5.77億股H股,從而坐上該行第一大股東之位后,恒大再次加大收購力度:其于日前豪擲百億元巨資繼續(xù)收購該行逾10億股內資股,將其持有盛京銀行股份比例激增至27.24%,逼近相對控股位置,大股東地位得以坐實。
對于赴港上市不到一年半時間的盛京銀行,恒大集團顯示出了相對控股的決心。
繼從今年2月末起的幾個交易日內,通過收購盛京銀行5.77億股H股,從而坐上該行第一大股東之位后,恒大再次加大收購力度:其于日前豪擲百億元巨資繼續(xù)收購該行逾10億股內資股,將其持有盛京銀行股份比例激增至27.24%,逼近相對控股位置,大股東地位得以坐實。
在恒大集團對盛京銀行逐漸加碼的同時,《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曾參與該行公開發(fā)行的周大福卻已于近期減持半數(shù)持股。如果說恒大狂攬盛京銀行股權是其構建金融版圖的重要一環(huán)的話,那么作為盛京銀行H股上市基石投資者周大福的逢高減持則也是讓其收獲頗豐。
恒大再出大手筆
狂攬盛京銀行10億股份
今年2月24日至3月3日期間,恒大集團在港股二級市場及市場外大宗交易方式以69.29億港元的代價,累計收購5.77億股盛京銀行H股,其持有盛京銀行總股本比例達到9.96%,并由此超過了沈陽恒信國有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成為盛京銀行的新晉第一大股東。而在取得該行第一大股東之位后,恒大方面并沒有止步不前,反而在一個多月后實施了金額更為巨大的收購計劃,而此次收購的股權由H股變?yōu)榱耸⒕┿y行的內資股。
恒大地產于4月28日發(fā)布公告稱,其通過全資附屬公司斥資100.168億元已收購盛京銀行10.0168億股內資股,收購價格為每股10元。加上此前持有盛京銀行5.771805億股H股,恒大總計持有盛京銀行約27.24%的股份。對于這次百億元的收購股份行動,恒大方面表示,因盛京銀行主要運營及財務指標持續(xù)表現(xiàn)優(yōu)異,財務穩(wěn)健、盈利能力強,收購事項對本公司而言為一項合理的投資。
除了這些因素外,盛京銀行剛剛取得的消費金融牌照,顯然對恒大也是吸引力十足。今年1月上旬,盛京銀行獲得銀監(jiān)會批準籌建“盛銀消費金融公司”。最新數(shù)據顯示,目前銀監(jiān)會在全國一共只發(fā)放了15塊消費金融公司牌照,該牌照可謂含金量十足,而對于這點,恒大在認購公告中也特別進行了提及。對于恒大方面的增持,盛京銀行發(fā)布公告進行了確認,并表示其增持該行股權一事表明其對盛京銀行投資價值的認同,也表明其對該行發(fā)展前景滿懷信心。
據了解,恒大是通過與盛京銀行的5名內資股東簽訂協(xié)議從而收購10億股股權的,具體分別為:從西藏金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收購上海嘉灣所持的盛京銀行2.06億股,從西藏梵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收購上海星嘉所持的盛京銀行2.3億股,從北京兆嘉集團收購的3億股,從上海國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收購的1.1568億股以及沈陽同聯(lián)集團有限公司收購1.5億股盛京銀行內資股。其中,北京兆泰為盛京銀行第五大內資股股東,沈陽同聯(lián)集團為該行第十大內資股股東。
資料顯示,盛京銀行前身是沈陽市商業(yè)銀行,成立于1997年,2007年更名為盛京銀行,總部位于沈陽,是東北地區(qū)成立最早的城商行。截至2015年年末,盛京銀行總資產77016.29億元,增幅為39.4%;2015年營業(yè)收入141.84億元,同比增長26.6%,實現(xiàn)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62.11億元,同比增長14.9%;2015年末不良貸款率為0.42%,遠低于銀行業(yè)平均水平。
基石投資者拋半數(shù)持股
獲兩億元浮盈
就在恒大集團狂熱“吸貨”盛京銀行股權的同時,該行另一家股東周大福卻在悄然將所持該行的半數(shù)股權進行了減持。
《證券日報》查閱香港聯(lián)交所披露信息發(fā)現(xiàn),上月18日,香港富商鄭裕彤家族企業(yè)所屬的周大福代理人有限公司在場外減持盛京銀行5000萬股H股股份,套現(xiàn)金額約5.74億港元。而周大福代理人恰恰是盛京銀行2014年年末底H股IPO時的基礎投資者之一,其在彼時認購盛京銀行約1.03億股H股,認購價格為每股7.56港元。經過減持后,周大福代理人對盛京銀行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6.66%降至3.41%。
這筆交易可謂高位出手,由此也讓周大福代理人收獲不少,其減持價格為每股11.48港元,遠高于當初7.56港元認購價格,減持5000萬股H股也讓其浮盈近兩億港元。而截至上周五收盤,盛京銀行股價已回落至每股10.58港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