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27 22:18:47
因成本、效率因素,可辨別假幣的智能投幣機在一線城市普及率也不足10%,遠不及公交IC卡支付的普及速度。
每經編輯 陳鵬麗
每經記者 陳鵬麗
近日,東莞市塘廈鎮(zhèn)公共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塘廈公汽公司)因為無人售票機屢收假幣,對外呼吁乘客誠信乘車。這也引起公眾對習以為常的公交車投幣機的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公交車無人售票實行多年,但帶有偽幣識別功能的智能投幣機普及率極低,目前公交上的投幣機大部分不具備偽幣識別功能。國內智能投幣機制造商佛山市順德區(qū)賽威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威實業(yè))營銷部經理熊偉向記者表示,出于成本的考慮,公交車公司選用智能投幣機并不多。智能投幣機在一線城市的使用率較高,但普及率也不足10%,而且在他看來,隨著公交IC卡支付的普及,帶偽幣識別功能的智能投幣機在公交車市場仍會繼續(xù)萎縮至最后消失。東莞塘廈公汽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公司也曾經考慮換上智能投幣機,但考慮到資金太大最終放棄,“由于公司是公益性企業(yè),一直虧損,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錢來更換投幣機設備。”
更新智能投幣機成本太高
據《廣州日報》報道,東莞塘廈公汽公司每天清點公共汽車車費時均會發(fā)現大量假幣,假幣包括假紙幣、硬游戲幣甚至點歌幣等,殘缺紙幣也不少。據了解,東莞塘廈公汽公司共有公交車線路22條,公交車205輛。公司反映,205輛公交車日均因假殘幣造成損失達400元,今年1月份至今,東莞塘廈公汽公司已經累計收到假幣4萬元,月損失上萬元。
東莞塘廈公汽公司相關負責人朱先生昨日(4月27日)向記者證實了該消息。實際上這也是廣大公交車公司面臨的無奈事實。隨著無人售票的推廣,假幣成為了公交車公司頭疼的新問題。
如果使用公交車智能投幣機能避免這種問題,但朱先生告訴記者,公司公交車不換用智能投幣機的原因是成本太高。“一下子全部更換,成本太高了,本身這就是虧損的企業(yè)。去年我們貸款更新了一批能源汽車都花了5000多萬元。而且如果換新設備等于以前的投幣機設備全部報廢了。”
熊偉告訴記者,普通投幣機(不具備偽幣識別功能)成本約為1600-1800元,而更新一臺智能投幣機成本約為4000元。按照200輛公交車算,設備換新成本約為80萬元,這還只是前期更換設備的成本,智能投幣機還需要后期維護成本。“一下子置換要拿出這么多錢也比較困難,所以成本原因很多公司不會選擇使用智能投幣機。”
“現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比較好了,人的素質也在提高,(投放假幣)的現象不多。幾十萬的客流量可能會有幾百塊的假幣,相對于更新設備的成本,公司可能覺得沒什么。”熊偉表示。
一線城市市占率都不足10%
記者留意到,智能投幣機生產廠商多為中小型企業(yè)。
宇通客車(600066,SH)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公司不生產投幣機,但如客戶有要求配套,公司會通過采購方式向客戶提供。
熊偉則告訴記者,由于車載產品對產品穩(wěn)定性要求很高,國內能制造硬幣、紙幣智能識別投幣機的廠商大約只有三四家。主要制造商包括賽威實業(yè)、上海鴻隆等。
熊偉表示,智能投幣機的使用率并不高,二、三線城市應用非常少。“我們一年大概為8~12萬輛公交車做硬件更新,但(這些公交車)使用智能投幣機的占比非常小。”
東莞塘廈公汽公司相關負責人朱先生同樣表示,智能投幣機在東莞使用率不高,主要應用市場在大城市,全國而言,普及率也不高。
熊偉則指出,即使在一線城市,智能投幣機的普及率也不足10%。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國內公交車智能投幣機2005年就已經開始試點普及,但發(fā)展10余年,智能投幣機面臨著市場難推進的尷尬。
熊偉認為,投幣機不會消失,隨著公交IC卡系統(tǒng)的普及,偽幣識別投幣機市場還會繼續(xù)萎縮,甚至消失。“涉及偽幣識別,紙幣需要展開,而且設備吸錄紙幣需要時間,偽幣識別可以在售票機上用,但平時售票機前都是很多人排隊的。而公交車作為城市中快速流通的主體,智能投幣機使用起來并不方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