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28 23:28:59
3月28日,深耕三年、據稱已在實時公交領域排位全國第一的“車來了”在北京舉行發(fā)布會,闡述2016年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覆蓋全國100個城市、總用戶量突破一億以及日活躍用戶超過1千萬。
每經編輯 李卓
每經記者 李卓
相比最近三年打車軟件的風起云涌,同樣是出行領域、同處“互聯(lián)網+”風口下的實時公交,市場則顯得略為沉寂。
3月28日,深耕三年、據稱已在實時公交領域排位全國第一的“車來了”在北京舉行發(fā)布會,闡述2016年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覆蓋全國100個城市、總用戶量突破一億以及日活躍用戶超過1千萬。
要知道,“1千萬日活躍用戶”意味著在絕大多數的一二線城市,將超過美團這樣的生活服務類APP。正因為此,有業(yè)界人士認為,作為出行領域里的最后一塊版圖,實時公交的“風口”終于要來了。
起步3年去年終覆蓋60城
雖然一出生就“風華正茂”,截至目前,車來了已經先后得到雷軍、徐小平、袁岳天使投資,以及阿里、寬帶、東方弘道的三輪投資。但在巨大的“互聯(lián)網+出行”的風口之下,車來了自誕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籠罩在與BAT(百度、阿里巴巴集團、騰訊公司首字母縮寫)的“恐龍陰影”里。
“百度地圖2013年就正式進入實時公交領域,騰訊2014年緊追其后;還有高德地圖等。我們除了快速發(fā)展,別無出路。”邵凌霜在會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
邵凌霜解釋,相比打車軟件,從2013年、甚至更早就開始起跑的實時公交,風口之所以姍姍來遲,主要因為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全國要跟各地做大量的溝通工作;另一方面,國家對公交有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而在這個目標之下,它的基礎設施建設實際是比較薄弱的。“困難遠大于出租車和專車。”
也正因如此,在2013年,車來了在全國只拿下4個城市;2014年不過15個城市。
直到2015年,才真正算得上蓬勃發(fā)展——覆蓋了全國60個城市,用戶量達到4000萬水平,在2014年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跳躍式的5倍增長。
邵凌霜同時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公交日出行人次是2.8億人次,遠遠大于出租車和專車所承載的乘客量總和;日活躍用戶至少可以達到5000萬。對照這個數據,實時公交未來幾年的增長空間仍然相當可觀。
此外,除了面向個人,滿足用戶出行、實時路況、用戶間交通信息外,實時公交產品另一項服務,是面向宏觀的決策分析,如對城市線網規(guī)劃、乃至交通擁堵成因進行分析等。
盈利模式還沒有明確時間表
“沒有實時公交,何談移動出行?”邵凌霜在演講中強調,實時公交已經成為“互聯(lián)網+交通”細分市場里的絕對剛需。也正因如此,實時公交成為出行類產品的必爭之地。一些巨頭已將該領域列為2016年的戰(zhàn)略重點。
除此之外,許多擁有數據優(yōu)勢的本土公交集團也已經意識到公交大數據背后的價值,爭相開發(fā),切入這塊蛋糕。
但在邵凌霜看來,車來了目前對標的競爭對手主要還是地圖類企業(yè)。邵凌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為公共交通領域的信息化服務基礎薄弱、數據質量差別大,精準度成為其中的核心命脈。因此,在和巨頭的競爭中,公司的主要策略是充分發(fā)揮作為一個技術導向公司的優(yōu)勢。
至于外界普遍評論,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公司將來不是被BAT打死,就是被BAT合并,邵凌峰笑著表示,依照公司目前的競爭優(yōu)勢看還不會被吃掉,公司也會堅持獨立發(fā)展。
關于盈利模式,邵凌霜在答記者問時則表示,這里面一塊是指業(yè)務發(fā)展方向;另一塊從用戶使用上看,有等車、上車、乘車、下車一系列過程,每一個背后都隱藏著商業(yè)價值空間。
“比如上車這一瞬間,公交支付,這是現(xiàn)在非?;馃岬牡貛?。”邵凌霜舉例,“下車之后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不是要買菜、買水果?”邵凌霜透露,公司今年將就此和O2O企業(yè)進行比較廣泛的合作,包括社區(qū)性的互動開發(fā)等。同時,公司暫時不會設置特別明確的盈利時間表,投資人也希望公司首先把實時公交蛋糕做得更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