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投資策略

每經網首頁 > 投資策略 > 正文

賈康:缺口仍存 “聰明投資”應兼顧需求與供給

每經網 2015-12-29 21:58:58

2015年,穩(wěn)投資是穩(wěn)增長關鍵被決策層反復強調。目前,傳統(tǒng)投資模式的邊際效應已大大下降,方向和方法都要創(chuàng)新。

每經編輯 王辛夷    

每經記者 王辛夷


2015年,穩(wěn)投資是穩(wěn)增長關鍵被決策層反復強調。目前,傳統(tǒng)投資模式的邊際效應已大大下降,方向和方法都要創(chuàng)新。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在機制優(yōu)化基礎之上的聰明投資決策,有著非常重要的核心意義。

“聰明投資”要增加有效供給,彌補經濟短板。那么,什么樣的投資才算得上聰明?從供給側改革角度,應該怎樣看待投資?對此,賈康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

“聰明投資”增加有效供給

NBD:在穩(wěn)增長壓力下,穩(wěn)投資依然非常重要,這兩者之間是否矛盾?

賈康:現在人們普遍存在對投資的一些誤解,比如有人以為只要簡單地減少投資在整個經濟生活中的比重、降低投資增速,就會實現經濟“升級版”,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中國在投資領域的關鍵問題并不是總量和增速的問題,而是結構、質量和綜合效益的問題。所以說,目前在機制優(yōu)化基礎上,進行高明的、聰慧的投資決策和行為,這個意義顯得非常重要。

NBD:您曾提到“聰明投資”概念,怎樣的投資才算是聰明投資?

賈康:“聰明投資”是釋放潛力、增加有效供給,有助于在推進全面改革的平臺上,有效地穩(wěn)增長、優(yōu)化結構,同時護生態(tài)、惠民生、防風險。面對現實經濟生活,當下特別需要以“問題導向”來補短板、擴景氣以及增后勁。

“聰明投資”這個理念更多強調的是市場主體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有效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而且要與“有為政府”相結合,按照現代國家治理要求,更充分地釋放潛力,激發(fā)活力,適應和引領新常態(tài)。

NBD:您提到“聰明投資”是增加有效供給,從供給角度怎么看投資?

賈康:如果僅僅從需求的角度去看投資,就會帶有很強的主觀特征,因為強調投資需求,好像刺激了需求就能在經濟體量上有所體現,可是現實并不是這樣的。舉個例子,中小企業(yè)的投資需求一般都非常強烈,但是投資供給跟不上。所以,有了同樣的投資規(guī)模,但在不同的投資機制和投資結構下,結果是不同的。

從需求側來看投資,投資還是“三駕馬車”里的一個,但從供給側看,投資是在供給生產能力,也就是消費和出口的前提。

政府和企業(yè)要形成合力

NBD:您曾說過,聰明投資的核心就是要著力推進投融資創(chuàng)新,具體來看涉及哪些方面?

賈康: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間接融資的比例還非常高,企業(yè)要更多學會使用直接融資。但是從間接融資角度來看還需要很多創(chuàng)新,主要是中小金融機構缺乏?,F在政府正在積極考慮和推動讓一大批中小銀行成長起來,包括村鎮(zhèn)銀行、社區(qū)銀行等。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催生其他更豐富多樣的中小金融機構形式。

在直接融資方面,市場雖然經過了多年發(fā)展,但還有很大空間,而且現在對于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共識越來越清晰。所以,要讓資本市場更健康、可持續(xù)地發(fā)展,我們必須在讓市場充分發(fā)揮作用的同時,加入必要的政策引導,以防止大起大落的“瘋牛”。

NBD:要讓有效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在投融資創(chuàng)新方面,政府的角色應怎樣定位?

賈康:我們說企業(yè)是投融資創(chuàng)新的主體,但是政府的作用也非常重要,要“政府、企業(yè)雙到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且形成合力。

在運用政策工具支持政策融資這方面,必須繼續(xù)運用以財政資金為后盾的政府貼息、政府支持的政策性信用擔保,以及這種信用擔保和商業(yè)性信用擔保之間的合流互動,再加上產業(yè)基金、引導基金方面的一些政府作為。

這方面長三角已經有了比較好的經驗。過去財政年年要出錢支持小型科技企業(yè)創(chuàng)新活動,但是拿出去的錢都“撒胡椒面”了,出去以后很難追蹤績效。在長三角,有政府提出,政府以產業(yè)基金的方式入股,而且入股不要求分紅,民間資本的股東看到這樣情況,認為降低了風險,也會更加積極進入。

NBD:這兩年PPP模式非常熱,但在落實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您怎么看PPP模式的前景?

賈康:現在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反復講PPP,媒體也都說PPP在中國大有可為,我們把PPP評價為“制度供給的偉大創(chuàng)新”。

當下中國需要強化增加有效供給的“聰明投資”,PPP就是這樣一種融資、投資形式,它天然是混合所有制,避免了之前一股獨大的弊端,由此帶來的投資發(fā)展空間進一步打開。這是對有效投資的倒逼,也使得有效投資得到了明顯提高。

目前,全國推出大量的PPP項目,就是很好的參與機會。但是,有些企業(yè)仍存在一些擔心,建議在參與PPP項目之前,要把所有問題、每一個細節(jié)都談好,寫進合同里,盡量減少投資者顧慮,同時也可以看到預期的收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6投資特刊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