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7 01:15:2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北京時間8月15日上午發(fā)布對中國的年度經濟評估報告。IMF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已經進入了更安全、更可持續(xù)的“新常態(tài)”。
關于宏觀經濟政策,IMF稱,如果中國未來經濟增速下降到6.5%以下,可采取更寬松的財政政策,但目前不需要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否降息可靜觀其變。
IMF預測,2015年中國GDP增速7%左右的目標可以實現(xiàn),預計今年GDP增長6.8%,2016年將增長6.3%,與之前的預測持平。
在報告中,IMF對中國的經濟前景表達出相對樂觀的情緒,認為中國經濟減速是一個深思熟慮的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使中國擺脫對出口和投資的過度依賴,朝慢一些但穩(wěn)健一些、以消費支出為基礎的增長模式轉變。
IMF還對中國近期經濟金融運行,以及宏觀政策調控等多個領域都給出“高分”,稱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更安全、更可持續(xù)的“新常態(tài)”。在人民幣匯率方面,IMF更是近十年來首次作出“不再低估”的評估。
近日,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對此,IMF隨后表示,這是令人歡迎的一步,是允許市場力量在決定匯率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
上半年,我國GDP增速連續(xù)兩個季度保持在7%,這與包括降息和降準在內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密不可分,從7月經濟數據看,投資仍在探底中,工業(yè)增加值月度增速又出現(xiàn)較大下降。
中國會否出臺新一輪強刺激等問題,各方較為關注。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答案很簡單:不會推出新的強刺激,但如同去年的一系列“微刺激”,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或遭受負面沖擊時,政策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碼。
汪濤說,當前的各類穩(wěn)增長措施只是為了緩和下行壓力,支撐經濟增長穩(wěn)定在6.5%~7%的區(qū)間內,但無法全面扭轉下行趨勢。雖然關于新項目和各類融資渠道的消息層出不窮,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仍將放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