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5-07 17:32:53
央行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PSL的規(guī)模和范圍,比起對股市會造成直接刺激的降息或降準,這類工具既不會引發(fā)非金融領域的過度關注,也依然能達到其支持實體經濟的目的。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記者 萬敏
截至今日(5月7日)收盤,滬指報4112.21點跌2.77%,深成指報14114.73點跌0.15%,創(chuàng)業(yè)板指報2806.05點跌1.42%。這是本周以來大盤的第三連跌,但是軍心未亂,大家翹首以盼,周五“央媽”必定有利好!最遲周日!
然而有首歌唱得好,“央行的心思你別猜,你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今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刊發(fā)文章稱,目前貨幣政策正在逐步傳導,前期各項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xiàn),資金量價總體合理。央行方面人士也表示,“近期以來降準降息政策使融資成本確實降低了。”
是的,這篇題為《行走在民間的M2 前期貨幣政策落地情況調查》的文章在提醒大家,央行降息降準的主要目的還是在解決融資貴融資難,給實體經濟輸血,不要以為股市“跌跌跌”,央行就會“放放放”!
對這個《金融時報》還不熟悉的讀者,請打開央行網站,頁面左邊的“直屬機構”欄目,第七行,看到沒有?
因此,對于央行直屬機構的這種放風必須要重視起來,比起**社或者**日報今天吹風明天澆水的社評來,可信度妥妥的五顆星全好評好嗎,親?
文章稱,2014年11月以來,央行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今年以來,央行又數月內連續(xù)兩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旨在加強流動性管理。同時,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短期流動性調節(jié)工具、常備借貸便利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降低了貨幣市場資金價格等短端利率,推動企業(yè)融資成本持續(xù)回落。目前,前期各項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xiàn)。
這篇文章中還提到,在產業(yè)亟須轉型的今天,資金不是萬能的,“提振實體經濟發(fā)展,除了從資金成本上努力外,更需從發(fā)展實體經濟、發(fā)展產業(yè)本身的角度著手。”
如此強調實體經濟,發(fā)展實體產業(yè),是否意味著央行已經對近期過熱的資本市場有所警覺?雖然周小川行長曾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不贊成“貨幣進入股市就是不支持實體經濟”的說法,認為實體企業(yè)在股票市場融資也是支持實體經濟,但那已經是3月份的事情了,距離2月28日的降息時間尚短,股市也尚未完全顯示出快牛急漲的跡象來。而在此后4月19日的一次性降低1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則在很大程度上被炒作成了“央行救市”的戲碼。對于苦苦在穩(wěn)定經濟增長和極力避免大規(guī)模刺激之間尋找平衡的央行來說,“貨幣政策放松”成了資本市場泡沫的源頭這樣的罵名,絕對是其不愿看到的。
央行如此微妙的心態(tài)其實很好體會,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今天《金融時報》這篇長篇幅、多地調查的文章,就格外能體會到央行的良苦用心,也會使人不可避免地多想,這是否意味著央行有意推遲甚至放棄進一步的降息降準?尤其是文章明確表示“資金量價總體合理”。
畢竟自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公布以來,分析界一片哀鴻,多數學者、專家、分析師都認為實體經濟的走勢是危險的,未來是不明朗的,降息是必須的。就在”五一”節(jié)日未結束前,一家財經媒體就發(fā)文稱“央行下調利率0.5%的可能性巨大”,記者的朋友圈里也有多位分析師朋友就差賭腦袋地發(fā)狠預測,央行最遲在5月3日晚上必降息?。ㄟ@多少也是央行多次選擇在大型節(jié)假日最后一天發(fā)政策的后遺癥)。
那么,問題來了,央行近期到底要不要再次降息?
從過去到現(xiàn)在以及未來,無數篇分析、評論都在討論這件事情。但我們需要把握到的是,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控邏輯的變化才是最值得關注的,常備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PSL)這些新工具雖然不可能取代利率或準備金率的作用,但依然成為央行可以掌控住的更多選擇項。從近期媒體的報道來看,央行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大PSL的規(guī)模和范圍,比起對股市會造成直接刺激的降息或降準,這類工具既不會引發(fā)非金融領域的過度關注,也依然能達到其支持實體經濟的目的。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降息這樣重要的金融經濟調控工具的使用權,并非完全掌握在央行手中。不論是坊間段子還是正經分析都表明,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確正在不斷提升,但依然并非完全獨立,包括利率、匯率等重要工具的調控,都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就算拋開外部因素,央行內部人士在一件事情上出現(xiàn)完全相反的兩個公開觀點的情形,也并不少見(對于一個“學者型官員”扎堆的機構來說這也很正常)。
最后,依然只有在靴子落地的那一刻我們才會知道答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