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04-20 16:25:04
90后作為正在成長的消費主體,他們的住房消費觀念決定著房地產業(yè)的未來。2014年年初,網絡紅人馬佳佳受邀前往萬科演講,拋出“九零后壓根就不買房”言論,震動地產界。
中國地產業(yè)步入2015,在政治經濟改革穩(wěn)步推進的背景下,企業(yè)轉型與社會轉軌的焦慮與不安氛圍正在彌漫。逐漸消失的人口紅利,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互聯網下成長、難以琢磨的90后……圍繞購房主體的洞察與爭議,成為地產界最為重要的話題之一。
與之相伴,90后作為正在成長的消費主體,他們的住房消費觀念決定著房地產業(yè)的未來。2014年年初,網絡紅人馬佳佳受邀前往萬科演講,拋出“九零后壓根就不買房”言論,震動地產界。言猶在耳,2014年年末,社科院拋出一份研究報告直指,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后大學畢業(yè)生可能會成為“不買房一代”。
90后真的不愿意買房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近距離接觸初入職場的90后們,實地走訪上海各大院校,聆聽他們的買房觀。
我們共收回102份有效調查問卷。受訪者中,工作時間一年以下的超過4成,工作了1年到2年,將近2成;有26%是在校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擁有本科、???、碩士學歷和學位成為占比最大的人群。
調查的結論令人深思。追求自我價值、被譽為“二次元”一代的90后,盡管生活方式與80后、70后呈現差異化,但在住房消費觀上,遠非“不買房一代”可簡單概括。
在調查報告中,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結論,不一樣的90后。
誰說90后不買房
崇尚生活品質、個性張揚的90后不買房?是誤讀還是真相?
90后大學畢業(yè)生可能會成為“不買房一代”?
社科院的一份研究報告,直戳地產商的敏感神經。社科院認為,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后大學畢業(yè)生可能會成為“不買房一代”:一方面九零后認同傳統(tǒng)國人將住房視為成家、結婚、生子生活必需品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們又更希望提高生活質量,選擇自在的生活,不做“房奴”,“他們有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
而在2014年年初,網絡紅人馬佳佳提出,“在互聯網浪潮下成長的90后,壓根不需要買房。”同樣在業(yè)內引起熱議。
支撐馬佳佳“不買房”的理由是:人們買房是因為傳統(tǒng)的念土情結和婚姻觀念,或者是資源分配中的投資增值。但90后是理想化、個性化的一代,傳統(tǒng)的買房行為對“90后”意味著重資本,無閑錢做其他事;買房會限制自由;想擺脫與婚姻相捆綁的傳統(tǒng)觀念束縛。于是,“90后”對于房子,要么繼承,要么放棄,要么成為居無定所、住遍全世界的最牛酒店的城市新貴。
更有媒體對無意于購房的年輕人大加贊揚,稱他們觀念“進步”。只是,九零后真的不愿買房嗎?
在調查中,“房價太高”、“沒錢”、“壓力大”是頻繁出現的字眼。受訪者中,有超過90%以上的九零后反映房價過高,對于他們而言,房子似乎已經成為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我們也想買房,只是價太高”
1991年出生的王文卿是上海理工大學的研究生,之前有過一年的工作經歷,這也讓他看起來比同齡人多了幾分內斂與穩(wěn)重。對于買房,他顯得較為堅定,他認為在上海這個城市,如果有房子很多事情會更方便。何時買房,王文卿也給出了準確的回答,畢業(yè)后工作滿一年,當一切都安定下來,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會適時的選擇買房。提到如何付款時,王文卿說,可能父母會資助一部分。
九零后中,“王文卿”們并不在少數。他們年輕、活躍、勇于接受新鮮事物,而對于買房,他們并沒有想象中的抗拒,有的目標甚至很明確。
受訪者中,有六成的九零后有買房的意愿。在剩下不愿買房的九零后中,有一半是資金原因。我們通過對比后發(fā)現,在校大學生們對于買房,除了認為房價過高,其他并無多大概念。而對于已經步入職場的九零后們,隨著工作年限的累計,對于買房的概念逐漸清晰,考慮到結婚、居住需求,他們買房的意愿會逐漸變得強烈,并會為此付諸努力。
對于馬佳佳“90后不買房”的觀點,王文卿笑道:“她是女生當然不用買房啦,買房是我們男人的事。”在中國,買房似乎是永恒的主題,不論是現在的“90后”還是未來的“00后”,買房,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盡管九零后們更多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買房,但是,居高不下的房價,也不得不讓他們對現實低頭,他們需要借助父母的力量來完成買房的夢想。
受訪者中,僅有一成擁有自己的房產,幾乎都是由父母資助首付或者一部分房產甚至全部房款。對于他們而言,房子是不可承受之重。
根據統(tǒng)計,2014年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7165元/平,環(huán)比2013年上漲10.99%。
相關數據顯示,上海內環(huán)內、內外環(huán)間、外環(huán)外的均價,正由原先的“5-3-1”格局步入“6-4-2”的價格區(qū)間,即內環(huán)內均價6萬元/平方米,內外環(huán)間均價4萬元/平方米,外環(huán)外均價2萬元/平方米。
對于高昂的房價而言,90后的工資捉襟見肘。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畢業(yè)生的薪酬,其中大專生在2500-2800元/月,本科生在2800-3200元/月,研究生在3500-4000元/月。對于他們而言,大多數即便辛苦一整年,也僅能在買下上海一平米,買房,談何容易?
“不是我不想買,只是沒錢而已。”一位九零后苦笑道。
結婚沒房?那得看感情
調查發(fā)現,對于買房最主要的因素,有超過5成的受訪者會因為居住需求而購買房產,有四成的受訪者愿意為婚房買單,這是比例最大的兩個因素。有不足一成的九零后會買房產投資,學區(qū)房因素暫時不會成為他們考慮的重點。
剛性需求是目前九零后主要的考量因素。
在我們的調查中,對于買房和結婚的話題,有將近四成傾向于先買房再結婚,19.6%的人傾向于先結婚再買房,剩余43.1%的人認為結婚和買房無關??梢?,奉行結婚買房的九零后大有人在。當然,也有不少人不想被禁錮,試圖跳脫世俗的枷鎖。
值得一提的是,丈母娘對于買房的推動仍然不容小覷。不少男生表示,如果未來丈母娘提出“沒房就別想娶我女兒”,那也得微笑著乖乖接受。
相對而言,女生的自由度更大一些。抱著“買房是男生的事情”想法的人不少,也有不少女生愿意和未來的丈夫一起還房貸。雖然不少女生認為結婚和房子無關,但如果對方有房,無疑會提升魅力值。
趙琳(化名)是上海人,去年剛從上海一所大學畢業(yè),平時喜歡看文哲史書籍,典型的文藝女青年。談到買房這個現實的問題,她的邏輯非常清晰。她會因為居住需求而買房,也認為結婚和買房無關。當記者進一步問道:“既然買房和結婚無關,那如果男生沒有房子你愿意嫁給他嗎?”她考慮了一下回答:“有房最好,理論上我覺得結果只和愛情有關,現實會考慮。但是他沒房,兩家人能湊湊也行,沒錢也要有未來。房子是個生活考慮因素,有房最好,沒房看感情程度。”
創(chuàng)業(yè)還是買房?這是一個問題。
上述提到的社科院的報告調查顯示,如果給九零后一筆相當于住房首付的錢,有超一半人會選擇創(chuàng)業(yè),或做更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不是買房。
我們的調查顯示,超過6成人選擇創(chuàng)業(yè),四成選擇買房。
選擇創(chuàng)業(yè)的人認為,買房子是一個固定資產,而創(chuàng)業(yè),這個錢會生錢,有錢了還怕買不到房子?
創(chuàng)業(yè)最終仍然回歸到買房。
不想創(chuàng)業(yè)的原因是:創(chuàng)業(yè)風險大,而且創(chuàng)業(yè)的生活也不是我想過的。有錢的話先買房,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然后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論調,如果說創(chuàng)業(yè)是不想被束縛、自由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樣,買房也是為了買完之后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選擇創(chuàng)業(yè)的人群中,男女比例各占半壁江山。九零后一代,越來越多的女生更加注重事業(yè)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
“小姑娘需要獨立,創(chuàng)業(yè)是一種選擇。”“創(chuàng)業(yè)是夢想。如果真有錢,那我肯定選擇創(chuàng)業(yè)奮斗一下?,F在買房不急,而且是女孩子。”
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女性意識的閃光。而由男生買房這一觀念仍然根深蒂固。
大部分人都想要一個屬于自己房子。在我們的調查中顯示,在買房還是租房這個選擇上,有將近八成的人傾向于買房,而不愿意租房。他們認為,租房不穩(wěn)定,房東讓搬家就要搬家,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安全感。更有人喊出,“我喜歡房子,我要主宰我的世界”這樣的宣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