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3-11 15:52:49
每經記者 孫宇婷
因“小燕子”入股大賺特賺,阿里影業(yè)近期大熱,成為資本圈和娛樂圈共同關注的焦點。今日上午,阿里影業(yè)(01060,HK)開市前的8宗大手成交,以每股1.60元成交6.8億股,共涉資10.88億元。再次被市場熱議。究竟是誰在減持?又是誰在接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阿里影業(yè)這8宗大筆交易是分多次實現(xiàn)的:首先,開盤前共有7筆大手交易,每筆成交高達9000萬股,隨后的9時至9時2分之間,又出現(xiàn)了一筆5028萬股的交易,前述8筆交易都以1.6港元/股成交,較昨日(3月10日)收盤價2.3港元折價三成。粗略計算,這8筆交易合計達到6.8028億股,占總股權的3.23%。
輝立投資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陳星宇向記者表示,有可能是股東或機構在減持。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是股東配股減持,并建議關注公司信披。
就此,記者咨詢了阿里影業(yè)相關人士,其表示,一切信息均以公告為準。
另一方面,記者查詢彭博終端機獲悉,目前阿里前四大股東分別是Ali CV Investment Holding(持股59.37%),黃有龍(趙薇之夫,持股9.18%),Sequoia Capital 2010(持股3.73%),董平(持股3.23%)。與此同時,記者從港交所披露易上查到的信息顯示,董平于1月22日于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約6.8028億股),持股降至不足5%,也就是說,董平日后再減持也不用再申報。
不過,有意思的是,董平的持股量與今日阿里影業(yè)總計的減持量不謀而合,這一次會不會是董平在最后一次減持套現(xiàn),以后將徹底與阿里影業(yè)無關了呢?
那么,董平究竟是何方神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以62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60%股權,成為控股股東,此前文化中國前任董事局主席董平、紅杉資本和騰訊分別持股23.02%、12.11%和8%。交易完成后,騰訊的股權被攤薄至2.3%。
《新京報》曾報道稱,收購消息宣布前,文化中國股價已先行啟動,可能涉及內幕交易。報道指,文化中國停牌前的2月20日至24日,成交量曾突然放大。此前,文化中國每日成交量大多在幾百萬,最多上千萬,而20日、21日、24日連續(xù)的3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然放大至2.49億、2.43億、3.08億。與此同時,股價也從0.42港元上漲至0.63港元。
去年4月3日,“阿里巴巴影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由文化中國董事局主席董平出任公司的法定代表,當時公司只有兩名董事,分別為董平及文化中國的執(zhí)行董事趙超。
上述收購事項交易在去年6月完成。6月25日,文化中國重組董事會,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邵曉鋒任阿里影業(yè)董事局主席,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春寧任執(zhí)行董事,李連杰、童小幪、張彧任非執(zhí)行董事。公司同時宣布,董平辭任公司署理行政總裁及董事會主席職務,自6月24日起生效,并辭任執(zhí)行董事職務。8月5日,阿里影業(yè)宣布委任張強為公司行政總裁兼執(zhí)行董事。
而據(jù)財新網報道,去年8月15日,阿里影業(yè)曾發(fā)布停牌公告,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后,發(fā)現(xiàn)“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不足”。公告指出,在初期審閱的基礎上,新任管理層初步認為,截至2014年6月30日止的六個月期間,可能并未對若干資產計提充分的減值準備。阿里影業(yè)當時表示,不能對潛在影響發(fā)表任何評論。審核委員會將展開進一步審閱已確定問題的產生原因、造成的影響及范圍,還不能確定進一步審閱所需時間。受上述事件影響,阿里影業(yè)當時延后公布中期業(yè)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