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塔小莊的路

每經網 2015-02-25 17:09:35

其實我從未真正在塔小莊生活過,直到父親去世,那里的人和事于我都十分模糊,那里對我來說只是兒時偶爾返鄉(xiāng)的片段記憶。

每經編輯 王辛夷    

王辛夷

小時候,塔小莊是一個挺神奇的存在。

聽奶奶講,八仙過海時,剛剛成仙的曹國舅將天上的一座寶塔踏入了人間,落在了中原的這座村莊里。

據說那座明代古塔一直到爸爸小時候還在,只是與雷峰塔命運大致一樣,到文革時因為百姓取磚而倒下。

我十來歲的時候,村子里新修了一座塔。新塔坐落在一個漂亮的小廟里,上香的時候,滿臉皺紋的奶奶笑得很開心。

另一個傳說是關于方向的。雖然地處平原,但塔小莊和周圍的幾個村子并不像一般村子那樣正南正北,而是整個村莊與東西向的大路成45度夾角,村里人說的北,其實是西北,不少外鄉(xiāng)人一到這里就暈頭轉向。

聽老人說,宋朝時穆桂英掛帥,在這里抗擊遼軍。為了迷惑敵人,特意將這里布局成西北東南方向,因此打了勝仗。

其實我從未真正在塔小莊生活過,直到父親去世,那里的人和事于我都十分模糊,那里對我來說只是兒時偶爾返鄉(xiāng)的片段記憶。

大約三四歲大的時候,每次回老家,都是爸爸媽媽騎自行車馱著我。下雨時,回鄉(xiāng)的路泥濘不堪;晴天時,回鄉(xiāng)的路上都是車轱轆印。

那時,站在奶奶家門口不足三米寬的小路上,已經在城市里工作多年的爸爸對我說:“我小的時候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路。”

上小學的時候,家里有了摩托車,城市南邊修了新的馬路,沿著大馬路一直向東,在一個起重機工廠旁右轉,小路變成了砂石路,只有村口的一小段路還是土路——記得那時爸爸和叔叔都在說,現(xiàn)在回家方便太多了。

再后來,家里買了轎車,村里的紡線廠效益不錯,盤根錯節(jié)的小路都變成了水泥馬路。媽媽挺自豪地說,周圍幾個村子里,數(shù)咱們村的路好。

到外地上大學以后,回塔小莊的次數(shù)就很少了,那座養(yǎng)育了父親的村莊也變得越來越遙遠。

真正讓我將自己和塔小莊聯(lián)系起來,是在父親去世后。很多叫不上稱謂,甚至面孔都很陌生的親戚,在父親的葬禮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其中有一位長者,五六十歲的父輩都要叫他爺爺,在一群人里看起來格外威嚴。每次開會討論葬禮方案都有他,靈棚、嗩吶隊等我從不了解的事情,也都由他來安排。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塔小莊的王家一族還有這么一位“管事的”。

父親去世后,塔小莊似乎一直在召喚我。可我總是記不得回鄉(xiāng)的路,因為這條路在不停地改變模樣。

有那么兩三年,每一年回家的路都不一樣。

一開始是從大路上拐進一條水泥鋪的林蔭道,后來是一路開到村旁邊,從隔壁村子里穿過去。今年回去,大馬路已經修到了村頭,拐個彎就進了村。

村里的人也有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村莊,到城市新區(qū)的樓盤里買房,送孩子到城里的學校上學。據說附近工廠打工的工人,會在村子里租房子住——原本添一家異性都會奇怪的村莊,如今也有了外來人口。

周圍的工廠越來越多,附近的村子不斷被推倒,塔小莊的人們也在議論著“新農村”何時會建設到這里來。

變化已經在發(fā)生。

幾年前,我的故鄉(xiāng)被劃入市區(qū)范圍,成了城市高新開發(fā)區(qū)的一部分。大爺、大娘領了賠款,原本就不多的土地被征收,成了規(guī)劃用地。緊挨著大爺家,六層高的小板樓一排排立起來,現(xiàn)代化的幼兒園被刷得五顏六色。周圍的工廠建起來,更多年輕人可以在家門口打工。孩子們到城里上學,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多的機會。

只是我不知道,人搬進了樓房,那個關于塔的傳說不知道還會不會存在,穆桂英布下的迷魂陣還能留下多少。

不過我知道,存在了不知多少世紀的塔小莊即將完全變樣,那條爸爸眼中最偉大的路,也將隨著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在人們的記憶中遠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