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04 08:56:29
近日,網貸之家發(fā)布的《中國網貸行業(yè)2014年11月月報》顯示,11月,成為網貸行業(yè)近兩年風險集中爆發(fā)的月份,當月問題平臺達到39家,再創(chuàng)單月歷史新高。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施娜 發(fā)自浙江杭州
每經記者 施娜 發(fā)自浙江杭州
近日,網貸之家發(fā)布的《中國網貸行業(yè)2014年11月月報》顯示,11月,成為網貸行業(yè)近兩年風險集中爆發(fā)的月份,當月問題平臺達到39家,再創(chuàng)單月歷史新高。
伴隨著P2P平臺跑路事件不時出現(xiàn),也讓不少投資者坐立不安,那么,投資者該如何避免踩雷?
中申網CEO葉霆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有以下情形,投資者務必保持謹慎:
一、網站信息制作粗糙。許多網頁點開的鏈接“文不對題”,網站描述泛泛而談,大多為對P2P、網貸等相關名詞的解釋,沒有實質性的運營方式、團隊資質等介紹。營業(yè)執(zhí)照存在偽造、經營范圍嚴重不符合等問題。經營地址存在偽造問題,比如無法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出來;或者辦公地址不固定等。未設置客服電話或者客服電話屬于手機號等類的私人電話。
二、融資去向含糊不清。大額的貸款項目確實能讓投資者獲得可觀的收益,但同時也加大了投資的風險系數(shù)。如有的平臺一味以高息攬存或只做大額的貸款項目,投資人必須明白,不是所有的大標都能產生高額的回報,對于那些資金去向不明的平臺,利潤越大風險相應也會增加。
三、缺乏風控團隊。P2P平臺的安全與否就在于風控是否能做到位。有一套完善的風控體系和高效、資深的風控團隊,可大大降低貸款項目的風險系數(shù)。運營團隊最好有在銀行、基金、信托行業(yè)擔任中高層工作的經驗,雖然無法完全避免風險,但可大幅度降低出現(xiàn)風險的可能。
四、資金實力支撐薄弱。也就是說,投資者除了關心收益率外,更應該關注P2P平臺的實力和能夠提供的可靠保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