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黃小鵬:不要為“7.5%”過度糾結

證券時報 2014-03-06 09:45:04

筆者認為,不應僵化和孤立地看待7.5%這一數(shù)字,而要把它放在整個工作報告中去完整理解。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李克強總理昨天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目標在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控制在3.5%左右。

2014年GDP增長目標會不會調低,會定在多少?這個問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備受關注,因為市場潛意識里已將這一指標視為判斷決策層“增長、改革孰輕孰重”取向的一個指針。

如何理解GDP增長目標保持不變?筆者認為,不應僵化和孤立地看待7.5%這一數(shù)字,而要把它放在整個工作報告中去完整理解。報告在總結宏觀調控時,充分肯定了上下限區(qū)間管理的經驗,并特別強調了在壓力面前沒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沒有擴大赤字、沒有超發(fā)貨幣這一做法的正確性。在部署今年工作時,報告又將“向深化改革要動力”作為第一原則??偠灾?,改革是貫穿整個報告的主基調。一看到“7.5%”就以為改革和結構調整要靠后了顯然是不正確的。

保持7.5%不變可能涉及預期管理。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存在“保八”情結,直到2012年GDP增長目標才從8%下調到7.5%,如果7.5%目標剛執(zhí)行兩年就再次調低目標,可能會對一部分人造成無謂的困擾。在今年經濟增長不利因素較多的情況下,保持7.5%的目標不變,有利于穩(wěn)定預期,有利于增強人們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7.5%”之后還有“左右”兩個字,這說明經濟增長目標是具有一定彈性的。例如,2013年廣義貨幣(M2)增長率預期目標是13%,實際數(shù)為13.6%,也被認為是符合調控要求的。從GDP分項看,發(fā)改委和商務部分別將今年的投資和外貿增速目標定為17.5%和7.5%,均比2013年目標低了0.5個百分點,這也隱含著7.5%并不是GDP紅線,而只是一個參考指標。

政府每年向社會公布主要經濟增長目標,是中國的一項“特色”。它對凝聚社會共識、穩(wěn)定社會預期、鼓舞全社會發(fā)展經濟的士氣,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但隨著中國經濟日益成熟,這種做法的負面效果也日益明顯。它除了可能導致數(shù)據造假、粗放式增長,更可能會讓政策彈性空間縮小,甚至某些時候會不必要地損害政府的公信力。理論上,GDP增長恰好與潛在增長率水平相一致是最理想的境界,但客觀上不論是政府還是其他機構和個人,都不具備精確測算潛在增長率的能力,也很難具備實現(xiàn)目標的“精確制導”能力,人為預設一個數(shù)字目標并把它剛性化,可能會導致一些非最優(yōu)的政策應對。

理性的做法是,隨著經濟體日益成熟,政府不再公布GDP和CPI雙重目標,而只是圍繞一個較為嚴厲的CPI目標來開展工作,GDP等其他主要數(shù)據的預期則可以由民間來完成,并通過不斷修正預期來引導市場與政府的互動。

責編 鄔曉丹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李克強總理昨天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201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目標在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控制在3.5%左右。 2014年GDP增長目標會不會調低,會定在多少?這個問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備受關注,因為市場潛意識里已將這一指標視為判斷決策層“增長、改革孰輕孰重”取向的一個指針。 如何理解GDP增長目標保持不變?筆者認為,不應僵化和孤立地看待7.5%這一數(shù)字,而要把它放在整個工作報告中去完整理解。報告在總結宏觀調控時,充分肯定了上下限區(qū)間管理的經驗,并特別強調了在壓力面前沒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沒有擴大赤字、沒有超發(fā)貨幣這一做法的正確性。在部署今年工作時,報告又將“向深化改革要動力”作為第一原則??偠灾母锸秦灤┱麄€報告的主基調。一看到“7.5%”就以為改革和結構調整要靠后了顯然是不正確的。 保持7.5%不變可能涉及預期管理。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存在“保八”情結,直到2012年GDP增長目標才從8%下調到7.5%,如果7.5%目標剛執(zhí)行兩年就再次調低目標,可能會對一部分人造成無謂的困擾。在今年經濟增長不利因素較多的情況下,保持7.5%的目標不變,有利于穩(wěn)定預期,有利于增強人們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7.5%”之后還有“左右”兩個字,這說明經濟增長目標是具有一定彈性的。例如,2013年廣義貨幣(M2)增長率預期目標是13%,實際數(shù)為13.6%,也被認為是符合調控要求的。從GDP分項看,發(fā)改委和商務部分別將今年的投資和外貿增速目標定為17.5%和7.5%,均比2013年目標低了0.5個百分點,這也隱含著7.5%并不是GDP紅線,而只是一個參考指標。 政府每年向社會公布主要經濟增長目標,是中國的一項“特色”。它對凝聚社會共識、穩(wěn)定社會預期、鼓舞全社會發(fā)展經濟的士氣,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但隨著中國經濟日益成熟,這種做法的負面效果也日益明顯。它除了可能導致數(shù)據造假、粗放式增長,更可能會讓政策彈性空間縮小,甚至某些時候會不必要地損害政府的公信力。理論上,GDP增長恰好與潛在增長率水平相一致是最理想的境界,但客觀上不論是政府還是其他機構和個人,都不具備精確測算潛在增長率的能力,也很難具備實現(xiàn)目標的“精確制導”能力,人為預設一個數(shù)字目標并把它剛性化,可能會導致一些非最優(yōu)的政策應對。 理性的做法是,隨著經濟體日益成熟,政府不再公布GDP和CPI雙重目標,而只是圍繞一個較為嚴厲的CPI目標來開展工作,GDP等其他主要數(shù)據的預期則可以由民間來完成,并通過不斷修正預期來引導市場與政府的互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