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可燃冰”研究獲突破或引燃相關概念股

中國證券報 2013-08-15 09:14:31

據國土資源部的消息,“天然氣水合物成礦預測技術研究”課題近日已通過國家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辦公室組織的專家驗收。這一科研成果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成礦預測提供了較完整的解決方案,填補了我國海域可燃冰成礦預測系統(tǒng)的空白。受此刺激,A股市場可燃冰相關股票江鉆股份(000852)、神開股份(002278)、西部礦業(yè)(601168)、天科股份(600378)等將獲正面提振。

可燃冰獲突破助力礦預測

從國土資源部傳來消息,“天然氣水合物成礦預測技術研究”課題近日已通過國家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辦公室組織的專家驗收。這一科研成果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成礦預測提供了較完整的解決方案,填補了我國海域可燃冰成礦預測系統(tǒng)的空白。

據課題承擔單位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有關專家介紹,該科研項目已取得一批創(chuàng)新性研發(fā)成果和關鍵技術。一是建立了多學科融合、多信息疊合和關聯(lián)分析平臺。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通過與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吉林大學等單位聯(lián)合攻關,在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測井評價技術、儲層建模技術等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二是開發(fā)集成了天然氣水合物成礦預測系統(tǒng),獲得了天然氣水合物測井解釋系統(tǒng)等4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據悉,可燃冰研究是當代地球科學和能源工業(yè)發(fā)展的一大熱點,涉及新一代能源的探查開發(fā)、溫室效應、全球碳循環(huán)、氣候變化和軍事防御等,并有可能對地質學、環(huán)境科學和能源工業(yè)的發(fā)展產生深刻影響。

上述項目開發(fā)出的技術已應用于天然氣水合物國家專項,解決了實際生產中的許多技術難題,在今年可燃冰鉆探井位選擇和預測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可燃冰儲量

可供使用數百年

自1930年全球主導能源從煤炭轉向石油(行情 專區(qū))以來,石油消費急劇增加。常規(guī)石油和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礦藏資源,越采越少。有專家估計,目前地球上的石油資源大致還可以用40年,天然氣資源還可以用70年,煤炭資源還可以用190年。儲量豐富的“可燃冰”將是常規(guī)石油和天然氣的最佳替代能源。

“可燃冰”大多分布在深海海底和陸地凍土區(qū)域深處。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占海洋總面積的10%,達4000萬平方公里,總儲量是全球已探明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儲量的兩倍,是常規(guī)天然氣儲量的50倍。有專家估計,僅全球海底“可燃冰”資源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

中國是“可燃冰”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2004年中德聯(lián)合科考隊的“太陽號”考察船在南海海底發(fā)現了當今全球最大的碳酸鹽結殼,面積達430平方公里。2009年夏,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qū)發(fā)現“可燃冰”的國家。據專家估計,我國“可燃冰”的資源儲量為803.44億噸油當量,接近于我國常規(guī)石油資源量,約是我國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量的兩倍。我國南海西沙海槽、臺灣西南陸坡、南沙海槽、沖繩海槽海底可能存在大量的甲烷水合物資源,可以滿足我國今后數百年的需求。

而查清深藏海底或陸域深處的可燃冰儲量絕非易事,進行商業(yè)開采更加艱難。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和國家一直在研究可燃冰開發(fā)問題。中國從1999年起加強對可燃冰資源進行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已經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果。第一,證實了我國南海存在可燃冰資源,發(fā)現了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資源有利開發(fā)區(qū),評價了該區(qū)域可燃冰資源的潛力,并確定了東沙、神狐兩個可燃冰重點目標;第二,陸域勘察可燃冰資源取得重大進展,證實了在我國廣闊凍土區(qū)蘊藏著豐富的可燃冰資源;第三,有了較強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隊伍以及技術準備。業(yè)內人士預計,我國有望在10-15年后進行陸域可燃冰資源的商業(yè)開發(fā)利用,到2015年,爭取在南海實現可燃冰資源的試開采。

責編 吳永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