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8-08 11:36:37
文:李偉
一個神奇的日子誕生了一份同樣神奇的報紙。
時間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
這一天,當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劃破地平線,當初夏嫩綠的花草樹木開始舒展,當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晨跑的人們愜意地呼吸著新鮮空氣,在城市的綠巷里健步如飛時,一份嶄新的財經報紙已經飄落在了這些城市的報攤——這一天,嶄新形象的《每日經濟新聞》,在經過了3個月的籌備、蓄勢、醞釀后,終于啟程,開始了她邁向全國的隆重第一步。
同樣在這一天,14點28分。中國西部,龍門山脈,灼熱的地殼內,地下強大的地應力在經歷了多年的板塊碰撞擠壓和膨脹積累,再也控制不住地沖出地表,在龍門山脈東北、西南方向的貫通長達300公里的斷裂帶上爆發(fā)了。地震應力在汶川映秀、北川老縣城、青川東河口三個爆炸點上同時炸開,瞬間山崩地裂,地動山搖。
無數的家園被毀,數萬人從此地下長眠,在他們被深埋入地的瞬間,連與親人互致告別的機會都被徹底剝奪。這個世界的一切喜怒哀樂、一切美好丑惡,都再與他們徹底無涉。大自然殘酷暴戾兇惡的一面,在人類面前展露無遺。正在崛起的中國,立即投入到一場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救援和重建之中,大地震激發(fā)了中國人民心底的無上大愛,在被30年來物欲喧囂和利益浸泡得有些麻木的人們心中,大愛和真情,被自然界的巨大災變激活和喚醒!
唐山大地震過去了30余年,人們都對地球的暴戾基本失憶的時候,中國人(特別是70年代以后的人們)再次感受到了美麗地球竟然還有如此殘酷的面目!
自汶川大地震始,中國西部這塊山峰波瀾壯闊、江河奔流不息、森林雪原綿延不絕的極美之地,仿佛被震松動了。五年來,大大小小的余震不算,僅僅是大的地震,幾乎每年一次:玉樹、彝良、雅安蘆山。防震避震,成為這片美麗土地上的人們的日常話題。
事后回想,同事們都被地震驚得目瞪口呆。因為,《每日經濟新聞》這個全國上市的日期,是經過編委會同事們,在3個月內,開了幾次決策會議,改了幾次日期以后,4月初才最終被確定在5月12日。同事們說,地震中誕生的每日經濟新聞,是不是也該叫“震生”呢。
上市第一天,這份新生的報紙,就和全國人民一道,投入了最初長達一個月的緊張的抗震救災以及抗震救災報道的中心工作之中。
7月初,剛剛走上正軌的 《每日經濟新聞》,開始全方位地開展在經濟領域的大型報道工作,以一組超大型研究和策劃報道《立立電子涉嫌掏空浙大海納,同一資產二次上市》為每日經濟新聞的公司調查報道打響第一炮。緊接著,7月12日,再以《次貸第二波金融海嘯將臨 全球股市還有大難》為題,提前兩個月揭示美國金融海嘯第二波即將來臨,揭開了《每日經濟新聞》在投資領域的深度研究報道大幕。
2008年7月份的這兩組報道,向全國財經界和投資界,昭示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方向:公司研究調查報道和投資研究報道。這兩大領域,也構成了從此以后的每日經濟新聞的核心競爭力!
正當初生的《每日經濟新聞》,剛剛從地震中初步恢復,努力前行之時,9月9日,美國華爾街,隨著雷曼兄弟公司股價的斷崖式狂跌,宣告了本世紀最慘烈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全球被美國金融危機拖入深深的漩渦。
自然界的災變發(fā)生的同期,全球經濟災變轟然來臨。全球經濟此前幾十年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大轉型時代來臨。這對于一張經濟類日報來說,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五年,自然界災變疊加經濟災變,再疊加傳統(tǒng)媒體的衰落和轉型,《每日經濟新聞》在與大自然的災變和全球經濟的災變中,一路抗爭,一路走來!今天的每經,已經以自己專業(yè)和權威的公司研究調查報道、投資領域的研究報道,牢牢站穩(wěn)了腳跟,牢牢控制了這兩個領域的制高點。每一個每經人可以驕傲地說,每經無愧于這個災變中的時代,更無愧于這個在改革中充滿無限希望和美好未來的時代。
自然界演化的歷史和人類演化的歷史,都反復不斷地證明:人類的進步,總是和大自然的災變和經濟的災變息息相關。每一次大自然的災變和經濟災變的發(fā)生,就是人類進步的又一個全新開始。
因為,人類始終都有一種向上的力量。
梳理一份報紙的五年軌跡,并不只是簡單回顧。因為,每經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和偉大祖國息息相關,與偉大祖國的偉大改革息息相關。財經媒體,在記錄經濟發(fā)展的歷史。因此,我們實際上,也是在回味祖國的進步,在總結中,看到未來的希望。
愿祖國日益興旺發(fā)達,愿祖國的人民日益富裕幸福,愿《每日經濟新聞》和偉大的祖國一同前進,走向更偉大的成功!
作者為本報執(zhí)行總編輯、研究院院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