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1 01:29:52
A股市場要一直下跌,跌到市場真相浮出水面,跌到不得不刮骨療毒,才有二次起步的機會。
每經編輯 每經評論員 葉檀
A股市場繼續(xù)下挫,今年有可能繼續(xù)蟬聯(lián)亞太股市倒數第一的桂冠。我希望A股市場能夠下跌,一直跌到市場真相浮出水面,跌到不得不刮骨療毒。如此,A股市場才有二次起步的機會。
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先生被寄予股市賭場終結者的重任。事實上,上任后,郭樹清主席以幾乎幾天一個重要新政的速度,推進著A股市場的制造性變革。到目前為止,推出退市制度、改革新股發(fā)行制度、嚴查內幕交易、證監(jiān)會內部的輪崗制度,都是荊棘叢生、困難異常而又極端必要的改革。對此指指點點,認為改革未到實處,是書生式的過苛指責,但在給予改革者以歷史之同情的同時,我們必須指出,某些改革要點從理論到實踐仍未得到厘清與落實。
A股市場下跌,可以讓決策者更加清醒,直面體制要害。
A股市場是單邊利益輸送的市場,股權結構天然地傾向于向控股股東與大股東進行利益輸送。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共發(fā)生1921次大股東及高管減持,涉及29.68億股,套現356.67億元。減去上半年同期的增持數據,則凈減持8.21億股,凈套現金額達222.52億元。其中,攀鋼釩鈦、海康威視、華麗家族、九州通的減持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上,有些公司盈利幾千萬,套現幾個億,是社會財富的削骨器。
A股市場成為大股東、甚至行業(yè)間的一場分贓游戲。到目前為止,新股發(fā)行體制改革對現有的大股東套現,大股東與普通投資者之間尖銳的利益沖突置若罔聞,甚至以市場化為名,給予大股東套現、增持等更多的選擇權。市場化的原則必須堅守,但中國的市場化很容易在失去對權貴控制時,異化成為權貴寡頭市場。常見的情形是,某個企業(yè)上市,當地主管部門的官員或者其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天知道怎么從地底鉆出來的自然人大股東們,趁上市解禁機會大發(fā)利市,賺取一、二級市場差價。有的原始股甚至一分錢未出。
以筆者曾經關注的徐家匯商城而論,今年3月5日,徐家匯2.14億股原始股解禁伊始,不出意外,該公司開始進入大面積拋售之旅。自今年3月5日至6月25日,該股被減持金額超過3億元。這一數額,對于一只解禁后單日成交額最多不過6000多萬元的股票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更不能承受的是,該公司業(yè)績下降,股價一跌再跌。大股東減持大發(fā)利市的歡慶聲,成為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的詛咒聲。這種公司上市之前、上市之初,對市場與公司稍有了解者就能預料到這樣的情況,必定會成為現實。成為這樣的預言家沒有什么好得意的,只要看到公司上市之前的分紅與上市之時的急迫以及股東構成,就能了然于胸,對市場的某些特質也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重大問題包括,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利益嚴重失衡怎么辦?股票市場的股東民主變成權貴獨吞怎么辦?A股市場在股改之時,保護中小投資者最有效的類別表決制,在股改之后被束之高閣,中小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參與公司意見,成本高昂。
相似的情況還包括,公司造假上市怎么辦?香港證監(jiān)會能夠以洪良國際展示自己的決心,但內地一大批包裝上市、上市即變臉的公司卻未能受到懲處。雖然證監(jiān)會竭盡所能維持市場秩序,對于造假的中介機構、對于老鼠倉等采取了嚴厲的懲戒手段,但所有投資者心中都潛藏著同一個疑問,如果某家上市公司造假卻受到強有力的庇護,應該怎么辦?有時候,一個批示甚至一個電話就能推倒所有的規(guī)則,股票市場類似的歷史懸案還有不少。作為現實主義者,只能希望靠股市的無情下跌,來擊碎蟻附圈錢者的迷夢。
股市的下跌,可以警醒普通投資者。A股投資者仍存迷夢,希望暫停發(fā)行新股,希望實行T+0,他們被繩索套在了樹上,還在等待奇跡的發(fā)生。
7月10日下午,筆者在《新財富夜譚》節(jié)目中與劉益謙等人談市場,這位沉浸A股市場20年、人稱法人股大王的投資者,現在基本進入休息狀態(tài)。他表示,當初敢承擔風險,是因為有政策紅利,因為風險大而收益更大;而現在,一切市場條件都變了。風險與收益完全不成比,以為夠便宜的股票,估值還在下移。他現在收藏品的資產配比,遠遠超過了股票。
不了解轉變的市場,可能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普通投資者必須警醒,今天暫停發(fā)行新股,明天就是更大規(guī)模的發(fā)行融資;今天還能茍延殘喘,明天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唯一機會就是股市跌到底,而后進入關鍵改革。
全球市場都在尋求安全邊際,投資者甚至可以接受美國國債的負收益率。A股市場的新時期已經到來,通過多空尋找安全邊際,通過分散投資進行對沖。2011年,我們會問“你賺了多少?”2012年,我們會心一笑,說句“你還好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