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4 01:25:11
曹中銘
IPO新政實施以來,新股破發(fā)正呈現(xiàn)出愈演愈烈之勢。上周五,中國汽研“閃亮”登場,結果最大破發(fā)幅度超過9%。本周一,1只滬市主板與4只深市中小板新股掛牌,結果只有宏大爆破“碩果”僅存,其余4只新股悉數破發(fā)。其中,華東重機、百隆東方盤中破發(fā)幅度均超過10%。
周一上市的5只新股中,除了猛獅科技發(fā)行市盈率超過30倍達到30.6倍之外,其他3家中小板公司發(fā)行市盈率都只有20余倍,而在滬市上市的百隆東方發(fā)行市盈率則只有12.5倍。與2009年IPO市場化改革后新股頻現(xiàn)的動輒40倍、50倍甚至是70倍、80倍的發(fā)行市盈率相比,目前新股發(fā)行市盈率顯然正遭遇到大幅貶值。然而,即使是低市盈率發(fā)行,仍然遭到市場的用“腳”投票,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近期市場極度低迷,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也與IPO新政取消了3個月的鎖定期密切相關。
除此之外,5只破發(fā)新股還表現(xiàn)出如下特點:一是換手率都比較低。如百隆東方全日換手率為22.13%,華東重機為24.61%,龍洲股份為37.84%,猛獅科技為32.12%,只有宏大爆破因為受到市場的追捧其換手率達到62.05%;二是網下獲配的機構投資者再現(xiàn)紛紛奪路而逃的景觀。滬深交易所交易公開信息顯示,百隆東方賣出席位前五全是機構專用席位,龍洲股份出現(xiàn)兩家,宏大爆破出現(xiàn)4家,猛獅科技及華東重機則均為一家。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任何一項制度的變革將涉及多方利益,像IPO新政的實施,其中不僅導致市場利益的再次分配,事實上也會對機構投資者參與詢價以及投資決策上產生重大影響。而IPO新政實施以來,其“兩面性”也開始日益凸顯。
IPO新政成為某些機構投資者的“盛宴”。浙江美大、東誠生化作為新規(guī)后首次掛牌的新股,上市后同樣遭到網下獲配機構的大肆拋售,更因為這兩只個股均出現(xiàn)上漲,與宏大爆破一樣,獲配機構均賺得盆滿缽滿,而且均是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實現(xiàn)的。而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IPO新政實施后掛牌的14只新股中,機構投資者在新股掛牌首日實現(xiàn)浮盈累計超過1.5億元。顯然,新股發(fā)行股份的50%向機構集中傾斜,并且取消了鎖定期的規(guī)定,已讓某些機構投資者從中大獲其利。
與此同時,IPO新政也成為某些機構投資者的“夢魘”。機構投資者在新股掛牌首日瘋狂拋空獲利出局固然令人羨慕,但不幸的事情仍然會同樣發(fā)生。像華東重機、百隆東方的網下獲配機構,不僅沒有分食新股紅利,反而上演了“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尷尬。而且,由于機構配售的股份不是小數目,也意味著其“割肉”不會是小數目。
為什么有的機構投資者能夠從新股中獲利,而有的卻只能抱憾出局?雖然市場行情變化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或許個中亦存在運氣的成分,但筆者以為,IPO新政實施后的“兩面性”日益凸顯,最主要的因素其實還在于機構投資者的定價能力以及是否會亂報高價。如果詢價機構本身定價能力差而亂報高價,最終的結局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IPO新政的“兩面性”,提升其新股定價能力,并謹慎進行報價。而這,也應該是IPO新政給詢價機構的啟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