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1-03-22 11:40:36
《每日經濟新聞》2010年12月17日報道 每經記者 趙迪 張昊
一石激起千層浪!
昨日(12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勝景山河IPO涉嫌"釀造"彌天大謊》,多名記者歷時10多天對岳陽、長沙、上海、蘇州、成都5大市場地毯式調查后,發(fā)現勝景山河在招股書披露的主渠道--大型連鎖超市難覓蹤跡,公司大批量生產的"喜釀"系列更是無影無蹤。投資者不禁要問,沒有產品銷售,說明這些產品賣不出去,既然消費者沒有買這些酒,那么其宣稱的一年7446.05噸酒(近744.61萬瓶)銷量,是被誰買走了?
今天,記者將披露更詳實的內幕--廠區(qū)生產情況,而調查結果也正好印證了銷售市場的情況。當記者進入勝景山河的生產區(qū),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蕭條:廠區(qū)內冷冷清清,工人稀稀拉拉,部分設備銹跡斑斑,開工率嚴重不足。公司的保密工作非常到位,豎起了約4米的高墻,周圍的欄桿上都加了厚厚的鐵皮,將這一切包裹起來。在記者蹲守的近10個小時內,都未見有拖貨的車輛出入,難道這就是身處產銷旺季,勝景山河應該呈現的景象嗎?
周邊探訪
神秘的酒廠與"華而不實"
在岳陽市中心的琵琶王立交橋旁,古越樓臺的巨幅廣告牌赫然豎立在側,據當地廣告公司的銷售人員透露,這塊廣告牌一年的費用要16.8萬。據悉,勝景山河這樣的巨幅廣告在市政府外也有一塊。然而,相比公司在岳陽市的極高曝光率,公司的本部卻被包裹得密不透風。
對于在勝景山河附近生活的居民來說,酒廠一方面為他們提供了就業(yè)機會,另一方面卻是"華而不實"。
鐵皮墻與水泥墻包裹
出租車進入岳陽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后,轉了幾道彎,就在一個不大的十字路口停下。遠遠望去,一排外形很普通的房屋在明黃色墻體的襯托下耀眼奪目,這就是湖南勝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正門旁,鐵皮墻上拉著紅色的橫幅,除了能看到辦公樓外,廠區(qū)內的其他設施都被遮擋。記者沿著廠房外圍右側步行,明黃色樓房的后面便是一個個圓弧頂形狀的倉庫,此時,鐵皮墻變成了水泥圍墻。與傳統(tǒng)的3米左右高度的圍墻不同,勝景山河在大石塊的上面,還加上磚塊,圍墻高度足足升高了近一倍。
廠區(qū)后面有一扇鐵門,從門旁的欄縫隙處往里面看,冷冷清清,能夠看到酒罐子整齊地堆放在一處。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進貨、出貨的車輛,都是走后門。四季度應該屬于黃酒的產銷旺季,然而連續(xù)4天記者在勝景山河蹲守近10個小時,始終沒有看見有運貨或拖貨的車輛進出,大門始終關閉。
在廠區(qū)的西南角,高高水泥圍墻又變成鐵皮墻。此時2米多高的鐵皮墻上包裹了一層綠色的鐵皮,上端留有鐵欄桿的尖刺,下端直至水泥墩,廠區(qū)內的情況依舊被包裹得嚴嚴實實。
相比旁邊的油脂廠、湖南白銀、科美達電氣等企業(yè),勝景山河完全把自己包裹得像一個"粽子"。
老者:"表面功夫做得很好"
勝景山河正門左側是一條不算寬闊的水泥路,當時是午后2點,這里沒有黃酒旺季應有的車水馬龍,反而是一片寧靜。
遠方,一個推車人的身影進入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眼簾,于是記者走上前與這位年近六旬,自稱姓吳的老者攀談起來。
記者問:"旁邊這家酒廠名氣大嗎?"當記者發(fā)出這句話后,老者并沒有急著回答,反而用雙眼注視著記者,眼神夾雜著一絲不屑,最后答道,"這是一家華而不實的企業(yè)。"記者又問:"外面看上去還算氣派,怎么是華而不實呢?"老者回應,"古越樓臺就是從外面拉酒回來,加工、包裝賣出去。這也能叫酒廠?表面功夫做得很好!"
"華而不實""外面拉酒加工",老者的一席話,給記者更多的疑惑,這讓本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勝景山河工廠顯得愈加神秘莫測。
記者決定繼續(xù)向路人打探。在公司后門的王家畈路,記者見到了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記者上前問道,"這家酒廠在生產嗎?"她回答:"生產啊,在這里掃地還能聞著酒香。""那平時能看見去工廠拉貨的車輛嗎?"記者繼續(xù)問。她表示,"能看見但比較少,不過有時候不是拉酒出去,而是拉酒進去。""拉酒進工廠?"記者不禁困惑。環(huán)衛(wèi)工人表示,"應是在外面賣不出去,所以拉回來。我看見酒瓶上有古越樓臺的包裝。"
環(huán)衛(wèi)工人建議記者去白石嶺居民區(qū)打聽下,因為這個工廠的普通工人基本就住在那個片區(qū)。
員工欲說還休
白石嶺居民區(qū)距離勝景山河后門大約800米,聚集著一片2~3層的農村小樓。
記者與一位正在曬太陽,自稱姓李的大爺聊了起來。記者問,"附近的村民在下面的勝景山河上班嗎?"李大爺表示,"有一部分。"記者繼續(xù)問道,"這個工廠發(fā)展好嗎?""維持得過去,估計發(fā)展不太好。"李大爺回答。"是效益不好嗎?"記者追問。李大爺表示,"去年這個酒廠招了50多名業(yè)務員,但沒多久就被遣散回去,效益應該不是很好?,F在在工廠上班的村民聽說也不是很忙,只是有事做吧。"
隨后李大爺還帶著記者找到一位曾在酒廠工作過的小伙子。聽明記者來意后,小伙子首先發(fā)問,"這家公司要上市了,你是證券公司的?"記者表示,"我是投資公司的,想考察下古越樓臺的生產情況。聽說這家公司還要從外面拉酒,有這個事嗎?"他問,"聽誰說的?"記者回答,"附近的村民。"此時,小伙子臉上浮現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他表示,"公司的生產情況非常一般。我以前在那里做過事,有幾個朋友現在還在工廠做封瓶業(yè)務。"
當記者還想進一步了解更多信息,小伙子以還忙著給自家蓋房子為由婉拒了記者。但記者離開時,小伙子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你是記者,想了解什么情況,還是去問公司吧。"說完,他便很快離開了。
這讓記者很不解,剛交談幾句話,他就質疑記者的身份,難道行蹤已經暴露,或是酒廠對員工下達了封口令?
廠區(qū)暗訪
包裝車間三五人 蒸餾爐生了銹
勝景山河到底怎么樣?市場的銷量、路人的描述都不及記者去廠區(qū)實地考察一番。
經過多方努力,獨守廠區(qū)外圍數天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終于在勝景山河內部人士龐虎(化名)的幫助下,進入到工廠內。在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廠區(qū),記者見到的是工作人員稀少,陳舊的設備不少已銹跡斑斑,這與正值生產旺季的同類企業(yè)相比,顯得那么格格不入。
廠區(qū)冷冷清清
記者穿過行政樓后的柵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圓弧形藍色頂部,黃色墻體的廠房。而在旁邊,還整齊地堆放著不少酒壇。
"原酒生產出來,要在公司的庫房放置幾個月,才會拖到外面的地窖倉庫。"龐虎表示,這些倉庫是用來囤放原酒的,"里面都是酒"。不過由于這些倉庫已經上鎖,記者無法一窺究竟。
記者隨后被帶到廠區(qū)最后面的一棟廠房,龐虎表示,"這棟樓就是主要的生產車間,每一道工序從上至下。"
記者坐電梯上到頂樓,這里是勝景樓臺生產黃酒的第一道程序--浸米、蒸煮、淋飯落罐。走進這個車間,三個竹簸箕裝著已經蒸煮過的糯米,隨意堆放在路旁--沒有任何防污染的措施。在這里,記者只見到兩個工人,似乎在談著什么,并不忙碌。
向下走,記者來到前發(fā)酵車間,只見一根長管從上一層牽出,可以移動至12個大鐵罐的上方。在這個車間,上一層樓蒸煮過的糯米會被輸送到鐵罐,然后加上輔料,進行首次發(fā)酵。
有意思的是,在每個大鐵罐的上方,均有一個擴音器,播放著并不流行的歌曲。對于為何播放音樂,龐虎笑著介紹,"這是我們董事長要求的,他說酒是有靈性的。"龐虎表示,這音樂會24小時不間斷播放,這樣酒會更好喝。
在這個車間,記者并沒有見到工人。由于12個鐵罐被玻璃圍墻圍著,記者也無法知道里面到底有沒有釀酒。
下了一層樓,記者見到20多個鐵罐,廠房采取的是半露天形式,腳下沒有水泥石板,取而代之的是鋼絲網,走上去讓人心驚膽戰(zhàn),生怕一不小心會踏空。龐虎告訴記者,廠房沒有采取封閉的原因是酒要吸收日月精華。在這里,記者依然沒有見到工人,每個鐵罐上包裹著紅布,"安安靜靜"躺在那里。
隨后,記者來到一個存有50多個陶瓷罐的車間。龐虎告訴記者,這里是發(fā)酵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車間里,記者看見一個工人站在陶瓷罐上,拿著手電筒對著發(fā)酵壇張望。龐虎告訴記者,在這個車間,工人要對溫度、濕度進行精準的把握,這樣才能釀出好酒。
"那為什么工人這么少呢,一個人忙得過來嗎?"記者問道。龐虎表示,工廠現在實行"三班倒",如果不是特別要趕工期,白天上班的人就只有這么多。"我們都是在晚上生產,那時候的電費便宜。"(后據記者了解,岳陽市工業(yè)企業(yè)按照合同約定,實行平谷峰谷電價,晚上的電費的確要便宜些。)
部分設備銹跡斑斑
離開發(fā)酵車間,記者被帶往壓榨車間,這里分兩排停放著二十幾個壓榨設備。在布條上,不斷滴出壓榨出來的原酒。記者注意到,這個車間共有四五名工人,有的在聊天,有的用拖把不斷拖地。
記者發(fā)現,工作人員的臉上并沒有佩戴口罩,這與記者手中的一份公司宣傳畫冊,員工生產都戴有口罩的圖片并不吻合。
在壓榨出原酒后,下一道程序便是煎酒。相比前面一個個大罐子的釀造車間,煎酒車間的設備要老化得多。
記者發(fā)現,一個不到2立方米,四四方方的鐵罐子就是煎酒蒸餾的設備。此時,該煎酒爐正在工作,頂部縫槽處還冒著小泡。從外觀上看,這個爐子銹跡斑斑,兩個出口龍頭不知道是因為設備老化,還是閥門不緊,還在一滴滴地滲水,而這個出口龍頭對應的下一道工序就是直接灌裝封壇,然后再往酒壇上封上泥巴。
"原酒封裝后要等封口的泥巴干透,再拖到廠區(qū)的倉庫放3個月,然后便拖到外地的倉庫酒窖放上3年。"龐虎如此告訴記者。
離開煎酒車間,記者來到了灌裝車間。在灌裝車間的里面有一個玻璃房,4位女工圍在一個機器旁邊。龐虎告訴記者,這就是灌裝機。此時,傳輸帶上并沒有酒,可見此時上沒有進行生產。
在傳輸帶的尾端,記者還見到了一個設備,這個設備下端是一個鐵皮,上端類似蕩秋千式的有一個架子,架子上都是小孔,成品酒就擺在上面。龐虎表示:"具體的工藝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蒸汽從孔中噴出,給酒瓶消毒。"記者發(fā)現,和煎酒罐相比,這個消毒用的鐵皮生銹的程度更為嚴重。
退到最外面的一個廠房,記者終于見到了最后一道工序--包裝。諾大的廠房中,只有五六名女工正在給新酒包裝,桌子上堆放著酒瓶和酒盒,記者的到來引來他們一陣張望。在這個廠房的各個角落都是已經封口,但未貼標簽的成品酒。記者隨手拿起一瓶,瓶蓋上已經積滿了一層灰。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酒瓶還是酒蓋,記者均未發(fā)現生產日期。龐虎告訴記者,只有到貼標簽的時候,才會有生產日期。記者不免心中犯嘀咕,這樣確定下來的生產日期,還有意義嗎?
業(yè)內觀點
黃酒資深人士:勝景山河設備陳舊 高額利潤存疑問
為更準確了解當前黃酒企業(yè)生產狀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聯系到一位在江浙地區(qū)大型黃酒企業(yè)工作10余年的詹女士(以下簡稱詹)。
"這么高的噸價不可能"
NBD:詹女士,目前黃酒企業(yè)的生產情況如何?
詹:目前是黃酒旺季,我們是加班加點進行生產。
NBD:我們了解到勝景山河酒廠因為要節(jié)約電,所以晚上生產。
詹:這個是有可能,有些地方晚上電價便宜,從節(jié)約生產成本的角度說得過去。
NBD:但現在應算是銷售旺季啊。
詹:這要和各家公司的銷售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如果銷量不多,可以晚上生產節(jié)約成本。不過我們企業(yè)訂單充足,忙都忙不過來,這時候怎么敢節(jié)約電(晚上生產)!
NBD:根據中國釀酒工業(yè)協(xié)會黃酒分會的數據,2008年金楓酒業(yè)、會稽山、古越龍山、張家港、塔牌的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0.53萬元/噸、0.6萬元/噸、0.62萬元/噸、0.84萬元/噸、0.91萬元/噸。這些企業(yè)價格有高有低的原因是什么?
詹:這和每家公司的產品結構有關。如果公司高端酒占比較大,平均的銷售價格自然會高。
NBD:我怎么發(fā)現同期勝景山河的銷售價格高達每噸2.436萬元?
詹:這個……,我不知道統(tǒng)計口徑是什么,你直接問他們 (勝景山河)比較好。不過,整個黃酒行業(yè)還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酒的銷量不大。這么高的噸價不可能。
"他們沒用不銹鋼嗎?"
NBD:企業(yè)生產有沒有什么衛(wèi)生要求?
詹:肯定有啊,比如戴口罩、穿工作服。我們有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認證。
NBD:我發(fā)現勝景山河的生產人員好像不用戴口罩。
詹:每個企業(yè)對質量的要求,以及認證指標都不一樣。不過上市公司的要求都很嚴格,我們企業(yè)畢竟不是小酒廠,有些小酒廠就是手工生產。
NBD:公司的酒生產出來,是在哪一道工序后標注生產日期?
詹:生產完了就標注生產日期。灌裝完了就標(生產日期)。
NBD:我怎么發(fā)現勝景山河的酒生產出來后擺放在地上,瓶底、瓶蓋都沒有生產日期。
詹:那怎么可以呢?我們的生產日期都標在瓶蓋上,封蓋之后就標生產日期。
NBD:黃酒生產離不開水,你們的設備會生銹嗎?
詹:生銹?我們用的都是不銹鋼,不存在生銹的問題。
NBD:黃酒生產有道工序是煎酒,我發(fā)現勝景山河的煎酒灌銹跡斑斑,出水龍頭都關不緊。
詹:他們沒用不銹鋼嗎?對了,他們以前和古越龍山合作,是不是用古越龍山的舊設備?
NBD:招股書里面說,古越龍山在2004年賣給了勝景山河一些設備。
詹:那就對了,那么老的設備還沿用至今!近幾年技術改造,各企業(yè)都在使用新設備,不會生銹的。
黃酒企業(yè)生產部總監(jiān):晚上生產不現實
針對在勝景山河的實地調查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采訪了國內知名黃酒企業(yè)的一位生產部總監(jiān)嚴經理。
NBD:目前黃酒生產情況如何?
嚴:現在是旺季,每天都要加班,我們都很忙,我就簡單說幾句吧。
NBD:您覺得白天少生產,晚上多生產一些可以節(jié)約電,這有可能嗎?
嚴:不可能白天不生產,就靠晚上生產。生產黃酒對溫度濕度都有要求,晚上一般只能進行部分生產環(huán)節(jié),如灌裝什么的,僅靠晚上肯定不行。
NBD:生產黃酒耗電多不多?
嚴(笑):晚上加班開不開燈,給不給加班費?現在我們生產都忙不過來,不可能為了節(jié)約電晚上生產。耗電量要看你生產多少了,每個企業(yè)的銷售情況都不一樣。
調查結論
開工不足設備生銹 巨額產量恐名不副實
勝景山河,一家被鐵皮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企業(yè),到底有什么"見不得人"的地方?一家為當地農民工提供"飯碗"的企業(yè),怎么同時被他們直指"華而不實"。如果《每日經濟新聞》不奔赴實地調查,誰會預料得到,一家高科技釀酒企業(yè)會是這一番景象。
銹跡斑斑的高科技企業(yè)
公司在招股書中稱擁有多項黃酒行業(yè)領先的生物技術,故冠以"生物科技"之名。但記者在車間內不但沒看到高深的技術研發(fā)部門,也沒有看到公司員工戴著口罩生產,反而看到的是部分銹跡斑斑的設備,難道這樣的企業(yè)就算高科技?在大型黃酒企業(yè)已經更換不銹鋼設備時,公司卻沿用古越龍山的老設備,這樣的企業(yè)有競爭力嗎?
高端酒從何而來?
在招股書中,勝景山河從事黃酒的生產源于2003年,至今不過7年時間。但公司竟然生產出包括20年陳釀"古典"在內的,多款8年、10年、12年、15年、18年、20年的陳年黃酒,公司到底是以哪里的陳年老酒作為基酒?據公司內部人士龐虎透露,古越樓臺的陳年基酒全部來自古越龍山,然而公司在招股書中極力回避與古越龍山的關系,這又是為什么?
開工不足如何造就高產能
在招股書中,公司生產人員為35人,產能可以達到1.6萬噸,即人均產能高達457.1噸/年。但實際情況卻是工廠人丁稀少,設備開工不足且部分銹跡斑斑。這樣的環(huán)境如何創(chuàng)造出高于古越龍山人均產能99.9噸/年,金楓酒業(yè)人均產能238.6噸/年的"奇跡"?
生產日期和衛(wèi)生環(huán)境"缺失"
眾所周知,食品企業(yè)最重要的就是生產環(huán)境。在記者的暗訪中,勝景山河生產車間洗完后的糯米隨意堆放在路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生產人員均沒有佩戴口罩;在隨地擺放的成品酒瓶上,無論是酒瓶還是酒蓋,記者均未發(fā)現生產日期。據公司人士介紹,只有到包裝的時候才會打上生產日期,這樣確定下來的生產日期有意義嗎?
產銷旺季工廠冷冷清清
在招股書中,公司稱由于傳統(tǒng)消費習慣所致,黃酒多用于溫飲,更適合寒冷季節(jié),所以公司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和營業(yè)利潤占比較大,尤其第四季度占比最為顯著。2009年數據顯示,一季度營業(yè)收入占比為24.58%,四季度營業(yè)收入占比為32.84%。
然而,記者在實地暗訪中發(fā)現,當前勝景山河廠區(qū)內冷冷清清,雖然公司人士稱實行"三班倒",但其目的并不是加班加點生產,而是為了節(jié)約電!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生產人員也少得可憐,包裝車間完全沒有忙碌的跡象,部分設備沒有運轉。在記者蹲守的近10個小時,都未見到有拖貨的車輛出入,難道這就是產銷旺季應該出現的景象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