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中國收貨幣真那么痛苦嗎?
2010-11-25 01:02:16
劉煜輝(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
中國治通脹為什么要收貨幣?很多人疑惑,收貨幣能把老百姓關心的菜價、肉價摁下去嗎?直接看上去,兩者好像沒有多少聯(lián)系。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看看中國從貨幣到物價通脹的傳遞邏輯:貨幣-資產泡沫-物價??梢钥吹剑@中間隔著個“資產”,是資產吸納了大量多余的貨幣,然后開始向物價的各個領域擴散。
土地、地產價格的飆漲直接推動人工價漲,特別是藍領工人的工資漲,經濟學概念叫“生存線壓力”,因為低端收入者的勞動報酬大部分要應付日常生活的開銷。
農產品價格趨勢漲,也是因為人工價漲,務農的報酬受城市務工報酬牽引而漲價 (這是經濟學機會成本的概念),同時農產品從出土地到城市賣場的中間流通和服務環(huán)節(jié),需要涉及大量人工,這些人工價格都是在漲的。
城市服務價格和食品價格上漲是中國式通脹的最主要動力,而它們背后都受到資產價格的驅動。所以,我們說,中國收貨幣不是直接作用于物價,而是作用于貨幣到物價的那個中間環(huán)節(jié)——資產泡沫。
在當下,中國資產泡沫摁下去了,物價通脹的壓力自然就解除了。反轉過來講,如果不收貨幣,人民幣資產泡沫還要長時間存在,那么中國通脹的壓力可能也是長期揮之不去的,即便政府可以用行政手段來壓制。通脹無非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xiàn)而已,如短缺(供給減少)。
收貨幣,中國經濟不可避免要減速,因為隨著人民幣資產價格下行,信用一定是現(xiàn)減速態(tài)勢,而中國銀行體系90%的信貸,都是以人民幣資產抵押品投放的。中國經濟中總是存在很多新奇的說法,這些說法往往又多是似是而非,讓人難以識辨。而在我看來,經濟下行未見得對就業(yè)構成多大的威脅。中國經濟的速度從來靠的是投資和重化工,而這一塊與就業(yè)關聯(lián)不大。
速度下來了,流動性潮水退去,中國的商品價格將大幅下跌,反而增加制造業(yè)部門競爭力。它們是活得更好,而不是更壞,有更多的機會雇傭更多的人,而不是被成本逼著用機器替代人工。
中國經濟的制造部分抗擊打的彈性其實很大,受損的其實是資產部門(地產、銀行和大型國企)。這些部門本來就該為中國經濟轉型支付成本。
我一直認為,中國政府在平滑經濟減速的痛苦的作為空間很大。其實道理都是很簡單,只要破除壟斷,通過減費減稅(我以為,在中國現(xiàn)階段減費,特別是政府減少企業(yè)代繳的社保費部分,遠比減稅對私人部門作用大;增值稅體制下,減稅有利于資本密集型的國企部門,減費直接有利于吸收大部分就業(yè)的私人部門),就能把社會化大生產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中的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生產力(在現(xiàn)代經濟中都屬于大服務業(yè)部門),極大地解放出來,激發(fā)企業(yè)家精神,創(chuàng)造就業(yè)的集群式迸發(fā)。
反轉過來,隨著家庭財富日漸殷實,隨著財富開始從政府和國有部門流向家庭,高懸的資產泡沫也就有了軟著陸的可能。做實泡沫不就是在發(fā)展中解決問題嗎?
中國收貨幣真就那么痛苦嗎?關鍵取決于你想不想解決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lián)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