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舸:七部委能否管好“一雙筷子”?
2010-06-25 02:17:05
畢舸
根據商務部相關人士的介紹,國內每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達400億雙。6月22日,商務部會同國家發(fā)改委、環(huán)保部和稅務總局等七部委,聯合下發(fā)了《關于在餐飲與飯店業(yè)開展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一次性筷子生產、流通和回收環(huán)節(jié)監(jiān)管,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七部門發(fā)文要求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讓我不禁想起近兩年實行的“禁塑令”?!敖芰睢币杂匈M終結免費,用增加成本來培養(yǎng)公眾“循環(huán)利用”塑料購物袋的習慣。但是,從相關報道我們可以得知,到目前為止,集貿市場的經營者和消費者依舊還沒有放棄免費的塑料袋,更多的是緣于消費者正面臨著新習慣替代舊習慣所帶來的不適。由于種種不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可能更多地選擇提供免費購物袋的經營者,而經營者之間的這種競爭,導致了免費購物袋難以根絕。由于集貿市場中商家眾多,也加大了執(zhí)法者的執(zhí)法難度。
這一困境恐怕同樣會出現在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執(zhí)法過程中。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說是經濟手段與消費習慣的較量,因此單純的禁止制度無法從根本上限制一次性筷子的實際使用量。如果沒有其他配套性的硬性措施,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原來的意義足以被架空。
而消費者之前用手撕袋代替購物塑料袋這樣一個細節(jié),也充分說明了在利益和方便面前,許多社會公眾還缺乏拋棄陋習、追求環(huán)保的意識和決心。也就是說,在很多事情上,羈絆觀念轉變和付諸行動的最大因素是仍然是利益。其實,保護環(huán)境,進行的是一場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的調整、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平衡。在這場利益博弈中,眼前的利益誘惑往往使人難以割舍而做出錯誤選擇。消費者大量使用手撕袋或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體現出的就是眼前的利益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和行為。
由此可以看出,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應具有消費者視角。有關部門在執(zhí)法的同時,不僅要給消費者和經營者留下適應新習慣的過程,更要給經營者和消費者一個創(chuàng)新習慣的過程,這樣的執(zhí)法或許更有益處。比如,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大部分使用者都是餐廳食客,是相對固定的消費市場,政府可以經過簡單的認證形式,向消費者出租或者提供免費的衛(wèi)生筷子。這些衛(wèi)生筷子可以反復使用,而成本通過稅費征收中抵扣,并且享受一定的政策待遇——積極使用衛(wèi)生筷子的餐廳可按比例減免稅費,反之則增加。如此,不僅免去了消費者自帶筷子的不便,也達到了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目的。
當然,政府試圖用經濟杠桿來撬動人們的消費習慣,保護環(huán)境,意圖是好的,但要得以真正推行,僅讓消費者或企業(yè)付費還遠遠不夠,必須同時發(fā)揮市場和公共財政的作用,讓包括消費者、企業(yè)在內的相關利益者都能從中獲益,至少是不受損,這項政策的效用才有可能長久。
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強化了公民對環(huán)保的責任認同和義務認同,最終會形成公民參與環(huán)保的群體新秩序。在確認公民沒有惡意對抗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前提下,更多地注重解決消費者的各種不適,創(chuàng)新解決這些不適的新習慣,然后讓法律順暢執(zhí)行才是更可靠的。
否則,以前的10個部委管不住“一個菜籃子”的故事,還會發(fā)生在7個部委管一雙筷子的身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