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勒市盈率
2009-09-25 01:46:32
在上世紀90年代末,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希勒根據美國股市市盈率警告“股市已經被高估”。他的擔心來源于他自1980年代初就一直研究的衡量市盈率的方法所得出的數據,即希勒市盈率。
甚至早在1996年,希勒就表示了對美國股市被嚴重高估的擔心。當時希勒市盈率已經上升到24倍,而長期平均水平大約為17倍。在同年12月,格林斯潘受希勒言論的影響,做了著名的“非理性繁榮”的演講。盡管有這些警告,股市依然不斷攀升,而希勒市盈率在2000年前的互聯網泡沫最終破滅前,達到了43倍的歷史最高值。
其后,在網絡泡沫破滅后的復蘇時期,希勒市盈率并沒有掉下來,甚至沒有達到平均水平。在希勒的各種著作,以及在2006年和2007年公開言論中,其仍然認為股票是被高估的。
當我們將目光放回到歷史中時,我們可以看到,希勒市盈率一直有著對10年后的股市表現的優(yōu)秀預測。高市盈率(一般大于20倍)總是預測著股市表現將會不佳。
這些結果可以使我們得出結論,希勒市盈率可以為美國投資者作出長期資產分配提供有用的信息。我們最初感到很驚訝的是,每年根據希勒市盈率調整投資組合比例,并不能比在每10年期初就確定組合產生顯著的更好的結果。顯然,年度調整主要是為了應對短期的隨機波動和短期趨勢的影響。最初的資產分配設置對于長期績效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選擇恰當的時間點和估值安全點尤為重要。
當然,按照希勒市盈率以及相應的投資方法來進行資產配置,投資者有時將不得不堅持一些看似極端的立場。例如,依據該方法的建議,在1995至1999年期間我們將投資盡量少的份額在美國股票上。但這個時期股票收益率每年平均在25%以上,所以堅持這樣的分配原則會是一個挑戰(zhàn),但是該戰(zhàn)略在長遠看來會得到回報。
截至2009年9月上旬,標普500指數約在1000點,希勒市盈率接近其長期平均水平的17倍。
每經實習記者 徐皓 整理
本文為個人觀點,并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