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9 21:55:35
嚴立新教授強調,反洗錢已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將全維度覆蓋至所有區(qū)域、行業(yè)和領域,特別是在反洗錢法修訂草案獲得全國人大的最后審議通過后,反洗錢將在“兩頭堵”中與所有機構和所有人產生強關聯。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張益銘
近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修訂草案)》正經歷最后輪次的社會面和專家層面的征求意見,離獲得全國人大最終審議通過并正式實施已近在咫尺。
“反洗錢法‘2.0版本’正式實施后,反洗錢將成為所有單位和個人的義務和責任。實踐中,我們應該將每個人都視為風控合規(guī)的最后一道防線。”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主任、陸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院長嚴立新指出,反洗錢是刑事政策和社會治理理念的創(chuàng)新,是由單純側重源頭治理,轉變?yōu)樵搭^源尾“兩頭堵、兩手抓”的遞進,這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日前,為助力推動西部金融機構反洗錢能力系統性提升,由中共成都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指導,成都市復旦西部國際金融研究院、成都金融業(yè)聯合會(現代金融產業(yè)生態(tài)圈聯盟)主辦,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陸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協辦的2024反洗錢與金融安全專題沙龍(第一期)在成都舉行。數十名來自國內金融安全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yè)機構以及監(jiān)管機構代表圍繞當下反洗錢工作現狀和關鍵點,通過思想碰撞、經驗分享,進一步加深了對監(jiān)管政策導向的把握與理解。
本期沙龍活動上,嚴立新以“反洗錢義務履行的矛與盾、舍與得”為題,闡釋了反洗錢的核心概念,指出當前義務機構所面臨的挑戰(zhàn),并分享了其對于反洗錢監(jiān)管新模式的看法。
活動期間,嚴立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強調,反洗錢已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將全維度覆蓋至所有區(qū)域、行業(yè)和領域,與所有機構和所有人產生強關聯。未來,每個反洗錢人都必須是“通才+專才”。
嚴立新教授在2024反洗錢與金融安全專題沙龍(第一期)上作主題分享 主辦方供圖
“反洗錢的核心是通過監(jiān)測資金,發(fā)現可疑交易和對象,并通過控制可疑資金,最大限度地遏制經濟犯罪人的內心沖動,進而消除其再生能力,從而達到維持自身穩(wěn)健、維護區(qū)域金融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的目的。”
嚴立新指出,1988年的《聯合國禁毒公約》首次提出了反洗錢概念,旨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應用反洗錢手段去遏制犯罪。在中國,反洗錢工作從無到有、由粗放到精細,已走過了近20年歷程。從金融機構的反洗錢目標來看,可用三句話概括,即“(使黑錢、涉恐資金)進不來、藏不住、動不得”,以全員勤勉盡責的反洗錢義務履行,去達到防范和控制風險的目的。
談及機構的反洗錢義務履行,嚴立新特別提到了“風險為本”這一概念。他介紹,風險為本的概念最早其實是出現在1905年國外的醫(yī)學領域,用于對醫(yī)療器械和藥品在正式應用于臨床前的風險自評自審。直到2000年,英國才第一個將這一概念引入到金融領域和風控領域。
在嚴立新看來,在從英文向中文轉化時,“風險為本”一詞的真實內涵沒有得到充分和準確的表達。他說:“反洗錢實踐中,‘風險為本’的提法很常見很普遍,但很多人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搞懂這個詞的準確原意。漢語‘風險為本’的對應原文是risk-based,準確且完整翻譯過來應該是‘以風險為基礎’或‘基于風險’。‘風險為基的方法/基于風險的方法’(Risk-based Approach,RBA)也是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向全球所有的銀行提出來的原則性要求,即讓風險管理、風險控制貫穿于所有的業(yè)務經營和行政管理流程,也可以理解為是保障金融體系穩(wěn)健運行的一種基礎性工作。”
對此,嚴立新打了一個比方:“‘風險為基’的管理方式就如同造房子時澆筑地基,不管要造多高的樓,你的地基必須要穩(wěn)固。而風險為基礎的原則和方法,就好比把風險防控網澆灌進鋼筋混凝土中,使其無處不在,成為建筑物的堅實底座。”
“Base是一個建筑學詞匯,講的是一個基礎的概念?;腔臼潜?,基是平面,本是縱向,本是支柱,起支撐和承重作用。因此說,基于風險的管理方法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嚴立新補充道,“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銀行、金融機構等都是商業(yè)企業(yè),而企業(yè)都是以營利為本”。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jiān)督管理辦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應當遵循風險為本和法人監(jiān)管原則,合理運用各類監(jiān)管方法,實現對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有效監(jiān)管。
這也是為何嚴立新會一再重點提及“風險為本”一詞內在涵義的緣故。他表示,反洗錢從業(yè)者只有準確理解其內涵外延,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落地和執(zhí)行。
嚴立新將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3號第3號)視為中國反洗錢歷程中一個重要里程碑和分水嶺,主要反映在其所帶來的從“規(guī)則向原則監(jiān)管、從被動向主動、從表面向實質、從條線向全員、從成本中心向價值中心”轉化的五大變化上。
同時,他認為,隨著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jiān)管,全面強化“機構監(jiān)管、行為監(jiān)管、功能監(jiān)管、穿透式監(jiān)管、持續(xù)監(jiān)管”,將使金融機構面臨更多、更高、更嚴的合規(guī)要求。
嚴立新表示,當前,義務機構在反洗錢工作上面臨一些難點和挑戰(zhàn),比如“反洗錢不可能三角”——“反洗錢合規(guī)、信息共享與數據安全和客戶隱私保護三者之間的不可能均衡”、反洗錢人才培養(yǎng)及其自身安全問題以及相關的資源保障該如何協同、金融機構在遵守國內法規(guī)與國際制裁間該如何抉擇等等。對此,他也給出了相關建議。
比如,在機構內部,反洗錢人員在與業(yè)務部門的協作過程中,應保持業(yè)務拓展的目標一致性,要使業(yè)務人員理解反洗錢合規(guī)是安全保障而非阻礙,是“‘油門與剎車’的關系,彼此間應建立‘肩并肩’合作而非‘面對面’對立的關系。”
嚴立新教授強調,反洗錢已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將全維度覆蓋至所有區(qū)域、行業(yè)和領域,特別是在反洗錢法修訂草案獲得全國人大的最后審議通過后,反洗錢將在“兩頭堵”中與所有機構和所有人產生強關聯。
談到反洗錢的原則與方法,嚴立新特別提到了反洗錢合規(guī)與預防金融犯罪工作中的客戶身份識別問題,并對“了解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簡稱KYC)與“客戶盡職調查”(Customer Due Diligence,簡稱CDD)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解析。
在嚴立新看來,KYC和CDD作為金融機構在開展業(yè)務時對客戶身份進行識別和驗證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準確把握兩者的關系。
他認為,KYC可被視為目的,即了解客戶,而CDD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規(guī)則、流程、手段、方法和工具。KYC是金融機構與客戶建立業(yè)務關系的第一步,在全球金融監(jiān)管和反洗錢國際標準中處于關鍵位置,若執(zhí)行不到位,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集中風險等,進而造成損失;通過CDD,則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戶,從而幫助金融機構預判客戶接下來的行為和交易是否存在潛在的洗錢風險或涉恐風險。
當洗錢鏈條變得更多、更長、更雜、更快、更新時,通過提高數據質量實現對客戶更深層次的信息穿透和持續(xù)交易監(jiān)控,就能夠為金融機構履行合規(guī)義務提供更多的支持。
“通過梳理洗錢的精髓與反洗錢的閉環(huán)邏輯,我們就可以看出,洗錢與反洗錢就是典型的反向操作關系。”嚴立新指出,洗錢就是要渾水摸魚,反洗錢則是要把水澄清;洗錢是拉長鏈條,反洗錢則要縮短鏈條;洗錢是要打亂或切斷關系,反洗錢是要把關系厘清并“復原”;最后如果能夠拼出完整的“拼圖”,那就能完整識別洗錢路徑。這也意味著,洗錢有代價,而反洗錢的成本可能更高。
“反洗錢工作極其不易。”嚴立新感嘆道,二十年來,我國的反洗錢從業(yè)人員雖然存在感、成就感、社會認同感和職業(yè)地位在逐年提高,但遠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
在反洗錢與金融安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嚴立新表示,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更新,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qū)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應用將在反洗錢領域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要重視和利用。
同時,他也強調,所有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的反洗錢從業(yè)人員,要特別警惕來自國外的一些披著合法外衣如“NGO、公益、慈善、協會、基金、培訓、認證”等形形色色的機構,防范它們向我國金融領域尤其是風控合規(guī)和安全人才體系方面的滲透和隱形侵蝕;應時刻警醒,強力避免自身有意或無意間成為“泄密人”、國家安全長城的“挖墻人”。
他建議,未來,學界和業(yè)界應攜手合作,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面向社會尤其是義務機構進一步提供既符合國際反洗錢原則標準又符合中國實際和國家安全標準的人才培訓和專題咨詢服務,助力培養(yǎng)更多既了解法務和業(yè)務,又通曉風險、監(jiān)管和人性,同時還能很好把握溝通技巧和分寸的反洗錢“通才”和“專才”。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