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īng)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jīng)網(wǎng)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525”,別在情緒迷宮里打轉

四川日報報業(yè)集團 2024-05-27 12:39:38

圖片
都知道“520”的諧音梗,你知道“525”是什么日子嗎?
5月25日,是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
在敢于大聲說“我愛你”的時代,大聲喊出“我愛我自己”也無需有羞恥感。
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的前身是2000年在北京師范大學發(fā)起的“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2004年,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lián)共同決定將5月25日定為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自己”。 
20年后,教育部決定,自2024年起,將5月確定為“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意思很明確: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絕不止于“525”。

昨天是5月25日,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許多學校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而我們選擇在今天探討這一話題,就是想有意識地持續(xù)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少年強則國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到底怎么樣?親愛的朋友們,做得到“我愛我”嗎?
圖片
前不久,年僅21歲的電競高手“胖貓”在重慶跳江了斷一生,警方通報顯示,原因是一起情傷。
盡管“胖貓”不同于普通的大學生,但從年齡來說,他和大學生別無二致。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是一個開始邁進廣闊天地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變化巨大、危機四伏的時期。有多熱烈,就可能有多固執(zhí);有多少理想主義,可能就有多少現(xiàn)實落差。
研究數(shù)據(jù)也印證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一篇發(fā)表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的研究顯示,2010年到2021年間,隨著中國GDP的不斷提升,中國總體自殺死亡率顯著下降,然而,兒童青少年組數(shù)據(jù)則有上升。
在某個隱秘的角落,心理危機,需要被看見。
圖片
社會上普遍認為,成長時期,理應最快樂。甚至,想當年辛棄疾回望逝去年華時,也要作詞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為什么如今,好像“變脆弱了”?
“人生一趟,遇見你們我很榮幸。若有來生,我們不要見面了。” 2021年,上海一名14歲的女生給父母寫了一封遺書后離世。“我不會賴在家里把房子變成兇宅的,把奶奶接過來一起住吧。別整天去那種地方旅游被人家騙錢。”遺書里,她甚至還那么懂事。
是什么原因,讓品學兼優(yōu)的她喪失人生期待?遺書中,她直言——“毀掉一個人很簡單,只要毀掉一個人的童年”。 
父母不恰當?shù)墓芙?,加上學業(yè)壓力,是很多孩子心理問題的根源。
《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8)》統(tǒng)計,有三類因素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分別是家庭矛盾、學業(yè)壓力和師生矛盾。青少年的情緒轉化能力不比成年人,當遭遇壓力,他們很容易困于情緒的泥潭。“像是不經(jīng)意闖入了一片沼澤,從此便難以脫身。”
情緒問題不治療,就變成了心理問題;情緒問題疊加生命教育的缺失和誤導,就讓成長走上了岔路。
圖片
“我愛我”,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防線,但卻不是唯一辦法。
青少年,相對而言,既沒有足夠的社會經(jīng)驗,情緒調節(jié)也不足夠成熟。社會必須共同行動,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比如,創(chuàng)造放松環(huán)境。前些年,曾經(jīng)有個匪夷所思的現(xiàn)象——“中小學的課間靜悄悄”。當“打工人”尚且知道“摸魚”散步的時候,愛動的青少年,竟待在教室一整天。實際上,非不想也,實不敢也。學校出于所謂“保護”的理由,擔心孩子課間受傷(被家長追責),做了很多非必要的管制。把課間還給孩子,需要重視對校園基礎設施安全配套的投入,也需要提升家校包容度,給孩子一點空間。
比如,擺脫分數(shù)焦慮。學生的文化課分數(shù)固然重要,但教育不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如果輕易受到教育焦慮的鼓動,很容易揠苗助長,形成“只關心考試分數(shù),不關心孩子心靈”的客觀事實,讓孩子在情緒迷宮里孤立無援。做個有松弛感的家長,孩子的靈氣和天賦,才能不在日復一日的內(nèi)卷中喪失。
比如,強化生命教育。文化課、才藝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始終是心靈課、生命課。近年來,無論是校園欺凌,還是虐殺小動物,種種事件都體現(xiàn)出生命教育的缺失。心理學家弗洛姆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應制定嚴密制度、家校以身作則,堵、疏結合,讓孩子是非分明。
比如,加強網(wǎng)絡監(jiān)管。不能任由流量至上者“群魔亂舞”。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長大的這一代學生,不可能不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針對孩子的“魔手”一定要管得住、引導好。像“相約自殺群”之類圍獵學生的作惡之地,必須鏟除。此外,也應給孩子提供更適合他們的內(nèi)容,給他們留下能夠促進健康成長的“樹洞”。
歌德筆下滿腹才情的少年維特,結局痛苦。但歌德卻在《少年維特之煩惱》扉頁,將他“復活”——“可愛的讀者喲,你哭他,你愛他。請從非難之前救起他的聲名,請看,他出穴的精靈在向你耳語,做個堂堂的男子漢,不要步我后塵。”
無論何時,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第一勇士”。無論何時,照顧甚至救治自己的“心”,都是最重要的。
圖片
勿步少年維特后塵,心靈自救,也許沒那么復雜。這方面,把“松弛感”玩明白的四川人,自古就有“精神導師”。
無論是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還是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都是他們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這份堅定的人生信念,也是他們最好的幸福密碼。若按照現(xiàn)在的成功學定義,他們坎坷半生,算不上成功,但一樣活得快樂灑脫,成就斐然。林語堂先生評價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這種樂天的能力,其實也可以后天習得。
如何樂天?
沉浸山水,天地自寬。東坡一生,游歷山水,與大自然為伴。他曾在《赤壁賦》中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對現(xiàn)代人而言,當壓力襲來,去公園待個20分鐘,也有效果。都市車水馬龍,人潮洶涌,令人無所適從,但若主動離喧囂遠一點,周圍變成山川湖海、風吹草闊,變成遠方湖面的水鴨、野行的駱駝,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天地獨大,一人渺小,平靜而放松。
讀書明智,借巨人肩膀走出自困。蘇東坡的人生境界,非一日修來,與人生經(jīng)歷有關,但也離不開他通過讀書積攢的自信、獲得的眼界。少年時,他就“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而對現(xiàn)代人來說,書籍,更像一塊心靈的自留地。不被嘈雜的短視頻騷擾,不被流量的情緒綁架,慢讀之間,是你與圣賢對話,也是你與自我對話。 
勵志篤行,用價值之光照亮行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兒時還不知司馬遷寫下這句話的生命重量。他的遭遇,豈止委屈、豈止屈辱?但因為“修史”的信念感,足以給他絕對的勇氣。活著,向目標日拱一卒,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獨一無二的價值。
前幾天,一篇名為《川渝父母,原生家庭頂配》的文章,帶動#為什么川渝原生家庭如此松弛#的話題上了熱搜。有人說,是“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成就了四川人的松弛感,也有人說,其實是川人的樂觀性格,成就了天府之國。松弛感原本就和很多方面可以互促互進。川人松弛,但“玩著玩著”就玩出了文學巨匠、玩成了文創(chuàng)搖籃。就像電視劇《我的阿勒泰》里張鳳俠和女兒李文秀之間那種獨特又充滿生機的關系,松弛中蘊含人生哲理。
成長,未必非要在暗夜里秉燭夜行。即便你還沒有蘇東坡“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境,也愿你能有“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隨性。 
愿你不在情緒的迷宮里打轉,快樂成長。


圖片


撰文/劉志杰   編輯/尚富霞 郭書瓊 責編/謝夢 審核/姜明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

每經(jīng)經(jīng)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