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20 21:47:09
◎ST龍凈此次收購的三家公司都來自其控股股東紫金礦業(yè)。今年5月,紫金礦業(yè)入主ST龍凈,并正在全力推動ST龍凈轉型新能源領域。
◎或由于標的成立時間不長,剛剛或還未進入收獲期,此次交易的溢價率也并不高。福建紫金新能源評估增值率為21.9%,多銅新能源評估增值率為8.2%,紫金清潔能源評估增值率為0。
每經記者 范芊芊 每經編輯 陳俊杰
環(huán)保企業(yè)ST龍凈(SH600388,股價12.33元,市值131.82億元)正在加速轉型布局新能源。
10月20日,ST龍凈公告稱,擬通過子公司紫金龍凈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收購控股股東紫金礦業(yè)(SH601899,股價7.85元,市值2067億元)全資子公司紫金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三項股權:福建紫金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紫金新能源)60%股權,黑龍江多銅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多銅新能源)100%股權,紫金清潔能源(連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金清潔能源)100%股權,收購價款合計4726.71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起,ST龍凈在新能源領域動作頻頻,此次收購標的中,兩家公司的主營業(yè)務都為光伏發(fā)電。
ST龍凈原本是一家環(huán)保企業(yè),去年開始轉型新能源。從此次擬收購的三家標的業(yè)務來看,ST龍凈擬加碼布局的是光伏發(fā)電這一領域。
根據公告,福建紫金新能源和多銅新能源的主要業(yè)務都是光伏發(fā)電,紫金清潔能源今年3月成立,相關業(yè)務尚未開展,不過經營范圍內也包含風力發(fā)電技術服務;光伏發(fā)電設備租賃;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等。
從標的業(yè)務開展情況來看,由于工程建設企業(yè)前期處于建設期,資金投入較大且相對集中,因此標的規(guī)模都較小,其中兩家還未盈利。
福建紫金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成立當年和2021年都處于虧損狀態(tài),但目前項目已經部分建成上網發(fā)電。截至今年7月末,福建紫金新能源總資產為1.63億元,凈資產為5098.68 萬元,1-7月營業(yè)收入為735.62萬元,凈利潤為133.97萬元。
多銅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目前項目已經部分建設完成,已并網發(fā)電。去年多銅新能源凈虧損為0.64萬元,今年1-7月,公司凈虧損為51.51萬元。截至7月末,多銅新能源總資產為3163.02萬元,凈資產為747.85萬元。
紫金清潔能源則是今年才設立,截至7月末,總資產為189.8萬元,凈資產為188.25萬元,1-7月凈利潤為-11.75萬元。
或由于標的成立時間不長,剛剛或還未進入收獲期,此次交易的溢價率也并不高。福建紫金新能源評估增值率為21.9%,多銅新能源評估增值率為8.2%,紫金清潔能源評估增值率為0。
值得一提的是,ST龍凈此次收購的三家公司都來自其控股股東紫金礦業(yè)。今年5月,紫金礦業(yè)入主ST龍凈,并正在全力推動ST龍凈轉型新能源領域。
紫金礦業(yè)在半年報中提及,公司獲得ST龍凈25.04%股份表決權并通過公司治理等安排獲得其控制權,新控制一家上市公司,正全力推進ST龍凈“環(huán)保+新能源”戰(zhàn)略轉型,實現產業(yè)協同。
此次標的收購也是ST龍凈與紫金礦業(yè)此前合作的延續(xù)。
今年3月,ST龍凈與紫金礦業(yè)于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暫定名為紫金龍凈清潔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風力發(fā)電等新能源項目投資和運營等。
彼時,雙方還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提及雙方力爭在合作期限內共同完成不低于3GW清潔能源項目,同意紫金礦業(yè)已經簽約的新能源項目黑龍江多銅項目(250MW風電+50MW光伏)和福建連城項目(50MW風電+50MW光伏)轉交由合資公司承接、投資和運營。
記者注意到,在新能源領域,ST龍凈的布局還包括儲能,今年10月公司相繼簽訂了兩個儲能相關合作項目。
10月9日,ST龍凈公告稱,與上杭縣政府簽署項目合同,擬以總投資約20億元投資建設磷酸鐵鋰儲能電芯項目,項目設計產能5GWh。主要生產儲能電芯(不含動力電池)。主要應用于工業(yè)儲能、大型商業(yè)儲能、戶用儲能、高功率儲能、低溫儲能等場景。
據《證券日報》報道,10月14日,ST龍凈與量道新能源合資設立福建龍凈量道儲能科技,該項目計劃投資建設年產6GWh鋰電儲能系統(tǒng),其中一期工程產能為1GWh,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儲能系統(tǒng)設備集成工廠、BMS研發(fā)、電芯檢測等。
ST龍凈在今日公告交易目的中提及,本次交易旨在充分發(fā)揮ST龍凈在EPC工程建設方面的經驗,以及紫金礦業(yè)在新能源關鍵金屬資源和新材料方面的優(yōu)勢、產業(yè)鏈資源的影響和整合能力,逐步形成以儲能為核心,風光為補充的一體化發(fā)展格局。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