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9 20:37:02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孫磊
近期,多起碰撞事故將輔助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再次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8月18日,魏牌CMO喬心昱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稱:“業(yè)內都說2022是激光雷達上車元年,我看并不盡然,目前很多智能輔助駕駛并沒有配合激光雷達?!?/strong>
他認為,輔助駕駛不是無人駕駛,尤其是沒有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span> 我們不能以生命代價挑戰(zhàn)花式營銷。 另外,在危急情況下,主動制動僅對車輛進行有限制動,以便降低可能碰撞時的車速。”喬心昱說。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之后,他又針對#激光雷達上車元年到了嗎#這一話題,更新了一條動態(tài):“真的不是車上裝了激光雷達就叫上車,而是要真的實現‘城市輔助駕駛’。友商部分車型同樣搭載了激光雷達,但也僅限于在高速工況下的應用。 對于輔助駕駛而言,城市輔助駕駛面臨路況更復雜的城市路況應用,這才是‘大學’水準。 ”
在發(fā)表觀點的同時,喬心昱不忘為自家產品打call,稱“魏牌新車型已經實現了智能跟隨導航路徑等城市智慧領航”,甚至斷言“這是中國首個實現量產的重感知城市輔助駕駛的高端新能源(車型),至少,是領先的!”
這一犀利觀點,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跟評。有網友評論“不看廣告看療效,期待看到魏牌新車型上路表現”,還有網友在評論下詢價“我想問,how much?(多少錢)”。
城市輔助駕駛“上車”
當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fā)展,各大車企開始布局城市域輔助駕駛技術的量產,其也被認為是自動駕駛行業(yè)下半場競爭的關鍵點。
有數據顯示,高速場景只占到一個普通用戶駕駛時間的10%,并不算特別高頻,而 在城市場景打通輔助駕駛,就能從90%的時間里“掘金”, 這也意味著車企可以獲得進入自動駕駛終局競爭的資格。
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曾公開拋出結論:“量產城市場景輔助駕駛+全棧閉環(huán)能力建成=(智能駕駛)下半場入場券?!?/strong>
圖片來源:攝圖網-400611433
不過,相較于高速場景更封閉的環(huán)境,城市場景下的復雜場景要遠多于前者,也意味車輛不僅需要做出更多反應,還需要為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做好規(guī)劃,估算出位置空間、速度、加速度等諸多信息。 目前,小鵬汽車、毫末智行等企業(yè)在推進量產城市場景輔助駕駛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車企們想要實現城市場景輔助駕駛,必須先過了高精地圖審核這一關。正因如此,實現城市領航輔助功能的企業(yè)一般都會在官方聲明中加上一句話——依據當地的法律法規(guī)逐步開放該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經有企業(yè)在繼續(xù)探索擺脫高精地圖。比如,毫末智行的NOH采取了“輕地圖,重感知”的技術路線,盡可能讓車輛依靠自身傳感器完成高級輔助駕駛。
兩大陣營之間的“斗爭”
喬心昱的觀點背后,隱藏著在自動駕駛領域存在的兩大陣營之爭: 一類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方案派”,另一類是以大多數汽車廠商為代表的“激光雷達派”, 雙方對壘的根源在于理念的不同。
“視覺方案派”希望使用盡可能少的傳感器來降低汽車成本,而“激光雷達派”出于安全考慮,通過采用多種傳感器的組合來確保冗余性,確保當某一種類型的傳感器出現故障或無法在特定情況下運行時,始終會有一個備用傳感器正常工作。
多年來,兩大陣營之間觀點爭論不斷。 特斯拉CEO馬斯克甚至在3年前放言,“依靠激光雷達的人注定要失敗”。 直到今天,特斯拉不僅放棄使用雷達傳感器,還高調宣布推出依賴攝像頭的“特斯拉視覺”系統(tǒng)。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從目前來看, 國產車企是“激光雷達派”的擁躉者,包括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威馬汽車、長城汽車、極狐等車企紛紛宣布推出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 因而,有人稱,2022年是激光雷達“上車“的元年,也是關鍵之年。
根據佐思汽研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新車激光雷達安裝量達到2.47萬顆。今年下半年,國內擬交付的激光雷達新車達到10余款,預計全年總安裝量有望突破8萬顆。
由于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方案派”事故頻發(fā),其已經在這場爭斗中處于下風。不過,激光雷達也有“bug”, 尤其是在霧霾、暴雪等惡劣天氣下,可能出現疏漏,因而其性能還需要一段較長的驗證周期。此外,成本也是“激光雷達派”繞不開的難題。一位業(yè)內人士曾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激光雷達廠商在給到車企定點的量產項目,一般價格在500~1000美元。
有觀點認為, 無論是“視覺方案派”還是“激光雷達派”,在現階段都有各自相對應的挑戰(zhàn)與痛點。 一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必然不可能僅靠感知層面,背后也有單車智能化、V2X的邊緣計算等去協同感知側的發(fā)展。只要能達到自動駕駛的目的,任何解決方案都是最優(yōu)、最有效的。
記者|段思瑤
編輯| 王月龍 孫磊 杜恒峰
校對| 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chuàng)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