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7 20:51:37
◎對于這筆借款,豆神教育原本欲出售孫公司還債,但被收購方中途叫停。公司雖與收購方多次協(xié)商,但最終未能改變收購方的態(tài)度,交易隨之終止。此外,高調宣傳的直播業(yè)務,短期也很難成為“現(xiàn)金?!?,豆神教育的還債壓力可想而知。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實習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董興生
7月26日深夜,豆神教育(SZ300010,股價3.98元,市值34.56億元)發(fā)布公告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支行(以下簡稱“中行中關村支行”)就與公司等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事宜,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訴訟,涉案金額合計為7.68億元。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對于這筆借款,豆神教育原本欲出售孫公司還債,但被收購方中途叫停。公司雖與收購方多次協(xié)商,但最終未能改變收購方的態(tài)度,交易隨之終止。此外,高調宣傳的直播業(yè)務,短期也很難成為“現(xiàn)金牛”,豆神教育的還債壓力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借款時簽訂的協(xié)議,銀行方面可能會拍賣擔保物,除了豆神教育現(xiàn)有的辦公大樓,兩家去年合計營收占豆神教育總營收80%的重要子公司股權也可能將被一同“打包”拍賣。對豆神教育來說,更大的危機遠不只眼前的債務。
沾光新東方“直播”熱度,經歷了股票大漲后又快速回落的豆神教育再陷危局。
7月26日深夜,豆神教育發(fā)布公告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支行就與豆神教育、公司董事長竇昕、子公司北京立思辰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思辰技術”)等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事宜向法院提起訴訟。截至7月26日,案件尚未開庭審理。
此次合同糾紛起源于去年。2021年6月24日,豆神教育與中行中關村支行簽署《授信額度協(xié)議》,同年6月29日,豆神教育在《授信額度協(xié)議》項下共計貸款7.28億元。然而,履約期間豆神教育未能按期、足額支付利息;原實際控制人池燕明還被列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費,觸發(fā)了協(xié)議所約定的違約事件,中行中關村支行因此宣布貸款提前到期。
截至目前,豆神教育仍未償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罰息及復利,各擔保人亦未依據各項擔保合同的約定履行其擔保責任。就此,中行中關村支行向法院提起訴訟,各項訴訟請求合計涉及金額為7.68億元。
此次“賴賬”算是事出有因。對于這筆借款,豆神教育原想通過出售孫公司來償還。根據此前公告,豆神教育計劃以8.76億元的作價出售孫公司立思辰技術;所得資金中,7.28億元將用于償還上市公司在中國銀行的部分負債,正好與上述借款數(shù)額吻合。
但就在6月下旬,原本的交易方提出終止交易,豆神教育多次協(xié)商溝通仍未改變其最終決定,出售孫公司一事隨之擱淺。根據規(guī)定,豆神教育在披露交易終止之日起至少一月內不能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這就意味著其短期內不能繼續(xù)為立思辰技術找“下家”。
7月27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撥打豆神教育公開電話,均未有人接聽;截至發(fā)稿,采訪郵件也未得到回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35695361
拖欠貸款帶來的后果,還不只是訴訟。
根據豆神教育在公告中的說法,中行中關村支行可能會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拍賣擔保物、凍結資產、凍結銀行賬戶等財產保全措施,公司將面臨支付相關違約金、滯納金和罰息等情形,進而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增加,加劇公司的資金緊張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擔保措物中有豆神教育在年報中公開的公司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東北旺西路8號院25號樓-2至5層101號全部辦公(科教)用房及地下車庫用房、竇昕持有的4036.69萬股豆神教育股票、豆神教育持有的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邦科技”)48.5%的股權、豆神教育持有的中文未來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文未來”)100%的股權。
上述兩家子公司對豆神教育的整體收入有著支撐作用。先說中文未來,豆神教育2022年一季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文未來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6339.08萬元,占豆神教育一季度營業(yè)收入的比例為37.78%。至于康邦科技,去年康邦科技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5.7億元,而去年豆神教育全部營業(yè)收入也不過11.22億元。
對豆神教育來說,高昂的負債是懸在頭頂?shù)膭?。截?021年12月31日,豆神教育流動負債已達33.36億元。另一方面,被視作“救命稻草”的直播帶貨業(yè)務,短期內能給現(xiàn)金流帶來多大起色還很難說;反而自從詳細披露了直播業(yè)務的相關風險后,豆神教育因直播熱度攀升的股價也開始回落。
公告中,豆神教育的態(tài)度仍比較樂觀,表示上述事項暫未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將與中行中關村支行保持密切溝通,同時積極協(xié)商解決方案并推動落實,最大限度減少上述事項對公司的影響。不過,“危局”之下,股民和消費者是否“買賬”,仍有待觀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