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4 22:12:08
上周,A股略有反彈,上證指數全周累計漲1.30%,銀行股受房地產等相關消息影響波動有所放大。因銀行股權重過大,從而暫時就主控了股指節(jié)奏。上周稍早銀行股反彈,股指也走得稍好,但隨后銀行股回吐,市場也跟著走弱。
樓市情況及部分金融機構由此產生的問題,對投資者情緒構成明顯擾動。雖然有關部門對此十分重視,且?guī)缀跆焯炷芸吹綉獙Υ胧?,但也只是使局勢暫時得以緩和,無法完全打消市場所有的疑慮,因此股指的上行空間難免還是會受到一些抑制。
上周五,美股三大股指下跌,跌幅不算太大,但部分科技股下跌極猛,如Snap與Meta兩大社交媒體巨頭分別跌39.14%與7.58%。此外,上周五美國公布的服務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標低于50,這使市場對美國或將陷入衰退的預期強化。本周美聯儲議息,上述疲弱的經濟指標顯然無助于美聯儲加息預期進一步強化。
外盤動向雖然暫時較引人關注,但對A股短期內可能并無太多影響。在宏觀層面,當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會增加后,美債收益率就會顯著下降,從而有利于人民幣匯率平穩(wěn)。至少就外資來看,它們還是比較重視匯率因素,因為它們不僅關心投資A股的絕對收益,還關心與匯率波動有關的相對收益。當然,美國經濟若真正進入衰退,對我們出口市場仍會構成影響,只是投資者對這樣的影響短期內無需考慮過多。
在微觀層面,美股中的部分科技股殺跌雖然兇猛,但A股中少有這類社交媒體類個股。此外,上周末一則消息也許會對A股中的部分科技股產生一些支撐——工信部官員7月22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推動5G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xù)深化“雙千兆”網絡的覆蓋。
投資者參與A股時應注意宏觀經濟,但不能將其與行情劃等號,因歷史上多數牛市或熊市均有當時特殊背景,與當時宏觀經濟形勢遠非一一對應狀態(tài),許多時候甚至是反向運行。因此,投資者可以因為宏觀經濟不景氣而減少投資熱情,卻不能陷入過度悲觀之中。
由A股歷史表現看,大牛或大熊只是在少數年份產生,多數年份市場屬于“區(qū)間波動”。由今年情況看,我個人感覺大盤應屬于“上有壓制下有支撐”的狀態(tài)。壓制主要來自疫情與潛在的通脹壓力,個股方面就是來自上市公司“業(yè)績增速放緩”;支撐則來自頻頻出臺的經濟扶持政策,以及整體寬松的資金面環(huán)境。投資者如果同意股指漲跌有限,那么注意力自然就該轉向個股。
在當前宏觀經濟環(huán)境下選股應較往年多數時候困難,因為“未來業(yè)績預期有利”的上市公司的占比多半會大降。投資者若有幸找到業(yè)績有利的公司,那么就該比往年更加珍惜籌碼,因為再想找到“好貨”可能遠比想象中困難。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