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新股頻頻破發(fā) 倒逼市場價值回歸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7 22:17:46

每經評論員 黃宗彥

曾經中簽如中彩票的打新,如今卻像“中刀”。

有數據統(tǒng)計,截至4月13日,2022年以來首日破發(fā)的新股數量為25只,已超2021年全年的22只。在上周上市的8只新股中,就有5只首日破發(fā),破發(fā)率高達62.5%。

不少投資者在股吧表達了無奈,有人調侃自己是“憑運氣虧錢”,也有人表示以后再也不打新了。

散戶打新卻遭遇虧錢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在A股打新向來被默認為是一項低風險高回報的活動,中了就等著市場發(fā)紅包,沒中也沒有損失。而且自2015年11月更改打新規(guī)則以來,申購新股不需要預繳款,只需滿足對應的滬深市值要求就可以參與,加上不少券商交易軟件提供的“一鍵申購”功能,讓打新變得更加便捷。

經年累月下來,一些老股民甚至還摸索出了一套提高中簽率的“技巧”,比如在某個時間段進行申購、用某券商賬戶申購、用多少資金申購等。對于股票本身的估值、發(fā)行價、主營業(yè)務卻缺乏足夠的關心。

但說到底,打新是一種投資活動,而投資則是盈虧同源,零本萬利的事有違市場規(guī)律,也是市場泡沫的一種表現,長此以往并不利于A股健康發(fā)展。

筆者認為,從宏觀層面來看,今年以來屢屢發(fā)生的新股破發(fā)現象,未必是壞事,反而是A股走向成熟市場的過程。部分劣質公司先有破發(fā),后有退市,雖屬不同階段,但本質上仍屬于優(yōu)勝劣汰。

在歐美成熟市場,新股破發(fā)時有發(fā)生。互聯網數據商Dealogic報告稱,2021年美股有近千家公司IPO,同比增長100%。而另一項統(tǒng)計表明,去年在美上市的公司破發(fā)率高達三分之二。要知道近兩年美股每年退市公司數量在200家至300家左右,退市率約為30%。相比之下A股每年退市數量僅為美股的十分之一,按此標準來說未來A股新股破發(fā)的情況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筆者認為,新股破發(fā)勢必將倒逼市場實現價值回歸,畢竟長久穩(wěn)定的投資才是投資者真正的需求。而從微觀交易層面來看,新股/次新股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暴漲暴跌的現象較以往有所減少,對維護市場穩(wěn)定,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來說也是好事。

A股有句俗語叫“弱勢炒次新”,即在大盤走勢較弱或者市場缺乏主線的時候,資金熱衷炒作新股或者次新股。因其流通股本少且新股、次新股幾乎沒有莊家控盤,資金容易拉升股價。但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介入該類型股票后需要看主力資金臉色,如果在較高點買入被深套的概率就很大。

如去年上半年的“妖股”順控發(fā)展,上市后連續(xù)斬獲21個漲停板,股價在上漲超100%以及300%的時候,仍分別有高達70%左右的換手率,無疑給后續(xù)接盤者制造了巨大風險。按該股4月15日19.06元的收盤價,順控發(fā)展已較最高點跌去約69.64%。還有去年年底上市的三羊馬,股價拉出連續(xù)17個漲停板后開始下跌,且股價在第6、7、8板的時候3天平均換手率為75.3%,可見炒作氛圍之濃厚。同樣截至4月15日,該股股價距最高點已跌去約45.38%。

反觀近期上市的新股,逆勢走妖的個例已不多見,而這恰恰是市場投資回歸理性的一種表現。

近日,證監(jiān)會再度提及推進全面注冊制落地,加之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fā)展促進形成新發(fā)展格局的意見》再次提及的強制退市制度,給資本市場相關機制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基礎。

筆者相信,隨著各項基礎制度尤其是退市制度的完善,以及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全面注冊制對A股市場生態(tài)潛移默化的改變,A股市場終將回歸價值投資的主基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評論員黃宗彥 曾經中簽如中彩票的打新,如今卻像“中刀”。 有數據統(tǒng)計,截至4月13日,2022年以來首日破發(fā)的新股數量為25只,已超2021年全年的22只。在上周上市的8只新股中,就有5只首日破發(fā),破發(fā)率高達62.5%。 不少投資者在股吧表達了無奈,有人調侃自己是“憑運氣虧錢”,也有人表示以后再也不打新了。 散戶打新卻遭遇虧錢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在A股打新向來被默認為是一項低風險高回報的活動,中了就等著市場發(fā)紅包,沒中也沒有損失。而且自2015年11月更改打新規(guī)則以來,申購新股不需要預繳款,只需滿足對應的滬深市值要求就可以參與,加上不少券商交易軟件提供的“一鍵申購”功能,讓打新變得更加便捷。 經年累月下來,一些老股民甚至還摸索出了一套提高中簽率的“技巧”,比如在某個時間段進行申購、用某券商賬戶申購、用多少資金申購等。對于股票本身的估值、發(fā)行價、主營業(yè)務卻缺乏足夠的關心。 但說到底,打新是一種投資活動,而投資則是盈虧同源,零本萬利的事有違市場規(guī)律,也是市場泡沫的一種表現,長此以往并不利于A股健康發(fā)展。 筆者認為,從宏觀層面來看,今年以來屢屢發(fā)生的新股破發(fā)現象,未必是壞事,反而是A股走向成熟市場的過程。部分劣質公司先有破發(fā),后有退市,雖屬不同階段,但本質上仍屬于優(yōu)勝劣汰。 在歐美成熟市場,新股破發(fā)時有發(fā)生?;ヂ摼W數據商Dealogic報告稱,2021年美股有近千家公司IPO,同比增長100%。而另一項統(tǒng)計表明,去年在美上市的公司破發(fā)率高達三分之二。要知道近兩年美股每年退市公司數量在200家至300家左右,退市率約為30%。相比之下A股每年退市數量僅為美股的十分之一,按此標準來說未來A股新股破發(fā)的情況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筆者認為,新股破發(fā)勢必將倒逼市場實現價值回歸,畢竟長久穩(wěn)定的投資才是投資者真正的需求。而從微觀交易層面來看,新股/次新股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暴漲暴跌的現象較以往有所減少,對維護市場穩(wěn)定,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來說也是好事。 A股有句俗語叫“弱勢炒次新”,即在大盤走勢較弱或者市場缺乏主線的時候,資金熱衷炒作新股或者次新股。因其流通股本少且新股、次新股幾乎沒有莊家控盤,資金容易拉升股價。但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介入該類型股票后需要看主力資金臉色,如果在較高點買入被深套的概率就很大。 如去年上半年的“妖股”順控發(fā)展,上市后連續(xù)斬獲21個漲停板,股價在上漲超100%以及300%的時候,仍分別有高達70%左右的換手率,無疑給后續(xù)接盤者制造了巨大風險。按該股4月15日19.06元的收盤價,順控發(fā)展已較最高點跌去約69.64%。還有去年年底上市的三羊馬,股價拉出連續(xù)17個漲停板后開始下跌,且股價在第6、7、8板的時候3天平均換手率為75.3%,可見炒作氛圍之濃厚。同樣截至4月15日,該股股價距最高點已跌去約45.38%。 反觀近期上市的新股,逆勢走妖的個例已不多見,而這恰恰是市場投資回歸理性的一種表現。 近日,證監(jiān)會再度提及推進全面注冊制落地,加之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fā)展促進形成新發(fā)展格局的意見》再次提及的強制退市制度,給資本市場相關機制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基礎。 筆者相信,隨著各項基礎制度尤其是退市制度的完善,以及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全面注冊制對A股市場生態(tài)潛移默化的改變,A股市場終將回歸價值投資的主基調。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