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īng)濟新聞
要聞

每經(jīng)網(wǎng)首頁 > 要聞 > 正文

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研究員張宇星:城市日常是建立新城市模型的機會

每日經(jīng)濟新聞 2021-10-01 12:18:41

張宇星提出一種更關注城市生活空間的“日常更新”策略。與此前城市更新更多與空間改變對應不同的是,日常更新面對的是日常生活,生活不僅包括物質、時間,還包括人的每一天的生活狀態(tài),甚至連每個人的行為本身也是日常更新所要面對的。

每經(jīng)記者 楊棄非    每經(jīng)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上個月,備受矚目的深圳白石洲城市更新項目一期取得建設用地許可證及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這意味著,在去年拆遷工作開啟之后,自提出起已有超過15年的白石洲舊改又邁向新的節(jié)點。

在日前于成都舉行的“2020/202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暨2021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術季”上,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研究員張宇星再度回顧了這個爭議頗多的城中村改造。在他放出的一張全景俯視圖中,白石洲與北側別墅區(qū)和市中心林立的高樓形成鮮明對照,眼下,正面臨被“吞噬”的危險。

借鑒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張宇星認為,城市生活是地方化生活和全球化生活的拼合體。如果說別墅區(qū)代表了一種承載全球化生活的標準化“概念空間”,那么,城中村就是一種地方化的生活空間。隨著全球化空間生產方式全方位介入城市建構,生活空間被無限壓縮,在諸如紐約、倫敦等世界城市,甚至可能已不復存在。

白石洲的命運,暴露出中國城市存在的風險。在張宇星看來,要警惕運動式的城市更新,“這種統(tǒng)一的組織,看起來很快,背后其實跟此前大規(guī)模城市大拆大建式發(fā)展沒什么區(qū)別。”他說,“只是換了一個詞,以前叫‘增長’、‘發(fā)展’和‘開發(fā)’,現(xiàn)在叫‘更新’,這樣的城市更新沒有任何意義。”

張宇星提出一種更關注城市生活空間的“日常更新”策略。據(jù)他介紹,與此前城市更新更多與空間改變對應不同的是,日常更新面對的是日常生活,生活不僅包括物質、時間,還包括人的每一天的生活狀態(tài),甚至連每個人的行為本身也是日常更新所要面對的。

關注日常,既是創(chuàng)建一種與時間的聯(lián)結,也是提供一個讓人能夠發(fā)揮價值的場所。如張宇星總結,日常更新源于每個個體自己的力量和愿望,關鍵是把這種力量激發(fā)出來,讓他們真正心甘情愿參與其中,而不只是參與一場有關城市更新的“表演”。

城市更新的“去偽存真”

當視角從城市整體轉向每個細枝末節(jié),日常更新就開始了。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推動觀念的轉變,正是日常更新最關鍵的一步。

“日常生活肯定不光是光鮮、靚麗的,必然包括很多廉價、暗淡、甚至粗陋,這些狀態(tài)需要包容進來,甚至完全換一種眼光。”張宇星指出,“日常更新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抱著敬畏之心對現(xiàn)實進行‘辨識’,去偽存真,避免破壞日常生活的原真性和現(xiàn)實性。”

問題是,如何區(qū)分真?zhèn)??對此,張宇星列舉出一系列操作方案。

最首要的一點是,更新的前線需要被轉移至后街里巷,市民日常生活的第一現(xiàn)場需要從宏大精美的城市更新整體規(guī)劃中脫穎而出。換句話說,日常更新的主要場景并不是城市的開發(fā)區(qū)域,相反,“臟亂差的地方”更有更新的需求。

視角轉換后,改變也不再只能體現(xiàn)在大面積的拆除和建設。或許只是新種植一棵樹、新放置一個垃圾桶,可能是打造一處街角小花園,新開一家街角小店,甚至只是藝術家的新涂鴉……在張宇星看來,改造的動作可以很小,一點點就能傳遞價值,但最核心在于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和熱愛。

同樣,比起大項目迅速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便利”和“便宜”變得更加重要。

“在更新改造實踐中,常常會面對老百姓對合法性合理性的質疑。”張宇星分析,城市的整體經(jīng)濟成就并不能給他們帶來直接的感受,相反,便利和便宜才是普通人生活的最高線和最低線。因此,更新的高技術并不在于酷炫的科技,而在于滿足便利和便宜融合的策略,便利和便宜本質上能賦予人們最基礎性的安全感和尊嚴感。

甚至更小的利益訴求都應被考慮在內。在尋求更新項目各方利益平衡時,張宇星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利益訴求被認為過于“現(xiàn)實”,不過是“蠅頭小利”。“追逐蠅頭小利有什么錯呢?”張宇星反問,對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來說,把每一天實實在在過好,就是最恰當?shù)纳罘绞剑暧^價值由一個一個小的利益慢慢積累的,日常更新應當給老百姓帶來蠅頭小利。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體現(xiàn)每個個體利益的“平等”。

“日常生活主體是多元的,更多是小的主體。日常更新天生關心小的時空和單元,每個個人、個體戶、商戶,他們是日常生活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在自己改變的同時、自己也能享受到。這種自下而上的生長過程是重要的。”張宇星分析,“而共同締造的過程,體現(xiàn)在細枝末節(jié)上,正是體現(xiàn)在一些最微小的權利。”

在他看來,通過種種去偽存真的價值轉化過程,才能建構區(qū)別于之前的城市發(fā)展新方式。“城市日常更新不是對上一輪大規(guī)模建設的修補,而是建立新城市模型的機會。”

“亂七八糟也是一種美”

而要讓更多的聲音被表達、更多的利益被滿足,城市更新也有了擺脫“千篇一律”風險的可能。

“概念化空間最大的問題就是標準化、單一化,沒有多樣性。城市更新如果走到老的路上,就會失去生命力。”張宇星指出,日常更新的目的正在于創(chuàng)造多樣化,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長期的機制。

一個基礎的問題是,要樹立一種全新的基本美學,能夠接受差異化、甚至雜糅美學。

根據(jù)張宇星解釋,一方面,日常更新面對的是紛繁復雜伸直雜亂無章的現(xiàn)實生活,要落地,就需要創(chuàng)造更大的實用性,而不是消解實用性;另一方面,好的運作機制一定是各種社會力量共同作用的均衡點,需要通過多次博弈生成。它們都指向一個基本點,就是要換一種角度看待雜亂。“亂七八糟也是一種美,它與精心設計的美有區(qū)別。”張宇星說。

而進一步來看,亦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城市更新邏輯。

張宇星指出,日常更新不是自發(fā)產生的,而是需要被“點火啟動”,其中,基層組織往往是日常更新最直接的啟動者和發(fā)起人。但問題在于,在“導線”被引燃后,下一步如何建立一個多元主體共同締造的城市治理架構,又如何讓每個參與日常更新的主體不要淪為“虧本式的參與”,使日常更新變得更加“有利可圖”?

此前,張宇星提出了一種城市更新的“ABC模型”。過去,借增量空間(A類空間)和存量空間(B類空間)相互增益和反哺,循環(huán)形成經(jīng)濟效益的“放大效應”,是城市更新項目的盈利模式之一。但對于中小城市和中小企業(yè),很難實現(xiàn)AB循環(huán),在此基礎上,他引入流量因素,通過三者的組合,以找到一種實際操作的盈利模型。

他舉例說到,湖州的未來峰前場項目,正是通過本身成為打卡點,帶來巨大流量后,進一步轉化為增量和存量。

與此同時,日常更新還需要一個長期迭代的發(fā)展框架。

張宇星認為,日常更新是永遠不斷,可能是一個以百年為單位的持久過程。因此,長期迭代是必要的,只有通過不斷的自我更新和迭代,城市更新才能有持續(xù)向好的發(fā)展趨勢。

而要實現(xiàn)迭代,就要不斷尋找新方法、創(chuàng)造孵化機制。在開展城市更新項目時,關鍵在于提供合適溫度、濕度、陽光、空氣和水,并將條件進行合理搭配。在那之后,剩下的東西就要讓社區(qū)、日常生活慢慢自我進化,在這種方式下,更新項目會比政府或運營方直接參與介入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比如,對于城市更新中常常遇到的違章搭建問題,張宇星指出,現(xiàn)代建筑和現(xiàn)代城市完全可以支撐局部搭建行為,關鍵是設計出某種“合法搭建”程序和流程,改變游戲規(guī)則,讓更多人獲得營造的權利。

日常更新常常是從一個小的地點開始。但改變合理且正向,符合一整套邏輯,它就會如一條鯰魚一般,迅速對周邊產生輻射效應。這也意味著,一個很長的更新旅途即將開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

每經(jīng)經(jīng)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