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8 14:06:05
每經特約評論員 李宇嘉
近日,合肥樓市新政中關于“剛需35歲限制”的政策條款引起了巨大爭議。爭議的觸發(fā)點在于,將剛需資格與“35歲以下”捆綁,將加劇社會對于“35歲以上人群”的焦慮情緒。近年來,不少單位招聘、考錄都要求“年齡限35歲以下”,而“35歲以上”人群在找工作、換工作、穩(wěn)工作都方面面臨壓力。久而久之,“35歲以上人群”被貼上中年危機和事業(yè)危機的標簽。
此政策條款一出,給人的直觀印象是,剛需買房資格也限在“35歲以下”,再次觸碰到社會的敏感神經。
首先看看合肥的政策,所謂“35歲以下”剛需資格,源自合肥4月5日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通知》中明確,登記購房人數(shù)與可售房源數(shù)之比大于(含等于)1.5的熱點樓盤,實行搖號銷售,開發(fā)商提供不低于30%的房源用于剛需購房。剛需購房人須滿足若干條件,比如符合合肥住房限購政策,購房人及其家庭成員在市區(qū)范圍內無自有產權住房,登記購房之日前3年內擁有市區(qū)連續(xù)繳納2年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還有一條就是,購房人登記購房之日時年齡在35周歲以下。
客觀講,保護剛需購房,抑制不合理購房和投資炒房的思路是對的。就拿合肥來說,近些年房價快速上漲。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相比2015年,2020年合肥新房價格指數(shù)上漲66.6%,比南京和廈門漲幅都高。
今年一季度,合肥新房、二手房價格漲幅排前列,學區(qū)房價格漲幅明顯。4月5日的樓市新政中,合肥對新盤啟動了價格引導,并確保剛需人群優(yōu)先購房的權利,夯實“房住不炒”的理念,整體思路并沒有毛病。但問題是,“一刀切”地將剛需與非剛需(合肥政策中稱之為“普通購房者”)的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從公共政策的角度看,政策有點簡單化或人性化不足。
當然,“35歲以下”只是剛需界定的四條件之一,此限制大概率不會在實操中影響非剛需購房。因為,非剛需依然可購買不需要搖號銷售的樓盤,需要搖號銷售的樓盤中,非剛需依然可參與剛需30%以外剩下的70%份額房源的搖號購買。
根據(jù)貝殼研究院發(fā)布的《2020城市剛需購房報告》,30個樣本城市里,購房者主力軍為80后,集中在29歲到38歲,平均購房年齡為33.2歲。也就是,首次購房的年齡基本在35歲以內,政策有一定合理性。
但是,從公共政策包容性、精細化、人性化的角度來看,合肥此舉顯得粗陋了。貝殼的調研結果是基于2020年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前幾年,各類調研報告的大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首次購房年齡在27歲~30歲。近些年,包括合肥在內的熱點城市房價明顯上漲,剛需買房的年齡明顯推后。未來,我國不斷夯實“房住不炒”、鼓勵“租購并舉”住房制度建設,這一年齡可能還要往后推。
因此,將剛需與非剛需的界定“一刀切”地斷在“35歲”,很難經得住推敲,政策顯得有點粗糙和隨意。退一步講,即便剛需基本在35歲以下,合肥此舉豈不是鼓勵大家都要在35歲之前買房?問題是,國家近年來一直提倡“先租后買”、梯度消費、漸進改善需求。去年底以來,國家還不斷強調“促進住房健康消費發(fā)展”,希望通過租賃市場建設,解決年輕人的住房問題。
照此看,健康的住房消費,應該是不超前購房,先租后買,等到積蓄夠了,再去從容地買房。這樣,我們的內需和消費才能壯大,才不至于出現(xiàn)買房擠出消費的現(xiàn)象,“內循環(huán)”的發(fā)展新格局才能形成。而且,在漸進實現(xiàn)“租購同權”的情況下,有一部分人會長期租房。因此,將剛需與非剛需的界定“一刀切”地斷在“35歲”,就顯得非常的短期化和不合理。
本質上,合肥是希望購房政策不要“一刀切”,而要精細化,但好心辦了壞事。對于如何界定剛需、保護剛需,當?shù)毓芾聿块T應該認真地做大數(shù)據(jù)研究、政策推敲,并基于此,在普通住房供應(中小戶型、中低價位)、保障性住房供應、租賃住房供應上,做系統(tǒng)化的中長期規(guī)劃和計劃,并通過年度的供地落實、住房建設和供應分配上,將前瞻性的工作部署扎扎實實地落實。
另外,剛需與非剛需的界定“一刀切”地斷在“35歲”,還彰顯了地方吸收紅利人口的動機。當下,各大城市都在爭奪紅利人口,也就是能夠貢獻勞動力、聰明才智和稅收的人口。年輕人群,代表著充沛的勞動力、就業(yè)的“紅利”。如果老年人多,城市面臨老齡化問題,醫(yī)療、養(yǎng)老等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合肥此舉,盡管并沒有這種政策意圖,但客觀上形成了只圖“人口紅利”、不管負面效應的印象,甚至排斥中年勞動者,產生“甩包袱”的效應。
在強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當下,在樓市治理告別簡單的行政干預調控,走向民生導向和“穩(wěn)地價、穩(wěn)房價、穩(wěn)預期”協(xié)調融合的當下,調控政策的制定和出臺要慎之又慎,做好論證和評估。在政策指導上,不僅要精細化、精準調控、嚴禁“一刀切”,作為公共政策,樓市調控更要強調包容性、公平性、科學性、非歧視性、非隨意性,以滿足眾多購房者的民生期待。
(作者為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