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3 12:34:04
每經編輯 何小桃
3月13日,新華社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提到,
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tǒng)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
“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tǒng)籌兼顧”分別指的是什么?接下來到底怎么改?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人社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
圖片來源:攝圖網
權威專家解讀:
不會一步到位,個人有選擇空間
小步調整:
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
金維剛:小步調整簡單理解就是延遲退休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節(jié)奏總體平緩。
也就是說,政策實施后,退休年齡線會往后慢慢推。比如說,原本滿50歲退休的女性,政策實施后,第一年,變成50歲1個月或幾個月退休。不同年齡段的人,退休年齡不同。以此類推,經過若干年過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確定的是,改革前期,臨近退休的人,只會延遲1個月或幾個月,不會出現一下子晚退休幾年的情況。
對年輕人來說,延長的退休年齡幅度會大一些,但未來有很長的過渡期和適應期。
彈性實施:
個人會有自主選擇提前退休的空間
金維剛:延遲退休不會搞“一刀切”,不是規(guī)定每個人必須達到延遲后的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而是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增加個人自主選擇提前退休的空間。
這是延遲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
客觀地講,不論是從不同職業(yè)群體、不同崗位的就業(yè)穩(wěn)定性和工作強度看,還是從個人身體狀況、家庭需求和價值追求看,都存在較大的差異,由此產生的訴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遲退休改革,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多元化需求。在統(tǒng)一實施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實國情、文化傳統(tǒng)以及歷史沿革等情況,增加彈性因素,允許個人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選擇提前退休的具體時間,充分體現改革的靈活性和包容性。
分類推進:
不同群體、不同性別將繼續(xù)保持退休年齡差異
金維剛:延遲退休不是“齊步走”,而是要與現行退休政策平穩(wěn)銜接。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男職工60周歲、女干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政策有所不同。實施延遲退休改革將區(qū)分不同群體,采取適當的節(jié)奏,穩(wěn)步推進,逐步到位。
對于現有不同職業(yè)、地區(qū)、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異,改革后也會保持政策延續(xù)性,確保政策調整前后有序銜接,平穩(wěn)過渡。
統(tǒng)籌兼顧:
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協(xié)同推進
金維剛:延遲退休不能“單兵突進”。延遲退休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與之相關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統(tǒng)籌謀劃、協(xié)同推進。
一方面,過去一些與退休年齡相關的政策,要隨著延遲退休進行相應調整;另一方面,延遲退休改革也會帶來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及時跟進。
比如如何通過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大齡勞動者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如何更大力度對就業(yè)困難人員、特別是靈活就業(yè)人員給予社保補貼,幫助其再就業(yè)?如何進一步加大對大齡失業(yè)人員的保障力度,開發(fā)適合大齡勞動者的崗位?還有修訂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等。
只有統(tǒng)籌兼顧,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確保延遲退休改革平穩(wěn)落地、順利實施。
人社部談延遲退休:要取得最大公約數
專家:學術界傾向于1年延3個或4個月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對此,人社部副部長游鈞曾在今年2月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相關情況。
從國際上來看,延遲退休年齡是世界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近幾十年來,多數國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齡,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退休年齡普遍都在65歲以上。
比如:美國、德國已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5歲逐步提高到67歲,日本、韓國則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逐步提高到65歲,澳大利亞計劃2029年將退休年齡延遲至70歲。
對此游鈞表示,目前,人社部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具體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和經驗,更要充分考慮我國的現實國情、文化傳統(tǒng)以及歷史沿革這些情況,只有立足國情的方案,才會是最佳的方案。
游鈞強調,由于延遲退休年齡涉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的研究制定過程中,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充分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凝聚社會共識,要取得最大公約數,確保方案科學可行、平穩(wěn)實施。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過去十幾年中,各種版本的延遲退休方案已形成了一些社會共識,但也存在著一些分歧。當前考慮延退方案的幾個關鍵問題是延退的節(jié)奏、是否男女同齡退休、推出延退政策的時間表等。
房連泉認為,針對我國實施漸進式延退政策,從研究層面講,絕大部分學術同行傾向于一年延遲3個月或4個月,這樣既起到漸進的作用,又不會像一年延遲兩個月、6年才能延遲一歲那樣時間過長,各個群體能夠普遍接受。
房連泉進一步介紹,延退方案實施的節(jié)奏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快速方案:2年延長一歲;二是基準方案:3~4年延長一歲;三是慢速方案:最長6年延長一歲。從實際操作角度考慮,延退節(jié)奏取決于政策推行的難易。
對于男女是否同齡退休的問題,房連泉建議,可以消除男女退休年齡差,實行同一退休年齡。對此也有兩種考慮方案:一是在“十四五”期間內,同步實施男女延退計劃,男性率先達到延退目標,之后女性退休年齡繼續(xù)提高;二是男女同步實施,但女性延退速度快于男性。
專家:應設區(qū)間并細化政策
再將最后決策權交于百姓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養(yǎng)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采訪時也談到了延遲退休年齡的問題。
董克用表示,世界上養(yǎng)老金主要有兩種模式,其中之一便是現收現付、代際撫養(yǎng)的方式,即年輕人繳費,老年人養(yǎng)老。但如果年輕人少了,退休的老年人多了,就會出現養(yǎng)老金收支壓力,而我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就是現收現付型。
董克用表示,養(yǎng)老金收支壓力有4種辦法來應對,一是年輕一代多繳費,二是退休人員少領取一些養(yǎng)老金,三是財政補貼,但這三點實施起來都很難。而在現收現付的養(yǎng)老金制度出現問題的時候,國際上首先想到的就是延遲退休。
董克用指出,就我國情況來看,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劃定退休年齡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其實國家應該確定一個范圍,比如60~65歲,慢慢延遲,這個范圍內何時退休,還是要把決策權還給老百姓。
董克用舉例說,例如美國最早領取養(yǎng)老金的年齡是62歲,但是規(guī)定領取的標準年齡是65歲。即65歲可以全額領取,而選擇62歲開始領的話,就要就少領20%~30%。同時,也可以延遲領取,延遲到70歲領取可以多增加30%左右。但由于人類勞動能力也受年齡等因素制約,若延遲超過70歲,則不再增長養(yǎng)老金的領取金額。
董克用認為,國家應設立延遲退休區(qū)間并細化政策,再將最后的決策權交于百姓手中。此外,考慮到工種差異和勞動者實際工作年限,延遲退休的政策中還應該留有彈性空間。
在延遲退休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之中時,推進延遲退休是否會對年輕人就業(yè)形成擠壓也成了當前備受熱議的話題。
年輕人有上述顧慮很正常,在董克用看來,對于一些專業(yè)技術崗位和公職崗位的年輕人來說,延遲退休帶來的顧慮可能更多。
董克用表示,延遲退休是否會給年輕人就業(yè)造成擠壓要從不同層面分開討論。專業(yè)技術人員有很長時間的人力資本投資,發(fā)揮技能的時間越長越好,他們延遲退休實際對年輕一代不會造成影響,因為在這些領域本來年輕人就不是那么容易替代老年人的,比如新中醫(yī)替代不了老中醫(yī),一些高校的教授也是退而不休。
除了年輕人,延遲退休也給臨近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帶來了焦慮。我國的勞動制度上,勞動合同有固定期限與無固定期限之分。董克用指出,老年人擔心若延遲退休,到了五六十歲可能會被裁員,那時候在市場上就很難找到工作了。我們若要推行延遲退休制度,還要在勞動制度上相配套,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編輯|何小桃 杜恒峰?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每經APP
截至3月13日05:25,全球新冠肺炎確診118357116例,死亡2625729例。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動態(tài),請點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