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24 20:32:11
每經評論員 張鐘尹
面對疫情防控壓力,近期,全國多地發(fā)布通知倡導“就地過年”,春節(jié)期間非必要不回鄉(xiāng)、在務工地點過年;確有需要返鄉(xiāng)者,需嚴格遵守當地的核酸檢測、備案、隔離等防控要求。
從去年的科學防疫措施經驗來看,非必要不返鄉(xiāng)無疑是目前最科學、最理性的行為原則和防控辦法,減少人員流動,是阻斷病毒傳染的有效做法。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是我們最重視的節(jié)日,也是闔家團圓之時,如何解決“打工人”在外遇到的各種過節(jié)問題,我們的城市能不能留得住、服務好就地過年的“打工人”,需要政府和全社會共同關注。
不少地方祭出良策,發(fā)補貼、發(fā)紅包……1月18日,杭州發(fā)布《關于開展春節(jié)期間面向在杭外來務工人員“十送”關愛行動的通知》?!锻ㄖ分赋觯_展“送紅包”行動,通過企業(yè)申報向符合條件的在杭外來務工人員每人發(fā)放1000元現金補貼(“在杭大紅包”)。消息發(fā)出即登上微博熱搜。
為支持企業(yè)穩(wěn)崗、留工、穩(wěn)產,大理將為春節(jié)期間穩(wěn)崗留工人員發(fā)補貼,每人1000元。
也有地方推出了景區(qū)優(yōu)惠措施。2月11日~2月17日期間,14個蘇州園林景區(qū)(拙政園等)對外地留蘇企業(yè)職工免費開放。
我們看到,不少地方已經迅速反應,陸續(xù)推出配套措施,從發(fā)紅包到文娛活動,涵蓋節(jié)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客觀條件是各地經濟結構與現實條件有所差異,這些方案可能無法照搬,但工作思路值得借鑒。
就配套措施而言,春節(jié)期間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是否供應充足?口罩等防疫物資能否價格平穩(wěn)?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服務設施是否照常開放……
除此以外,還要注意到差異化的需求,在外“打工人”情況不盡相同,有人想“宅家”過節(jié),有人想在崗掙錢、節(jié)后調休,應注重制定人性化政策,實現精細化管理。
筆者認為,各地既要理性對待,又需換位思考,政策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只有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才能讓城市更有人情味,讓外地群眾留得舒心。
一方面,既要有物質激勵,還要有精神層面的關愛。只有用心用情,才能把人留?。辉谧龊梅酪叩幕A上,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安排文化娛樂活動,才能把心留住,才能過一個更好的傳統節(jié)日。
也就是說,除了真金白銀,還落腳在“過年”上,為過節(jié)配套更精細的措施。用人單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探索更彈性、更靈活的休假方式,在疫情穩(wěn)定之后給員工探親出游的機會。
就地過年的屬性仍然是“過年”,不能簡單把“就地過年”異化為“就地加班”,地方要拿出相關政策給予適當支持。
對愿意參加春節(jié)生產的員工,要不折不扣落實福利待遇,通過留崗紅包、多倍工資、全勤獎等靈活多樣的福利激勵員工就地過年,突出用“薪”留人,讓員工勞有所獲;也要合理安排休息休假。
另一方面,倡議“就地過年”并不是強制,相關地方不能“一刀切”,要考慮到一部分人有回家的必要性需求,并對此類情況盡可能完善相關防疫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線上消費占比迅速擴張,疫情促使居民對外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們的生活與外賣小哥、滴滴司機與快遞員已密不可分。
作為重點人群,他們每天穿梭在城市中,處于相對高風險的環(huán)境里。只有保障好他們的權益,讓這些堅守在工作崗位的人們在這個春節(jié)里安心上班、過個好年,城市方能有條不紊地運轉。
回到“留人”這個話題,近幾年,城市人才政策非?;馃?,“搶人”大戰(zhàn)頻上演。但在過往樓市限購的周期性背景下,有人認為此類政策“變了味”,成為了變相放松樓市限購政策的救市行為。
而城市是否真的珍惜人才呢?當下這個關口正是對各地的一種考驗。筆者認為,在此防疫的關鍵時刻,城市能通過各類政策,給予市民尊重、歸屬感,留得住人,恐怕才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在通過疫苗實現群體免疫,攻克新冠難題前,人們仍需要與新冠病毒共處相當長一段時間。對于各地政府而言,無疑需要適應防疫常態(tài)化的節(jié)奏,度過辛丑年“就地過年”的挑戰(zhàn),只是第一步。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