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致我們的記者節(jié)丨幕后發(fā)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價值論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7 19:26:28

每經編輯 胡玲

王霞:每日經濟新聞品牌設計部策劃

媒體,保持新聞內容的純粹是行業(yè)使命,記者秉持專業(yè)態(tài)度觀察、挖掘、記錄是從業(yè)職責。內容輸出的初衷注定了我們和追逐“爆款”的內容生產者角色不同,以新聞積淀行業(yè)影響力的品牌價值觀也讓我們在傳播規(guī)劃時不會嘩眾取寵。

面對新媒體時代,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流量紅利,我們選擇冷靜和克制,但并非無動于衷,我們希望被關注、點贊、認同、記憶。只是,我們沒有選擇激進和捷徑,因為我們相信,吸睛的“爆款”往往曇花一現,唯有內容品牌化才能長久。正因為此,每經的重磅內容傳播歸在品牌工作序列。

內容品牌化,意味著告別了“成稿+傳播”的單線條流程,內容策劃、生產、包裝、呈現,面臨全流程執(zhí)行升級。傳播,成了貫穿始終,且串聯采編、產品、視覺、技術的系統(tǒng)性規(guī)劃,也是接入第三方推廣渠道的拓展性工作。策劃先行,傳播跟進,專業(yè)組稿,整合編輯,視覺突出,數據提煉,動態(tài)呈現,精準推薦,全網觸達,復盤優(yōu)化。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一次次精細打磨,持續(xù)的價值輸出,形成了目前具有行業(yè)影響力的內容品牌矩陣:年度投資特刊、全國兩會每經特別報道、每經頭條(優(yōu)質內容欄目)、每經人物(重磅人物專訪欄目)、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深圳特區(qū)成立四十年專題策劃……

伴隨技術不斷發(fā)展,傳播渠道、方式、環(huán)境變化,內容的品牌塑造和傳播工作也在不斷升級,以更高要求鞭策自己學習和實踐將是常態(tài)——需要有記者視野,能發(fā)掘新聞點;需要有編輯技能,善于整合和包裝;需要有產品思維,圍繞用戶需求設計產品形態(tài);還需要積淀、視覺和審美,確保傳播的美感;運營思維也不可或缺,需緊跟傳播熱點,摸索平臺算法;品牌意識是關鍵,每一項傳播數據收錄都是一份品牌認同的獲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