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5 08:21:29
從1987年創(chuàng)業(yè)開始,年過75歲的宗慶后,已陪伴著娃哈哈進入第33個年頭。宗慶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電商其實并不是完全反對,而是做這些事要負起應有的責任,比如經營電商不可以通過燒錢去損害實體,傷害原有的經銷體系。
每經記者 沈溦 每經編輯 文多 梁梟
■相關公司:娃哈哈
■核心競爭力:“飲料產量位居世界前列”“擁有190多個品種產品”,“180多家子公司,3萬名員工”
■機構眼中的公司:“中國規(guī)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飲料公司”,“探索營銷模式的轉型”,“民族品牌再出發(fā)”
從1987年創(chuàng)業(yè)開始,年過75歲的宗慶后,已陪伴著娃哈哈進入第33個年頭。
從一家校辦工廠的經銷部,發(fā)展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民營零售品牌,娃哈哈的創(chuàng)業(yè)史,是國民品牌的勵志標桿。
作為娃哈哈絕對的領導人,宗慶后以其卓越的領導能力和經營能力為人稱道,更一度因登上首富的寶座而備受矚目。
但在電商大行其道的近幾年,宗慶后和娃哈哈的“話題度”似乎降溫不少。直到近期娃哈哈突然大動作不斷,讓這家公司再次強勢來到聚光燈下。
那位對電商燒錢買流量、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滿意的宗慶后,那位坦陳“沒有微信,也從不在線上購物”的宗慶后,現在開始布局電商了!陪伴著幾代人長大的娃哈哈,也開始接觸起直播、玩起了“盲盒”。年過古稀的宗慶后,和他33歲的娃哈哈,仍在改變著自身。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宗慶后說,他對電商其實并不是完全反對,而是做這些事要負起應有的責任,比如經營電商不可以通過燒錢去損害實體,傷害原有的經銷體系。
打開視頻,聽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說說他的新想法
談疫情:娃哈哈現金流充足影響不大
5月15日,娃哈哈發(fā)布了最新的保健品電商平臺“康有利”。
這天,宗慶后很忙。
從上午9點到達現場開始,75歲的宗慶后一直面對各路媒體的采訪和鏡頭。下午1點,他在展廳完成了一輪視頻采訪后,又馬不停蹄地來到會議室,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專訪董事長·第二季》專訪。
平時有著中午小憩習慣的他,那時眼眶有點發(fā)紅,簡單的點頭寒暄后,宗慶后一落座便立刻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向記者揮了揮手,“我們這就開始”。
話題自然離不開那天發(fā)布的電商平臺,以及疫情。
2020年初,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傳統(tǒng)零售行業(yè)受到嚴重沖擊,對于大部分企業(yè)來說,限產蟄伏,保持現金流成為一時要務。
在這“現金為王”的關口,娃哈哈卻于3月底和4月初,連續(xù)成立了杭州娃哈哈宏振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宏振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4月下旬,娃哈哈更是直接宣布,將打造4個電商平臺——保健品電商平臺、食品飲料電商平臺、跨境電商平臺以及哈寶游樂園。
如此逆市之舉,又快速上馬電商業(yè)務,娃哈哈是否已做好充足準備?
宗慶后解釋道,疫情的影響對娃哈哈并不是問題,盡管在全面停擺的2月份,公司迎來了創(chuàng)業(yè)以來的第一次單月虧損,虧損額度超過億元,但對于銀行存款超過百億的娃哈哈來說,并沒有影響。
“原本春節(jié)前我們安排員工加班,所以大部分員工停工后一直住在宿舍,疫情期間我們也沒有減薪,雖然單月虧損大約有1億元,但我們沒有員工出現感染,而且復工復產也迅速。”
正如宗慶后所言,娃哈哈在3月份就恢復了八成產能,4月的銷售已經同比增長三成。
企業(yè)的快速恢復,也給了宗慶后更多的思考空間。
春節(jié)假期一過,在多數企業(yè)都停工時,宗慶后是娃哈哈除了值班人員外第一個回到辦公室的。
他發(fā)現,“在疫情期間,我們有經銷商通過微信群訂貨銷售,比原來線下的銷售更加火爆,原來一個月200多萬的銷售額,增長到500多萬,這是營銷渠道方面的升級”。
再從大環(huán)境來看,宗慶后認為:“疫情蔓延以后,目前許多國家處于封國的狀態(tài),長遠來看,疫情過后對全球經濟的沖擊也將持續(xù),對于我們出口產品會有持續(xù)性的影響,而從國內來說,拉動內需也會是提振經濟的主要手段。”
從渠道升級、拉動內需方面來看,娃哈哈建設電商平臺非但不是逆勢,而是恰逢其時。
“我們建設新的電商平臺,幫助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做社交零售商,是順應了內需回暖的趨勢,另一方面也開放平臺,讓一部分出口轉內銷,幫助企業(yè)開拓國內市場,應該說現在的時機推出這樣的平臺,我看正合適。”宗慶后分析道。
他所說的“幫助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做社交零售商”,也是“康有利”的一大看點。
“康有利”是主營保健品的平臺,將于6月18日正式上線,不僅銷售娃哈哈自有大健康產品,也將逐步吸納國內外知名品牌入駐,以社交電商的模式進行推廣和銷售。該平臺為此配套推出了“10萬創(chuàng)業(yè)者計劃”,將招募10萬年輕人成為社交零售商,并為符合資質的年輕人提供每人5萬~10萬元的貼息貸款。
話“輿情”:依然反對燒錢買流量
連續(xù)搭建四個電商平臺,娃哈哈預計將投入數十億元。
其中大部分投資,是用于實體資產建設的——因為“娃哈哈永遠不會燒錢買流量”。
前幾年,宗慶后就反對過電商燒錢買流量的做法。如今自建平臺擁抱“電商”,他的觀點依舊:“電商燒錢買流量的行為我依然認為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搞亂實體經濟。”
在宗慶后看來,電商只是工具,互聯(lián)網只是手段,對于公司來說只是營銷手段的改變,但不應該因為發(fā)展互聯(lián)網而傷害實體的架構和體系。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線上平臺燒錢競爭的行為已經停止,反而回頭來發(fā)展線下渠道,而對于很多小企業(yè)甚至是個人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依托于大平臺去發(fā)展的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宗慶后的做法也更兼顧線上線下,“娃哈哈一方面本身擁有完整的線下渠道,將之搬到線上,方便經銷商對接,本身就能保證一部分基礎的流量,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小企業(yè)、個人創(chuàng)業(yè)者去發(fā)展。”
此外,娃哈哈打造自家電商平臺,也被一些媒體質疑:電商蛋糕早已被瓜分,此時入局是否為時已晚?
之前,外界以為娃哈哈只有線下,但實際上公司線上的積累也已非常深厚。
作為“兩化”融合的首批試點單位,娃哈哈哈近幾年來在工業(yè)數字化信息化方面已頗有成績,而公司信息部也給電商平臺的建設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支持。
宗慶后笑言,雖然他自己沒有微信,也從來不線上購物,但負責把控方向,娃哈哈另有很多“懂行”的團隊來做線上。
“我們信息部原有六七十名技術人員,在平臺的建設上沒有問題,我看了他們設計的網站非常漂亮,另外我們招了一批留學生、研究生來做運營,包括我們的品牌部、公關部大都是80后90后組成,他們都習慣了手機購物、線上購物,對于電商產業(yè)的了解很深。然后我們邀請創(chuàng)業(yè)者來做入駐,提供資金支持,雖然計劃是10萬名,但只要符合報名資質的我們都歡迎,這個流量就會很大。”宗慶后介紹道。
要轉變:“老頑固”也懂年輕人
近年來娃哈哈的營收業(yè)績再次走上了穩(wěn)步攀升的道路,不斷的嘗試中,也透露著新的改變。
宗慶后認為,前幾年娃哈哈的營收受到影響,網絡謠言是罪魁,“我們自己統(tǒng)計看,比如營養(yǎng)快線等幾個受到網絡謠言影響的大單品,這些年網絡謠言開始受到管制、追責(后),我們的銷售也在穩(wěn)步恢復”。
而另一方面,針對消費者喜好的轉變,娃哈哈新品開發(fā)的速度和方向也在轉變。
“讓最年輕的00后也喜歡娃哈哈”,這是在近期發(fā)布娃哈哈蘇打水、黑糖奶茶等契合年輕人的新品時,宗慶后提出的一個“小目標”。
雖然很少上網、不用微信、從沒有網購經歷,但宗慶后對記者表示,自己并沒有和年輕人“脫節(jié)”。
“外界認為我可能是老頑固,但其實我心態(tài)很年輕,你可以問問他們。”說著,宗慶后指了指跟隨他的工作人員,“這是我們品牌公關和電商運營的團隊,大都是90后的高材生,平時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電商建設、品牌活動都是他們在策劃,我覺得很好。”
所以,未來娃哈哈在產品開發(fā)和渠道建設上,順應消費趨勢的健康化和年輕化將是主流。
“口味偏甜或太濃郁的飲料產品已經開始被清淡的茶飲料取代。”宗慶后談到對年輕人消費習慣的理解時分析道。
他還談道,年輕人可以足不出戶購物消費,疫情的發(fā)生也強化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但人總是要出門體驗的,不可能永遠在家依靠網購,所以我們還是會堅持線上線下結合”。
談競爭:行業(yè)放緩仍要尋求“生機”
有行業(y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飲料行業(yè)近期尋求上市意愿強烈,反映出行業(yè)發(fā)展的新趨勢。一方面,行業(yè)高速增長期將過,頭部企業(yè)競爭格局形成,下一步存在增速放緩的可能;另一方面,頭部企業(yè)的資產收益率還不錯,此時尋求上市依然能獲取比較好的估值,也有利于進一步引入外部資金,進行新一輪競爭,比如多元化、海外發(fā)展等。
對于上述看法,宗慶后先是從行業(yè)發(fā)展上談道:國內的飲料行業(yè)近年來競爭明顯更加激烈,產品更新?lián)Q代速度加快,中小型參與者在增加,不少大型企業(yè)的增長速度都在下滑,“但相比發(fā)達國家的人均消費來看,飲料行業(yè)還有發(fā)展空間”。
在頗受市場關注的社區(qū)零售項目領域,娃哈哈也有自己的做法,公司與社區(qū)物業(yè)合作推出的社區(qū)合伙人項目,“自動售賣機這樣的零售終端需要巨額投入,我們的模式要輕很多,效果也不錯,利用物業(yè)本身具有的業(yè)主社交資源來帶貨,是三方獲利的模式,可能會走得比較慢,但會穩(wěn)健不少。”宗慶后說道。
慢步走穩(wěn)步走,是近幾年宗慶后時常掛在嘴邊的企業(yè)規(guī)劃。正因為如此,盡管此前已對上市松口——表示遇到合適契機會考慮上市,但本次采訪中,宗慶后認為,娃哈哈還沒有到上市的時候,“比如有重大的項目需要投入我們會考慮,但目前還不會(考慮)”。
談傳承:女兒任職先要她喜歡
早上6點起床,7點上班,晚上11點左右下班,如今,75歲的宗慶后仍然保持著幾乎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即使疫情期間,這點也沒有改變。僅有的不同是,以往時常坐著高鐵二等座出差四處考察的做法,不得不中止一下,宗慶后怕的是“要是被隔離14天不能出門太麻煩”。
作為娃哈哈成立以來唯一的總經理和董事長,以往的娃哈哈不設副總,所有事宜都向宗慶后一人匯報。
“過去有人說娃哈哈是我一人‘獨裁’,這個說法我不同意,應該說我們是民主集中制,所有人都可以發(fā)表觀點意見,匯總到我這里由我來決策,要是完全民主,每個人都按自己的想法辦事,反而辦不好企業(yè)。”
不過,宗慶后也笑著說道,還好他的心態(tài)一直比較年輕,所以這幾年娃哈哈也逐步在轉變。
如今,娃哈哈管理層早已不復以往宗慶后“事無巨細”的情形。過去不設副總經理的娃哈哈,現在,公司已經配備了3名副總分管不同的部門。
另一個大的變化則來自于宗慶后的女兒宗馥莉。2018年,宗馥莉主動請纓擔任娃哈哈品牌公關部部長,2020年又開始兼任娃哈哈銷售公司副總經理。
這項任命是否意味著娃哈哈的接班問題有了結果?宗慶后在回應記者時表示:“原來她是管理生產,但要做一個企業(yè)家,銷售是第一位的,產品賣得出去才能帶領企業(yè)發(fā)展,這是我的一個想法,但所有決定的前提是她愿意,她喜歡來做。”
(文中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娃哈哈提供)
記者手記丨他是行動派,更愿意談論當下
白襯衫,黑西褲,領口解了一顆扣子,袖口翻起一褶。
與4年前的專訪相比,除了盛夏的涼鞋換成了白底黑面的布鞋,宗慶后的穿著幾乎一模一樣。
娃哈哈掌門人、前首富……這些外人眼中的“霸道人設”背后,卻是宗慶后無比質樸的真實生活。
沒有微信,很少上網,從沒網購過,甚至平時購物都很少……他一年用不到5萬塊,三餐幾乎都是最簡單的食堂飯。
活動當天的中午,記者也在得以見證了他的這種生活方式。吃飯時,宗慶后就坐在我身后,用餐中仍在和身邊人不斷討論著工作,再看看伙食,相比記者餐的兩葷兩素,他的配菜幾乎全素。
他說,這是因為最近睡眠不太好,醫(yī)生囑咐要少油少鹽少吃肉,食堂才給他特意準備了這樣的餐食,“平時吃肉就比較少,也不愛吃魚,所以現在基本都是吃素”。
娃哈哈的工作人員說,老爺子幾乎是全公司最不“講究”的人,“除了梳頭,平時很少打理形象”,“出席活動,每次都要有人專門給老爺子整理頭發(fā)”。
在很多次的采訪中,宗慶后從不談目標、遠景甚至市場份額,而是把如何賣好產品,惠及消費者,幫助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掛在口頭。他是行動派,更愿意談論當下而不是明天。
他說,這是做好企業(yè)的根本,員工說,他很接地氣。又或許,這也是最簡單的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的“初心”。
每經記者 沈溦
記者:沈溦
編輯:文多 梁梟
視覺:劉陽
排版:文多 楊詩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