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7 19:32:03
究竟疫情這場大考折射出物流行業(yè)哪些升級空間、投資機會?“新基建”對于物流業(yè)又意味著什么,對于物流企業(yè)又提出何種要求?疫情過后,物流業(yè)整體競爭格局、發(fā)展態(tài)勢如何?
每經記者 劉洋 每經編輯 王麗娜
“物流業(yè)將成為一個新的商流渠道。”
“物流絕不應缺席新基建這一風口。”
“消費物流領域的巨頭已經形成,生產領域的巨頭相對會百花齊放。”
近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未來商業(yè)戰(zhàn)‘疫’行動”第四場線上沙龍上,國壽投資股權投資部投資總監(jiān)王東亮金句連連。
過去兩個月,一向“悶聲干大事”的物流業(yè)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極限大考”中,一方面,人們更為深切地認識到物流領域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物流業(yè)本身似乎也發(fā)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勢。尤其是隨著近段時間國家對于“新基建”的數次重提,給物流業(yè)帶來了更多新的可能性。
究竟疫情這場大考折射出物流行業(yè)哪些升級空間、投資機會?“新基建”對于物流業(yè)又意味著什么,對于物流企業(yè)又提出何種要求?疫情過后,物流業(yè)整體競爭格局、發(fā)展態(tài)勢如何?對于這些問題,在物流服務、供應鏈平臺、汽車銷售服務市場、實物資產管理等領域具備深刻投資洞見與豐富項目儲備的王東亮,結合自身15年的投資經歷和投資觀念給出了他的思考和觀點。
疫情之下,快遞物流公司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民眾對于日常生活及醫(yī)療醫(yī)護物資的需求更大。在此背景下,快遞物流公司的協調能力、響應速度成為外界極為關心的焦點。
在王東亮看來,疫情期間,一些相對直營化、重資產,特別是在基礎設施上有重大投資投入的公司,有更好的響應能力。比如,京東、順豐都體現出特定的優(yōu)勢。
不過,他也補充道,物流無論是重資產、輕資產、直營還是加盟,實際上在整個投資領域并沒有很明顯的區(qū)分。不少加盟制或輕資產的公司,也通過技術方式實現更好的控制。因此,關鍵在于重管控、重運營,如此,在非常規(guī)的情況下,公司積極響應的能力才能提高,形成基礎建設的壁壘。
而日常生活的變化,則刺激了王東亮的另一思考。
“過去幾個月時間里,生鮮電商、外賣在我們生活當中的比重突然加大,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王東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傳統(tǒng)意義上“商流決定商流”,而眼下,物流的戰(zhàn)略意義可能要提到更高的水平上。
他以生鮮電商為例指出,其主要存在“到店”“到家”兩種模式,疫情之下,到家?guī)缀醭闪宋ㄒ坏倪x擇。在這種新形勢下,王東亮表示,在物流基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即時配送、無人配送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物流業(yè)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商流渠道,并反過來對商流產生影響。對此,王東亮表示,下一步會更多地從商流、物流結合的角度看行業(yè)的投資機會。
“新基建”已成為一個風口上的詞匯。早在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將5G、人工智能、工業(yè)互聯網、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入2020年,中央級別的政府會議多次提及“新基建”,再次令業(yè)內沸騰。
王東亮對記者表示,過去十年多,物流一直是電商經濟(無論是商品電商還是服務電商)的基礎設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物流仍將是新經濟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因此,物流絕不應缺席“新基建”這一風口。
“新基建”風口下,又有哪些投資機會涌現?
對此,王東亮分別從物流服務產品化、物流設施資產化兩大方向予以分析。其中,物流服務產品化又分為物流產品、物流服務兩個層次。
對于物流產品,王東亮指出,無論是電商物流,還是快遞物流,都已經形成了全網型產品性的服務,它們超越了個性化服務的層次,形成全網型產品化標準報價體系。
“這是物流服務行業(yè)一個非常高級的形式,也是資本市場給予快遞(包括電商物流)公司高溢價的最核心理由所在。”王東亮表示。
王東亮進一步指出,通過服務的產品化實現物流行業(yè)的集約化,始終是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下一步,快件網絡、大件零擔的產品化,可能是趨勢所在。
而就物流服務層面,王東亮指出,在合同物流領域,物流的產品化還未形成,尚保持在“千人千面、每個客戶都有每個客戶的解決方案”的狀態(tài),其“成長的壓力其實非常大”。這些垂直領域/場景雖然目前尚充斥著相對非標準化的服務,但未來可通過IT的投入,達成更好的管控,從而實現全面化的集約,并出現極好的投資機會。
就物流基礎設施這一方向而言,王東亮又將其分為物流資產(汽車、物流地產、船運等)和運力組織者(大車隊、航空物流等)兩大層次。
就物流資產而言,王東亮指出,過往物流資產被理解為工具,是成本項或費用項,不過,物流資產這種工具正在資產化。
“物流工具的資產化肯定是一個趨勢。包括新能源充電、重卡,甚至包括飛機、航運、鐵路、多式聯運的資產等方面,都會有證券化或資本化的機會。”王東亮說。
同時,就運力組織者而言,王東亮認為也存在諸多升級機會,其“往下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資產管理者的角色;往上與用戶更接近,從而成為合同物流解決方案,或供應鏈方案的提供者。”
疫情之下,全球資本市場震蕩,對此,王東亮坦言,今年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非常差,市場融錢難度加大。相較于消費行業(yè),絕大多數物流公司以to B為主,其成長性并不會像前者那樣迎來爆炸性成長。
“我們并不寄望企業(yè)有成倍的增長,而是希望企業(yè)基于基礎能力的提升,實現穩(wěn)步的成長。”王東亮說,“畢竟在這個時代,核心的物流業(yè)務的資產和優(yōu)質企業(yè)家才是行業(yè)最寶貴的資產。”
在“新基建”浪潮之下,物流領域未來競爭及發(fā)展態(tài)勢如何,又該如何掘金?
一個大的趨勢是,隨著電商崛起,全網型快遞行業(yè)得以飛速發(fā)展,諸多專注投資物流的機構,也從最初僅僅投物流服務、物流產品,向提升整個供應鏈體系轉移。
“現在供應鏈、供應鏈平臺已成為新的顯學。”王東亮笑稱,幾乎每個物流領域的投資人都會從供應鏈平臺的角度去尋覓投資機會。
在此背景下,王東亮認為,無論是在B2B領域,還是新型B2C領域,物流均是非常重要的構成要素,會出現諸多好的投資機會。
就新型B2C領域而言,王東亮指出,在新零售(包括生鮮電商)等模式下,新的供應鏈平臺得以成長。無論是生鮮電商,抑或作為服務電商的外賣,還是直播電商體系,此種To C體系的升級,均已成為供應鏈平臺新的部分,而物流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他還提及,新零售倉配一體化領域還存在新的機會,如城配、即時配送、最后一公里等。
而就B2B領域而言,王東亮將其稱為“新批發(fā)”。
“新批發(fā)”與老批發(fā)層層轉包的形式不同,“可能是到你的城市門店的倉配一體化,有中心大倉,有省倉、市倉,最后到小B的門店,這也是新批發(fā)商的核心能力。”王東亮說。新批發(fā)除本身的物流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外,還需要考慮與上游生產商、品牌商的合作關系以及更為復雜的供應鏈金融體系。因此,雖然物流是新批發(fā)商B2B平臺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僅有物流,亦無法支撐優(yōu)秀的B2B平臺。
就此,王東亮總結認為,物流、供應鏈、新商業(yè)、新渠道,永遠面臨巨大的投資機會,光整車干線就有四五萬億的市場。
“我們還是極其看好這個機會的,但在此過程中,我們希望去掉概念,去掉大詞,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成長能力和成長基礎,這是我們最看重的。”王東亮說。
此外,就物流領域的整體競爭及發(fā)展格局方面,王東亮認為,目前在消費物流領域巨頭已然形成,而生產物流領域相對會百花齊放。同時,行業(yè)并購的確也已箭在弦上,畢竟一些大的巨頭,需通過整合來完成。在整合過程中,巨頭也補充了所欠缺的能力。目前,在中國本土,百億美元以上的物流巨頭屈指可數。對于這些大體系,可能會通過并購的方式,以實現在全供應鏈維度的延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