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點公司 > 正文

凱賽生物完成科創(chuàng)板上市輔導 主營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7 22:26:48

11月26日,證監(jiān)會上海監(jiān)管局發(fā)布中信證券關于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工作總結報告公示。公司目前商業(yè)化產品為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單體。聚酰胺即尼龍,其下游產品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

每經實習記者 朱成祥 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編輯 梁梟    

11月26日,證監(jiān)會上海監(jiān)管局發(fā)布中信證券關于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賽生物)輔導工作總結報告(以下簡稱輔導總結)公示。中信證券表示,凱賽生物已符合科創(chuàng)板上市條件。

據了解,凱賽生物于2000年11月由XIUCAI LIU(劉修才)創(chuàng)立,系利用合成生物學等學科構成的生物制造技術,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制、銷售。公司目前商業(yè)化產品主要為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單體,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戊二胺。

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產品

輔導總結顯示,中信證券系凱賽生物首次公開發(fā)行并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輔導機構。截至輔導總結簽署日,中信證券已完成對凱賽生物的上市輔導工作。

凱賽生物官網信息顯示,公司總部和研發(fā)中心位于上海張江高科園區(qū),此外公司還設有兩個生產基地,分別位于山東濟寧市金鄉(xiāng)縣以及新疆塔城地區(qū)烏蘇工業(yè)園。而據輔導總結,公司目前商業(yè)化產品主要聚焦聚酰胺產業(yè)鏈,為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單體,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戊二胺。

公開資料顯示,所謂的聚酰胺,俗稱尼龍,其下游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零件、電子產品、紡織、醫(yī)藥制造、香料等多個領域。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聚酰胺是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品種。

縱觀凱賽生物產品線的發(fā)展,公司從一開始就瞄準了聚酰胺領域。據輔導總結介紹,聚酰胺可由二元胺與二元酸縮聚得到。其中傳統(tǒng)石油化工方法使用的二元胺是己二胺,通過石腦油煉化得到己二胺;而凱賽生物使用的二元胺是生物基戊二胺。與傳統(tǒng)石油化工方法相比,生物基戊二胺更具低碳、環(huán)保的優(yōu)勢,且原材料供給不受原油價格波動影響。

據凱賽生物官網介紹,凱賽生物成立后,第一個實現(xiàn)大規(guī)模量產的項目為長鏈二元酸項目。2002年,凱賽生物位于山東的生產基地成功實現(xiàn)產業(yè)化。目前其長鏈二元酸年產能為4萬噸,是該種產品全球最大供應商。近年來,凱賽生物研發(fā)團隊又成功開發(fā)了生物基戊二胺,并生產生物基聚酰胺PA5X系列產品的產業(yè)化技術,已于2014年成功完成產業(yè)化試運行。

試運行成功后,凱賽生物又遠赴新疆塔城建設生產基地。據《塔城日報》報道,2018年12月,凱賽生物PA5X生物基聚酰胺生產線一次性試車成功,產出合格產品。據悉,該生產基地產能包括年產3萬噸生物法長鏈二元酸、5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及10萬噸生物基聚酰胺。

對于緣何進入生物基新材料行業(yè),劉修才在接受“西門子調頻1847”(西門子中國官方賬號)的播客訪談中曾表示:“當時我給國家做一個科研項目——用生物法對維生素C進行研究。我們接手這個項目以后,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把成本降低了50%以上。采用生物法后,中國的維生素C很快就把全世界的化學法都替代了。這件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既然生物法已經可以取代化學法,那么我們應該可以在更多的產品上面應用起來。”

據輔導總結披露,劉修才為美籍華人,系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現(xiàn)任凱賽生物董事長兼總裁,也是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

五只基金增資入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凱賽生物輔導期間,新增深圳、杭州及無錫等地共五家股權投資機構成為其股東。其中,深圳市招銀朗曜成長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認繳新增注冊資本885.75萬元;深圳市招銀一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認繳新增注冊資本488.59萬元。啟信寶信息顯示,二者皆為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旗下投資機構。

截至輔導總結公示日,CIB持有凱賽生物33.04%股權,位列公司第一大股東。據披露,CIB注冊于開曼群島,由Medy LLC持有100%股權,劉修才為CIB現(xiàn)任董事之一。此外,山西科創(chuàng)城投、潞安集團分別持有公司10.15%股權,并列第二大股東。

據輔導總結披露,2016年~2018年以及2019年1~9月,凱賽生物營業(yè)收入分別為9.29億元、13.68億元、17.86億元和15.86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45億元、3.37億元、4.68億元和3.73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凱賽生物 聚酰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