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9-06-24 08:03:53
與港股市場存在大量發(fā)行價低于1港元的新股不一樣,A股市場股票發(fā)行價絕對值明顯較港股高,使得A股當前低價股形成的基礎與港股不太一樣。不過,從長期來看,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也會有向成熟市場靠攏的趨勢,這將使績差股更加邊緣化,A股低價股的數(shù)量長期也有望進一步增加。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果將股價低于1港元就視為港股“仙股”的標志,那么港股可謂“仙股”遍地:目前低于1港元的港股高達1252只,超過總數(shù)的一半。
與之對應的是,A股市場以往甚至連2元以下的股票都很少見,直到近年才有所改變,“準仙股”和“仙股”有所增加,未來會否變成和港股一樣的局面?
據(jù)Wind數(shù)據(jù),截至目前,港股中股價低于1港元的股票高達1252只,占整個港股的比例高達52%,其中股價低于0.1港元的個股就有245只,占整個港股比例超過10%。
香港一位外資投行股票分析師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了香港“仙股”滿地的幾個重要原因:第一,從發(fā)行制度上看,香港推行注冊制,只要符合條件的公司都能上,比A股上市要簡單,而且上市流程快,很多公司發(fā)行價就低于1港元,有的甚至在0.1港元左右,募集資金也在1500萬~2000萬港元左右。
第二,香港80%資金集中在20%的優(yōu)質股上,其它股票成交清淡。香港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更喜歡長線持有,且青睞成長性確定的股票。即便之前被人看好的小米、美圖、美團等新經濟股票,由于盈利模式以及業(yè)績的不確定性,依然被機構投資者“用腳投票”。而大多數(shù)低價股,尤其是基本面較差、成交和換手率比較低的個股,機構投資者通常會選擇遠離。
第三,很多“仙股”股權集中在少數(shù)股東手中,因換手率低,流動性不足,券商研報都不會去覆蓋,進而形成一種循環(huán),股票少有人問津,甚至全天無成交量。
第四,港股市場相對成熟,講故事可能沒人聽,業(yè)績不確定也無人買,但一些玩家惡意利用香港市場的制度漏洞,通過配售、供股、拆股、并股等“財技”,將股價“向下炒”洗劫投資者,最后硬生生變成“仙股”。
雖然港股“仙股”過半,但并不影響恒指整體走勢,目前港股行情主要還是以恒生指數(shù)為參照標準。而恒生指數(shù)的50只成份股基本就是港股市場市值最大、成交最為活躍的個股,成份股的漲跌決定了恒生指數(shù)的表現(xiàn),這也就解釋了2017年港股特征為何是市值越大的個股表現(xiàn)越好,反之市值越小的個股表現(xiàn)越落后。
游離于主流機構視線外的仙股群體,卻形成了自己的“別樣”生態(tài)。Wind數(shù)據(jù)顯示,在股價低于1港元的1252只港股中,多達1048只個股上市以來出現(xiàn)下跌,占比約84%。其中,自上市以來累計跌幅超過50%的就有816只,跌幅超過90%的也有362只,跌幅超過99%的個股還有129只——若上市之初就一直持有,將血本無歸。
在這些股價暴跌的“仙股”中,相當部分就是老千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對香港的老千股做過一個比較完善的定義:不以盈利為目的,專門玩弄財技抑或是通過縮股、供股、并股、配售等融資方式去損害小股東利益的上市公司。
“香港股票市場一直以自由著稱,只要合法,監(jiān)管層是不會進行干預的,這就給許多老千股背后的大股東提供了收割散戶的機會,有一種屢試不爽的辦法就是供股+合股。按照常規(guī)炒股思路,賺錢需要把股價炒高,然后逢高派發(fā)籌碼,但是老千股則可反向操作,它是通過將股價往下沽來賺錢,通過高超的財技,他們甚至可以長期從中小股東身上獲取厚利。”中泰證券(香港)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這種利用財技收割韭菜的大致做法為:老千股往往股權高度集中,很容易通過利好消息或者其他方式將股價拉升,吸引二級市場投資者入場,等到了高位的時候不斷出貨,用手中籌碼往下砸,當價格到了低位的時候,大股東再通過上市公司采取供股的方式補回之前拋售的股票。
舉個例子:假設某只老千股現(xiàn)價0.5港元,總股本2億股,那么總市值就是1億港元,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在60%,這時候大股東準備拿出20%的股份進行拋售,套現(xiàn)2000萬港元,股價從0.5港元一路跌90%到0.05港元,若算上成本的話,假設拋出的這些籌碼一共拿到1000萬港元現(xiàn)金。
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降低怎么辦?接下來便是發(fā)布公告要供股,2股供1股,并且配股價極低(比如設定為0.01港元,相比當前0.05港元股價折讓了近80%)。擺在小股東面前的是一個兩難選擇:如果不參與,大股東只需花費1億股×0.01港元(配股價)=100萬港元,就可以讓自己的持股比例從40%提升到60%,同時還凈套現(xiàn)900萬港元。
如果你覺得老千股都已經跌到0.05港元了,已經沒有下跌空間,選擇參與供股的話,大股東就會祭出另外一張牌——合股。這個時候,大股東會再發(fā)布公告進行合股,20股合成1股,股價瞬間變成了1港元,大股東再拋售手里的低成本股票砸盤,繼續(xù)之前的財技。
對于這種惡意利用規(guī)則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此前李小加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市場,其總體原則是公司正常的融資需求都應該滿足,像縮股、配股、并購這種都是中性的融資手段,監(jiān)管的手不能伸得太長,但有一些公司專門利用這種財技侵犯小股東利益,確實影響了香港市場的聲譽,港交所去年修改了《上市規(guī)則》里的條文,第一,禁止了一些高度攤薄效應的再融資;第二,對于供股及公開發(fā)售有了更嚴格的規(guī)定,公開發(fā)售須取得少數(shù)股東批準等。
“香港缺乏投資者對在財務、運營、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的上市公司進行集體訴訟的制度,這也是老千股在香港肆虐的一個潛在原因。”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首席講師孟茹靜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仙股”遍地的同時,近年來A股“準仙股”呈現(xiàn)大幅增加之勢。
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底,A股市場尚無一只股票股價低于2元。2016年底,出現(xiàn)1只。2017年底,增至3只。數(shù)量的暴增出現(xiàn)在2018年,當年底增至51只。截至2019年6月21日收盤,2元以下股數(shù)量仍有50只。此前一日,數(shù)量一度高達56只。
另外,如果將低于1元以下的股票視為A股市場的“仙股”,那么目前A股仙股數(shù)量已達到7只,為歷史罕見。
然而,由于“面值退市”規(guī)定的存在,A股市場的“仙股”數(shù)量幾乎不可能增至和港股一樣的水平,但未來A股會否也像港股一樣,低價股遍地呢?
與港股市場存在大量發(fā)行價低于1港元的新股不一樣,A股市場股票發(fā)行價絕對值明顯較港股高。
總的來看,A股市場暫無任何一只股票的發(fā)行價低于1元,發(fā)行價低于2元的股票合計僅有86只,占比不到3%;發(fā)行價在10元及以上的股票則高達1912只,占比超過一半。這使得A股當前低價股形成的基礎與港股不太一樣。進一步統(tǒng)計顯示,當前低于2元的50只低價A股中,只有5只發(fā)行價低于2元。
此外,從長期來看,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也會有向成熟市場靠攏的趨勢,這將使績差股更加邊緣化,A股低價股的數(shù)量長期有望進一步增加。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國或一個地區(qū)的證券市場一般會出現(xiàn)散戶投資者占比逐漸降低、機構投資者占比逐漸提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公司會進一步邊緣化,甚至被踢出市場,股價自然難有起色。
證券時報 羅曼 胡華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