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tài)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tài) > 正文

國產替代預期強烈 A股市場“芯”光燦爛

證券時報 2019-05-21 08:34:51

Upload_1558398869607.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周一,A股市場低開探低后小幅反彈,上證指數收了根帶長下影線的十字陰線,但成交量大幅萎縮,滬市成交跌破2000億元,顯示市場觀望氣氛仍較為濃郁。盤面上,稀土永磁、芯片等板塊漲幅居前,人造肉、ST板塊、工業(yè)大麻等題材跌幅居前。

資金面上,市場整體仍處于流失狀態(tài)。截至上周末,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合計9245億元,連續(xù)第4周凈流出。北上資金近期也流出A股市場,5月僅前兩周就凈流出364億元,昨日再次凈流出24億元。

而代表機構資金的股票型ETF在市場不斷調整之際,卻連續(xù)大幅凈流入,抄底跡象明顯。

華為事件繼續(xù)發(fā)酵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保障信息與通訊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美國商務部工業(yè)和安全局將包括華為公司列入“實體名單”。自中興事件以來,美國多次打擊中國重點企業(yè),限制中國在芯片、5G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發(fā)展。一系列事件凸顯芯片全產業(yè)鏈自主可供的重要性。

近日華為事件繼續(xù)發(fā)酵,谷歌宣布暫停與華為部分業(yè)務往來。華為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任正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禁止華為業(yè)務的影響將是有限的,即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芯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華為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而隨著華為海思大規(guī)模的開啟芯片自用,相關合作公司有望受益。

2018年,中國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的銷售額合計6531.4億元,同比增長20.7%,近5年復合增速21.1%。在目前的局勢下,國產芯片產業(yè)鏈企業(yè)突破國外對關鍵半導體材料的封鎖勢在必行,包括硅片、掩膜版、光刻膠、濕電子化學品、靶材、CMP拋光材料、電子氣體等各個領域。而國產龍頭企業(yè)投入研發(fā)時間久、積淀深厚,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術,有望逐步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

芯片國產替代預期強烈

受上述消息影響,A股市場“芯”光燦爛,芯片股再次站上風口,相關軟件、芯片等國產替代預期空前強烈。截至20日收盤,三川智慧、興森科技、誠邁科技、北京君正等14股漲停,有研新材、海特高新等漲幅居前。其中康強電子在連續(xù)3個漲停略微調整后,再次2個漲停創(chuàng)1年半以來新高。

A股芯片概念的強勢也帶動了港股芯片類上市公司的大漲,中芯國際盤中一度大漲近10%,截至收盤仍漲7.97%,創(chuàng)半年來最大單日漲幅,華虹半導體一度也上漲超過4%。

芯片股在市場整體調整的背景下持續(xù)走強,也吸引了市場資金的重點關注,如長電科技,是全球知名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yè),受益于華為芯片國產替代邏輯,昨日跳空高開逾9%,緊接著一筆單直線拉至漲停,數據顯示,其融資余額在連續(xù)7周凈流出后,上周在低位轉為大額凈買入4419萬元,融資客布局精準。

光大證券認為,華為及附屬企業(yè)被美納入“實體名單”,再次凸顯自主可控技術的重要意義,將促進中國大力投入關鍵科技技術的研發(fā)。目前華為海思已具備部分芯片的自研自給能力,未來料將進一步加大芯片研發(fā)領域的投入。自主可控最終目標是實現在關鍵領域不再受制于人,雖然國產化替代道路曲折,但投資確定性較高。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攝圖網 周一,A股市場低開探低后小幅反彈,上證指數收了根帶長下影線的十字陰線,但成交量大幅萎縮,滬市成交跌破2000億元,顯示市場觀望氣氛仍較為濃郁。盤面上,稀土永磁、芯片等板塊漲幅居前,人造肉、ST板塊、工業(yè)大麻等題材跌幅居前。 資金面上,市場整體仍處于流失狀態(tài)。截至上周末,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合計9245億元,連續(xù)第4周凈流出。北上資金近期也流出A股市場,5月僅前兩周就凈流出364億元,昨日再次凈流出24億元。 而代表機構資金的股票型ETF在市場不斷調整之際,卻連續(xù)大幅凈流入,抄底跡象明顯。 華為事件繼續(xù)發(fā)酵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保障信息與通訊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美國商務部工業(yè)和安全局將包括華為公司列入“實體名單”。自中興事件以來,美國多次打擊中國重點企業(yè),限制中國在芯片、5G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發(fā)展。一系列事件凸顯芯片全產業(yè)鏈自主可供的重要性。 近日華為事件繼續(xù)發(fā)酵,谷歌宣布暫停與華為部分業(yè)務往來。華為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任正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禁止華為業(yè)務的影響將是有限的,即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芯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華為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而隨著華為海思大規(guī)模的開啟芯片自用,相關合作公司有望受益。 2018年,中國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的銷售額合計6531.4億元,同比增長20.7%,近5年復合增速21.1%。在目前的局勢下,國產芯片產業(yè)鏈企業(yè)突破國外對關鍵半導體材料的封鎖勢在必行,包括硅片、掩膜版、光刻膠、濕電子化學品、靶材、CMP拋光材料、電子氣體等各個領域。而國產龍頭企業(yè)投入研發(fā)時間久、積淀深厚,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術,有望逐步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 芯片國產替代預期強烈 受上述消息影響,A股市場“芯”光燦爛,芯片股再次站上風口,相關軟件、芯片等國產替代預期空前強烈。截至20日收盤,三川智慧、興森科技、誠邁科技、北京君正等14股漲停,有研新材、海特高新等漲幅居前。其中康強電子在連續(xù)3個漲停略微調整后,再次2個漲停創(chuàng)1年半以來新高。 A股芯片概念的強勢也帶動了港股芯片類上市公司的大漲,中芯國際盤中一度大漲近10%,截至收盤仍漲7.97%,創(chuàng)半年來最大單日漲幅,華虹半導體一度也上漲超過4%。 芯片股在市場整體調整的背景下持續(xù)走強,也吸引了市場資金的重點關注,如長電科技,是全球知名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yè),受益于華為芯片國產替代邏輯,昨日跳空高開逾9%,緊接著一筆單直線拉至漲停,數據顯示,其融資余額在連續(xù)7周凈流出后,上周在低位轉為大額凈買入4419萬元,融資客布局精準。 光大證券認為,華為及附屬企業(yè)被美納入“實體名單”,再次凸顯自主可控技術的重要意義,將促進中國大力投入關鍵科技技術的研發(fā)。目前華為海思已具備部分芯片的自研自給能力,未來料將進一步加大芯片研發(fā)領域的投入。自主可控最終目標是實現在關鍵領域不再受制于人,雖然國產化替代道路曲折,但投資確定性較高。
A股市場“芯”光燦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