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0 07:53:36
最近,在湖南長沙就發(fā)生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名處罰科交警利用給違章司機“銷分”,在7年半時間內斂財超過4000萬元!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鄭直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要買分嗎?”“要賣分嗎?”——來自黃牛黨的這類“騷擾”,對于多數(shù)車主來說恐怕并不陌生。
走過交管部門交通違章處理點附近,常會遇到一些神秘的黃牛黨壓低著聲音,向來來往往的駕駛員們招攬著生意。
對于剛上路的新手來說,一年違章扣分的上限12分,似乎總有些不夠用——一會兒超速了,一會兒“壓實線”了,經不起幾下就折騰沒了。由此一來,“銷分”這門地下生意便應運而生。
但在司機和黃牛尋找“銷分”門路的同時,一些為金錢而不擇手段的交通執(zhí)法人員,竟然也堂而皇之地吃上一嘴,靠“銷分”生意牟起了私利。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湖南長沙最近一個案例讓人驚訝:一名處罰科交警利用給違章司機“銷分”,在7年半時間內斂財4246萬元,平均每年超過500多萬元,超過大多數(shù)上市公司高管年薪。
最近,長沙市中院審理的一起案件在網絡上“刷了屏”:
據起訴書指控,2010年3月至2017年11月間,在長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處罰教育科處罰中心工作的肖某,運用各種職務便利,為他人牟取利益,先后1055次非法收受鐘某等9名從事交通違法記錄代辦業(yè)務中介人員所送財物,共計4246萬元。
這里所說的“交通違法記錄代辦業(yè)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銷分”。
9名“銷分中介”中,上文提到的鐘某“貢獻”最多。
2010年3月至2017年11月,鐘某從21名交通違法代辦中介處攬取車輛非現(xiàn)場交通違法記錄處理業(yè)務后,先后471次送給肖某財物共計3211.1萬元。占到了總數(shù)的3/4。
大家都知道,一次機動車違章,最常見的處罰是罰款200元計3分。以此折算,這個處罰科交警通過代人“銷分”得到4000萬巨款,竟達到通常罰款數(shù)額的20萬倍!
對比其他執(zhí)法人員代人“銷分”斂財?shù)陌咐つ车臄控斠?guī)模著實“鶴立雞群”。
例如,2017年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發(fā)布的一份刑事裁定書顯示,2015年4月至9月期間,該市某區(qū)民警尹某陸續(xù)收到犯罪嫌疑人馬某提供的處理交通違法信息8598條,尹某利用其能夠處理電子違章的職務便利,采用扣除其他不知情人員的駕駛證記分,對4449名不知情駕駛員駕駛證的32342記分進行扣除。
裁定書最后認定,馬某向尹某行賄的金額共計73.45萬元,這與此次肖某獲得的4000萬元巨款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此次被起訴的肖某,每一次“銷分”究竟能獲利多少?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起訴書的信息顯示,對于職業(yè)“銷分中介”,肖某維持了一個很高的收費標準。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肖某為鐘某提供的車輛辦理非現(xiàn)場交通違法記錄的免罰款、免計分后,鐘某按每處理一條違法記錄100元至500元不等的標準,送給肖某共3027.6萬元。
而對于同事的請托,肖某的“收費”標準似乎要低一些:以肖某的同事劉某為例,2012年7月至2017年3月,劉某按每處理一條違法記錄100元至250元不等的標準送給肖某現(xiàn)金,共計587.6萬元。
隨著“銷分生意”越做越大,再加上自身職務的調整,肖某變本加厲,“銷分”費用的上限一下子從500元提升到超過2000元。
起訴書顯示,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肖某已沒有免除違章計分的權限,但他為鐘某提供的車輛辦理錯誤執(zhí)法數(shù)據的修改、撤銷業(yè)務后,按每處理一條違法記錄100至2250元的標準,收取肖某現(xiàn)金共計183.5萬元。
有人也許會問,從肖某收受財物的次數(shù)看,他需要每天違規(guī)消除30條以上的違章信息才能實現(xiàn)斂財4000萬的目標,這可能嗎?
從過往的案例看,做到這一點可能沒有大家想得那么困難:上文提到的烏魯木齊案例顯示,民警尹某在6個月的時間內共違規(guī)處理交通違法信息8598條,平均下來每天要處理47條違法信息。
而2015年的一個判決顯示,武漢市某區(qū)協(xié)警汪某,從2013年6月至10月,利用其負責在窗口受理電子警察違章處理簡易程序的職務之便,違規(guī)消除電子警察違法記錄2280條,共計7000多分,平均下來一天也要處理近20條違法記錄。
這樣的“效率”是如何做到的?武漢的案例顯示,汪某為快速“銷分”,使用了所謂的 “萬能駕照”。這種駕照之所以能夠管用,是因為系統(tǒng)漏洞被一些內部人員或代理中介利用,導致為多臺違章車輛無限次扣分。
從相關案情來看,肖某從接手交管處罰業(yè)務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濫用職權斂財?shù)倪^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文無關)
起訴書指出,2010年初,經交警支隊領導批準,肖某在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中,被授以違法處罰模塊系統(tǒng)的權限,擁有違法處罰免計分審核權限,違法處罰電子警察處理權限,違法處罰銷號權限,違法電子警察修改權限、審核權和違法刪除審核權等權限。
與此同時,之前在肖某路面執(zhí)勤過程中與其結識的鐘某,在幫他人代辦車輛違章處理過程中,獲悉肖某擁有上述職權后,請托肖某幫忙為其代辦的車輛非現(xiàn)場交通違法記錄進行免罰款、免計分等處理,并承諾給予一定好處。隨后,肖某接受了鐘某的請托。
在庭審現(xiàn)場,肖某表示,在2013年前,通過給他“好處費”的形式,當事人的違法記錄就不再需要繳納罰款。而2013年之后只能免分了,這時,中介只能幫忙花錢“買分”。
面對如此巨大的斂財數(shù)額,法律又會作出怎樣的裁決?
從目前情況看,此案尚未作出一審判決。不過在起訴書中,檢方認為,肖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牟取利益,數(shù)額特別巨大,應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肖某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應以濫用職權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現(xiàn)行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條規(guī)定:“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shù)額及情節(jié),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guī)定處罰。”
而刑法三百八十三條第三款又規(guī)定:“貪污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從檢方使用“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措辭來看,肖某很有可能被判處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