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7 16:51:28
除了有機材料端外,記者了解到,OLED上游部分設備同樣有賴于進口。以蒸鍍?yōu)槔?,蒸鍍是OLED制造工藝的關鍵,其決定了OLED面板像素點分辨率和良率,因此真空蒸鍍機就如同OLED面板制程的“心臟”。
每經記者 莫淑婷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在智能手機增長乏力的大勢下,不少手機廠商都將目光瞄準了手機外觀形態(tài)變化較大的折疊屏。巴塞羅那當地時間2月24日,華為推出了業(yè)內期盼已久的5G折疊屏手機HUAWEI Mate X。而在華為發(fā)布新品的前幾日,三星也在美國發(fā)布了折疊屏Galaxy Fold,率先搶了折疊屏手機的風頭。
提到折疊屏手機,就不得不提到OLED面板。此前OLED面板主要被韓國三星和LG壟斷。近年來,以京東方、天馬、和輝光電為代表的國內廠商開始發(fā)力,國產面板企業(yè)良率持續(xù)提升,如今京東方、維信諾等廠商的柔性OLED面板已經成功進入多家國產手機供應鏈,并已實現大規(guī)模量產出貨。
盡管OLED國產面板企業(yè)進入放量階段,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上游的設備端和材料端,國內企業(yè)尚未取得有效突破,國內中下游的產線建設和產品生產依然具有較高的進口依賴性。
2019MWC,華為展臺,工作人員進行折疊展示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整個OLED產業(yè)分為上中下游三個部分,上游為設備制造、材料制造與零件組裝,中游為OLED面板制造、模組組裝,下游為顯示終端及其他應用領域。在上游材料制造領域,又分為ITO玻璃薄膜、OLED有機材料、偏光板、封裝材料。
其中,OLED有機材料和設備是OLED最主要的成本構成。群智咨詢(Sigmaintell)資深分析師吳淑園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OLED核心的材料設備主要還是在國外企業(yè),處于壟斷地位。其他的話,國內從設備精密度、材料壽命等等都還存在差距”。
以OLED有機材料為例,在OLED材料加工鏈內部,各個生產環(huán)節(jié)的細分行業(yè)壁壘不斷提升,從充分市場競爭的大宗原料逐步向精細產品合成,至中間體、粗單體、單體延伸,最終交由面板廠進行多種產品的蒸鍍印刷。
然而,記者注意到,以濮陽惠成、萬潤股份為代表的國內OLED發(fā)光材料廠商主要集中在中間體及粗單體階段。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目前國際上在OLED材料采購方面具有明顯的企業(yè)及產品資質限制,國際化工巨頭三星、LG化學、韓國德山、陶氏化學等企業(yè)基本壟斷了OLED成熟單體市場,而國內企業(yè)受到材料專利權的限制,目前還難以介入到貼近面板企業(yè)采購的高端材料行業(yè)中。
除了有機材料端外,記者了解到,OLED上游部分設備同樣有賴于進口。以蒸鍍?yōu)槔翦兪荗LED制造工藝的關鍵,其決定了OLED面板像素點分辨率和良率,因此真空蒸鍍機就如同OLED面板制程的“心臟”。
然而,目前全球中高檔蒸鍍機被日本Canon Tokki、韓國Sunic System、YAS、SFA等企業(yè)壟斷,產能嚴重受限。其中,Canon Tokki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OLED設備供應商,它近乎壟斷了高端OLED制造所需的真空蒸鍍機。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2017年以前,三星獨家買下Canon Tokki全部年產能(3~4臺)。直到2017年Canon Tokki擴產至9臺,LGD和京東方才能分別拿下兩臺。京東方成都G6在2017年第一季度導入首臺Canon Tokki蒸鍍設備。
不過,也有別的面板廠商采取了其他制作工藝。2018年6月,柔宇科技宣布投資約110億元的全球首條類六代柔性顯示屏生產線在深圳成功點亮投產。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柔宇的生產線并未使用Canon Tokki的蒸鍍機。至于具體采用了何種工藝,樊俊超稱不便透露。
奧維睿沃(AVCRevo)高級分析師哈繼青告訴記者,“目前,國內OLED面板產線投資剛興起不久,相關工業(yè)基礎薄弱,OLED設備發(fā)展比較晚,OLED材料驗證時間久,OLED關鍵設備和材料仍然大部分依賴進口,只有一些搬運設備、檢測設備、切割設備等非關鍵核心設備實現了國產化”。
哈繼青表示,一般產業(yè)配套的發(fā)展與產業(yè)本身的發(fā)展現狀是緊密相連的,OLED面板企業(yè)越強大,OLED產業(yè)配套則越健全。隨著國內OLED面板企業(yè)不斷變強,會帶動OLED核心配套的國產化,打造國內的供應鏈體系。目前國內有一些企業(yè)已開始研發(fā)OLED核心配套,其中部分企業(yè)后道設備已經進入產線了。
“2019年國內有兩三條新的OLED生產線將量產,再加上原有的一些OLED量產線,將帶動國產OLED出貨的提升。未來兩三年,隨著這些產線產能的進一步釋放,中國面板廠商對OLED材料的需求將大幅增長。”哈繼青解釋稱,“近幾年來,阿格雷亞、奧來德、盧米藍、煙臺顯華、西安瑞聯、鼎材科技、三月科技等三四十家國內企業(yè)紛紛涌入OLED材料市場,甚至一些液晶材料廠商也開始涉足OLED材料市場,希望分得一杯羹。而且OLED面板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有動力去推動OLED材料國產化”。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強力新材、萬潤股份等材料廠商憑借技術合作和自主研發(fā),陸續(xù)突破終端專利材料,開始進入國產產線的認證及量產供應階段。
萬潤股份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回應稱,“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OLED成品材料在下游廠商進行驗證進展順利,目前已進入放量驗證階段,是否能夠批量供應尚存在不確定性”。
另一家上市公司強力新材則與我國臺灣地區(qū)的昱鐳光電合作成立子公司常州強力昱鐳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力昱鐳)。2018年半年報顯示,強力昱鐳現階段OLED升華材料已經量產,已進入國內主要OLED面板廠的研發(fā)線及生產線。
“目前,國內部分OLED材料企業(yè)已經實現了一些突破,部分材料已經導入到量產線,未來采用國內OLED材料的比例也會相繼提升。像維信諾PMOLED剛開始一半以上材料需要進口,但是現在90%的PMOLED材料都由國內企業(yè)提供。”哈繼青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