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5 20:24:12
廣東省營養(yǎng)健康產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張詠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應理性看待益生菌飲料的實際效果。他認為,益生菌飲料較難起到真正益生菌的作用,胃部強酸或在防腐劑中的儲存,會讓部分有益的活菌死掉,“健康人不需要補充,補益生菌說明體內微生態(tài)已經失去平衡,如果確實腸道出了問題,需要補充的益生菌就是藥用級別,有必要咨詢醫(yī)生從而確定補充益生菌類型。”
每經實習記者 劉晨光 每經記者 郭榮村 每經編輯 宋思艱
益生菌,可以簡單理解為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益生菌已經成為一個神奇的存在,好像任何人服用了含有益生菌的產品,就能“吃飯倍兒香,身體倍兒棒”,還有很多種不健康的情況也會被一掃而光。
不過,近日,益生菌的“萬能效果”卻被全球著名醫(yī)學雜志《柳葉刀》“扎了一刀”——該雜志發(fā)表的一篇社論認為:許多人服用益生菌補充劑只是在浪費他們的錢。
無疑,人們想知道的也正如《柳葉刀》社論標題所說:“益生菌:靈丹妙藥還是空頭支票?”
近日,《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分刊上發(fā)表的一篇社論,再次讓益生菌火起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社論認為,益生菌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有益,如感染性和抗生素相關的腹瀉,因此在抗生素治療后服用益生菌是一種越來越普遍的做法,商業(yè)益生菌已經廣泛流行,現在估計全球約有370億美元的市場。
不過該社論同時認為,對微生物組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益生菌的商業(yè)和臨床使用都超過了科學。”同時社論還表示,許多人服用益生菌補充劑只是在浪費他們的錢。
實際上,對于益生菌效果的討論早已有之,自其上個世紀被發(fā)現以來一直未停歇。2018年9月,國際著名學術雜志CELL上發(fā)表的兩篇文章,也曾引發(fā)各方對于益生菌效果的關注。
其中,Suez及其同事研究了抗生素治療后腸道微生物群的恢復情況,發(fā)現益生菌可能會擾亂而不是幫助這一過程,益生菌迅速定殖腸道,但阻止正常的微生物群重新繁殖長達5個月;Zmora等人也在研究中認為定殖發(fā)生在高度個體化的模式中,一些人的胃腸道排斥益生菌,另一些人允許益生菌菌株定殖。
此外,近期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中的兩篇報道認為,感染性腹瀉的情況也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復雜,其中Freedman等認為鼠李糖桿菌(益生菌的一種)對腸胃炎病情并無顯著幫助,不過文章也都指出,研究結果不能推廣到其他益生菌菌株或制劑。
《柳葉刀》上述社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腸道微生物組,不同細菌對不同人群的影響可能是高度可變的,益生菌的使用甚至可能需要個性化才能獲得最佳效益。“商業(yè)上可獲得的產品可能不包含正確的菌株或數量的細菌以提供益處,并且大多數益生菌補充劑僅包含單一菌株,大大過分簡化了微生物群的復雜性。”該社論如此表示。
此前中泰證券研報指出,2005年以來,全球益生菌市場的增長率穩(wěn)定維持在10%~15%的水平。
上述研報稱,目前益生菌在乳制品中應用十分廣泛,主要包括益生菌乳飲品,酸奶,嬰兒奶粉等三大類產品。數據顯示,發(fā)酵乳制品的消費規(guī)模占國內益生菌整體市場的78.4%。
或是看中這塊“大蛋糕”,國內包括食品、醫(yī)療在內的上市公司對益生菌多有布局,近來尤以保健品行業(yè)湯臣倍健的并購動作引發(fā)關注。
2018年12月11日,湯臣倍健(300146,SZ)擬通過發(fā)行股份方式收購控股子公司湯臣佰盛46.67%股權,交易金額達到14億元。交易完成后,湯臣佰盛將成為湯臣倍健的全資子公司,湯臣倍健從而實現對澳大利亞益生菌企業(yè)LSG的完全掌控。公開資料顯示,LSG兩家子公司的主營業(yè)務為益生菌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
此外,量子生物(300149,SZ)一直專注于低聚果糖為代表的益生元系列產品研究。作為一種膳食補充劑,產品主要選擇性地刺激一種或數種菌落中的細菌的生長與活性。
乳業(yè)專家宋亮認為,益生菌進入門檻比較低,國內國外可以生產培育,毛利高、市場競爭激烈,與此同時,益生菌同質化也比較嚴重,產品多、區(qū)別度比較低的特點,不具備技術排他性以及菌種專利性。
很多益生菌產品在功能表述中都稱自身有調節(jié)腸道菌群、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等功能。這些表述是否屬實?
2018年9月14日,針對CELL上發(fā)表的兩篇文章,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官方微信號發(fā)表了一篇題為《關于益生菌的科學真相》的文章,引述了江南大學副校長陳衛(wèi)、亞洲乳酸菌學會聯(lián)盟副主席何國慶等7位專家的觀點。
該文認為,益生菌是指對宿主有益的“活的微生物”,存在于胃腸道和生殖系統(tǒng),已有大量科學研究表明,益生菌通過調節(jié)腸道內菌群及其代謝,或者直接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發(fā)揮其有益作用。“對于研究益生菌的上萬篇論文,益生菌已被證明的核心功能是改善胃腸道健康,包括平衡腸道菌群、緩解腸道炎癥、緩解腸易激綜合征等癥狀。”該文說。
針對《柳葉刀》發(fā)表的社論,宋亮認為,嚴謹地從醫(yī)學和營養(yǎng)角度看益生菌的好與壞,不是通過某項技術證明,而是需要多年臨床試驗證明,益生菌從被發(fā)現到現在已經有了近60年歷史,多年實踐證明益生菌對人體有一定的益處。
廣東省營養(yǎng)健康產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張詠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應理性看待益生菌飲料的實際效果。他認為,益生菌飲料較難起到真正益生菌的作用,胃部強酸或在防腐劑中的儲存,會讓部分有益的活菌死掉,“健康人不需要補充,補益生菌說明體內微生態(tài)已經失去平衡,如果確實腸道出了問題,需要補充的益生菌就是藥用級別,有必要咨詢醫(yī)生從而確定補充益生菌類型。”張詠說。
此外,張詠認為,人體腸胃可以自我產生的菌群,與從動植物發(fā)展培養(yǎng)的菌群有一定區(qū)別,益生菌對于人體來說是部分有用,這些人造菌群和人體適應也需要一個長期實驗的過程,以檢驗是否有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