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1 16:45:14
今年,資本市場或許需要重新審視騰訊這個港股的標桿。在“3Q大戰(zhàn)”之后,騰訊確立了“開放與分享”的轉型策略,2011年成立產業(yè)共贏基金,至今已有超過600家公司拿到騰訊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面對騰訊做出這般的改變,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會買賬嗎?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編輯 溫夢華
今年,資本市場或許需要重新審視騰訊這個港股的標桿。
在“3Q大戰(zhàn)”之后,騰訊確立了“開放與分享”的轉型策略,2011年成立產業(yè)共贏基金,至今已有超過600家公司拿到騰訊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單是2017年一年,騰訊共投資120多家公司,比BAT中另外兩家的總和還要多。
也正是投資的激進,引來了對公司戰(zhàn)略的批評之聲。彼時,正是騰訊的業(yè)績增速開始放緩、股價持續(xù)下滑的時期。除了在流量的爭奪戰(zhàn)中未能穩(wěn)操勝券外,其最大的利潤來源之一——游戲業(yè)務,也由于行業(yè)政策的變動,存在著不確定性。不少投資者表示了對騰訊股價的不看好。
面對騰訊做出這般的改變,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會買賬嗎?
要知道,騰訊的股價,在資本市場上也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其在港股的重要程度,比起茅臺在A股的重要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2018年1月,騰訊股價攀上470港元大關,多少人觀之扼腕嘆息,后悔自己沒有上車、或是過早下車。
2004年,騰訊上市,當時發(fā)行價3.7港元/股。2018年1月,騰訊股價最高達到475.72港元/股,要知道,中間騰訊股票還曾經“1拆5”,也就是說,不算期間的分紅,如果從上市到2018年1月一直持有騰訊的股票,投資者的回報最高將達到約643倍。但是,有這樣耐心和運氣的又有多少人?在低谷期割肉出局的有多少了?在上漲途中早早下車的又有多少人?
不過,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從2018年1月到10月,短短9個月過去,騰訊股價最低跌至10月30日的251.4港元/股,較高點幾近腰斬。
回頭來看騰訊的第一大股東MIH的減持時點,雖不是最高點,但也是近年來的相對高位。今年3月23日,騰訊控股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MIH于3月22日交易時段后與配售代理訂立配售協(xié)議,按總代價769.4億港元(約合673億元人民幣)出售合共1.9億股股份,占已發(fā)行股份約2%。此次出售后,MIH對騰訊的持股比例從33.17%下降到31.17%,仍為騰訊控股股東。按此計算,每股價格約為405港元。
▲騰訊控股股東出售股份(圖片來源:騰訊控股相關公告)
這是南非報業(yè)投資騰訊17年來的第一次減持。而且,MIH母公司南非報業(yè)(Naspers)已經宣布,至少未來3年將不會進一步出售股份。
著名企業(yè)家、投資人段永平形容騰訊股價用了一句話,長長的坡厚厚的雪。從段永平對網友的回復來看,可以看出他的兩點看法。一是騰訊是適合「滾雪球」式的長期價值投資標的。二是他已經在騰訊調整的這段時間開始買入騰訊,當然還沒有完全決定將其重倉的蘋果賣出換成騰訊,但他開始認真考慮這件事。
在股票大幅下跌之后,從9月7日開始,騰訊開始了對自家股票的持續(xù)回購,一直持續(xù)到10月12日。根據多份回購公告來計算,騰訊在此期間一共回購了284.8萬股公司股票,按照中間價格300港元/股計算,騰訊此輪回購耗資超過8.54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在今年中報時,有57只基金重倉持有騰訊控股(數(shù)據來自Wind金融終端),而在三個月后的三季報披露時,重倉持有騰訊控股的內地基金數(shù)減少至47只。普遍的觀點是,騰訊收入端短期的確存在不確定性,但從長期來看,成長確定性仍然較高。
▲騰訊控股近日股價表現(xiàn)情況(圖片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不少投資人仍然對騰訊在游戲領域的發(fā)展憂心忡忡。“游戲在騰訊業(yè)務中占比太大了”一位基金管理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另一位私募人士則表示,短期來看,頭條系的沖擊有點大;長期還看不清,暫時不做長期計劃。
最近,騰訊的股價迎來了快速反彈,10月31日、11月1日、11月2日三個交易日,騰訊股價漲幅分別達到5.87%、4.04%和9.29%,站上300港元。隨后幾日股價有所回落,截至11月9日收盤,公司股價報279.2港元/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