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9 16:24:56
經過整改,滴滴已經恢復深夜出行服務,其新近推出的“一鍵報警”功能究竟有多大的用處?為何被很多人批為“雞肋”?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實習記者 劉洋 每經實習編輯 王麗娜
繼順風車下線、深夜停服、主動整改、迎接多部門入駐檢查之后,9月15日夜間11點起,滴滴恢復深夜出行服務,并試行深夜運營規(guī)則?!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叩谝粫r間就整改后滴滴出行App進行體驗,發(fā)現各項安全措施確實已初步落地,但仍有留待完善之處。
在滴滴公布的七大安全整治措施中,“一鍵報警”備受關注。不過,《每日經濟新聞》梳理公開資料卻發(fā)現,這一被冀望于千鈞一發(fā)之際發(fā)揮緊急救生作用的功能模塊,在上線之后,卻被屢屢貼上“雞肋”甚至是“形同虛設”的標簽——就乘客角度而言,其在點擊“一鍵報警”按鈕之后,尚需通過110電話與警方取得聯(lián)系,這與直接撥打110似乎并無差別。
究竟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滴滴的“一鍵報警”機制如何運轉?同時,在輿論爭議、安全高壓之下,滴滴實現“一鍵報警”難度幾何?又難在何處?滴滴為何不能將看似最簡單的短信報警,接入警方報警系統(tǒng)?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眾多滴滴司機、乘客、法律專家、公安機關內部人士及滴滴方面,以期覓得答案。
滴滴的“一鍵報警”機制究竟如何運行?是否點擊“一鍵報警”按鍵后,警方就能自動知曉乘客遇險信息?
帶著這樣的疑問,9月17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滴滴客戶端嘗試使用“一鍵報警”功能。
在點擊界面左下角“一鍵報警”紅色按鈕后,界面即刻跳轉為“一鍵報警”相關設置頁面,“乘車信息”(包括車牌號、車型與司機姓氏)與“當前位置(僅供參考)”赫然在列。
在頁面下方,則有一行小字——“登錄后點擊報警,您的行程信息將發(fā)給緊急聯(lián)系人。在您報警后,滴滴也將根據警方要求提供相應信息。”
每經記者 截圖
提示字樣下方,則是紅色“呼叫110”按鈕。
記者點擊該紅色按鈕后,手機屏幕立刻跳轉為110呼叫界面,點擊“呼叫”按鈕,乘客方可接通110。與此同時,大約8秒之后,記者手機接收到“滴滴出行”相關短信。短信內容與“一鍵報警”頁面所提供信息并無差異,主要包括車牌號、車輛型號及當前所在位置等信息。
每經記者 截圖
在收到滴滴相關短信大約半分鐘后,記者添加的“緊急聯(lián)系人”亦收到滴滴發(fā)送的短信。不過,該短信并無乘客相關信息,僅提示緊急聯(lián)系人:“您的朋友正在使用一鍵報警功能,TA已將您設為TA的緊急聯(lián)系人,請盡快與TA聯(lián)系確認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該短信還包括一條鏈接,點開后,即顯示乘客的實時路徑。
每經記者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嘗試“一鍵報警”功能,均呈現上述運行機制。
換言之,這給乘客造成的印象是——滴滴的“一鍵報警”未與公安報警系統(tǒng)直接相連,在經過上述操作后,倘若乘客想要實施報警行為,仍需通過110熱線與警方取得聯(lián)系;至于緊急聯(lián)系人,同樣需要撥打110與警方取得聯(lián)系,只不過其對于乘客位置信息的掌握將更為精準。不過,這仍需以緊急聯(lián)系人注意到短信并點開鏈接為前提條件。
這樣的“一鍵報警”究竟能否起到作用?普通乘客甚至是滴滴司機,究竟對“一鍵報警”這般的運行機制有多熟悉?其又是如何看待當下的滴滴“一鍵報警”功能?
《每日經濟新聞》通過梳理公開資料發(fā)現,有不少人將其批為“雞肋”,甚至“形同虛設”。據《新快報》報道,9月10日,廣州交委即發(fā)文批滴滴“一鍵報警”功能形同虛設。此結論來自于廣州一名女性乘客在滴滴平臺拼車過程中,使用“一鍵報警”聯(lián)系警方,卻需要在電話中提供車輛信息和位置。迫于不想激怒司機,該女性乘客只好掛掉電話,并以跳車相威脅,司機才打開車門。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隨機采訪中,不少受訪者誤認為,滴滴的“一鍵報警”可直接聯(lián)通公安報警系統(tǒng)。但在記者向其大致描述該功能運行機制后,不少受訪者表示驚訝。
上海市民相女士便表示,“叫什么一鍵報警啊,我自己隨便按一下也可以啊,真是雞肋。”
不過,在認為這樣的“一鍵報警”“遠遠不夠”的同時,相女士也指出,滴滴發(fā)送的實時路徑鏈接“蠻好的”。“但最好既有實時路徑,又有我在哪兒,這樣子緊急聯(lián)系人才有用,才能直接拿地址去報警啊。”相女士說。
針對滴滴向緊急聯(lián)系人發(fā)送的短信,北京市民袁女士則有不同的看法。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現在很少有人會去看短信,畢竟垃圾短信太多。“你一個短信發(fā)過來,而且還是陌生的號碼,我根本不會認真去看內容。”袁女士說。
與此同時,即便是終日使用滴滴App,甚至以此為生的滴滴司機,似乎對于“一鍵報警”功能也存在認知誤區(qū)。
“我一點,上面(警方)就知道。”
9月17日晚間,滴滴司機孫機(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介紹“一鍵報警”。當記者嘗試讓孫機點擊“一鍵報警”按鍵時,他卻極為惶恐,連連搖頭。
似乎在孫機的想象中,直接碰觸“一鍵報警”報警按鈕,就意味著警方即可直接介入。“就報到110啊,公安局啊,他就知道這輛車的司機有麻煩了。”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對于使用“一鍵報警”極為謹慎。
對于“一鍵報警”的運行機制,滴滴司機劉放(化名)有著同樣的想象。
9月18日早間,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請求下,司機劉放演示起“一鍵報警”功能。不過當其點擊司機端“一鍵報警”按鍵時,也是先出現紅色“呼叫110”按鈕界面,進而點擊跳轉出撥打110頁面。似乎是一鍵報警的實際運行機制出乎其意料,孫放不禁喃喃自語道,“點一鍵報警,怎么這樣?”隨后,他向記者表示,還是得打110啊。
每經記者 攝
雖然實際運行機制,與多數司機及乘客所想有所出入,但認為“一鍵報警”仍能發(fā)揮作用的,不乏其人。袁女士即認為,“一鍵報警”對潛在施暴者有震懾作用。“有些司機,可能覺得有這種功能,有這樣的威懾力在。”袁女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說。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實際上,在9月14日晚間發(fā)布的《滴滴安全大整治階段匯報暨恢復深夜服務公告》中,滴滴方面針對“一鍵報警”也已作出專項說明——
因客觀條件限制,暫時無法將信息自動同步給警方,我們正積極與各地公安部門探討解決方案。
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滴滴內部人士則明確表示,其不認同“一鍵報警”形同虛設的觀點,“很多事肯定是慢慢來的。”他說。
一個疑問,被多數采訪對象提及——既然滴滴能將相關短信發(fā)送給乘客與緊急聯(lián)系人,何不直接將報警短信發(fā)送給警方呢?換言之,滴滴“一鍵報警”,為何不能與警方建立直接聯(lián)系?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就乘客來講,通過“一鍵報警”功能,主要是想將車輛信息、行程信息等發(fā)送給警方。不過主要的難點在于,在很多地方,警方并沒有這樣的報警方式。
據了解,目前我國范圍內,最通用、最有效、最快捷的報警方式,還是電話撥打110。至于短信報警,只有部分地區(qū)支持。而視頻報警,只有山東煙臺警方可以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短信報警,在跨省這一情境中,亦將減損效力。
以山西省為例,據人民網報道,外省(市、區(qū))注冊手機號碼在山西省境內發(fā)送12110短信報警,短信息只能由手機號碼注冊地已開通12110短信報警功能的公安機關先行接收,再將報警內容移交山西省公安機關處理。手機號碼注冊地公安機關尚未開通12110短信報警的,因技術局限,該短信報警尚無法受理。
似乎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鍵報警”,并非那么簡單。
一位公安部門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全國以及各省、各市,公安系統(tǒng)都是有差異性的,所以滴滴“一鍵報警”想并入全國公安網絡系統(tǒng)里面,肯定有很多問題要解決的。
另一位公安部門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公安網與外網之間物理隔離,滴滴若想互通,只能由公安機關向滴滴數據庫布設一條專線,并由公安機關負責,但這就等于由國家負擔滴滴安全運行維護,難度不言而喻。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倘若滴滴“一鍵報警”想要名實相副,就會演變成一種企業(yè)代客報警。在這種報警模式中,一般意義上的“報警者-警方”關系,變成了“被代理者-代理報警者-警方”關系。與親人之間的代為報警不同,在企業(yè)與用戶這種買賣方這種關系中,能不能代為刑事告訴,在我國法律中似乎尚不明確。而短信報警在國內當前階段還處于試點運行狀態(tài),沒有全國推廣和統(tǒng)一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順風車殺人事件之后,不少論者夸贊Uber的報警機制,認為堪為滴滴的表率,那么,Uber在“一鍵報警”方面究竟有何建樹?
據澎湃報道,點擊Uber App頁面上小盾牌標志,便可看到“分享行程”、“911救援”等按鍵,點擊911救援即可呼叫警察,同時,界面上會顯示位置信息、車型與車牌等。美國媒體NBC測試發(fā)現,通過Uber報警5分鐘后,警察即趕到了現場。
與此同時,Uber還宣布在部分城市進行試點,允許乘客的位置信息和行程細節(jié)被自動傳送給911調度員,報警人甚至不用出聲,就可以向911調度員傳送包括姓名、位置、車型、顏色、車牌號在內的信息。在細節(jié)上,當乘客使用一鍵報警功能時,司機并不會收到任何提示。
上述滴滴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Uber美國目前做到6個城市,難度可想而知。
對此,趙占領表示,有些地方警方已經有多種渠道報警,滴滴可以跟警方的報警渠道進行溝通,建立直接報警的機制;在報警渠道比較單一的地方,滴滴跟當地警方,或者通過公安部,跟各地方警方協(xié)調,來解決這樣一個報警更加便捷的機制問題。
那么,在滴滴“一鍵報警”完全接入公安系統(tǒng)后,倘若乘客遇險啟用該功能時,因平臺技術故障等原因導致乘客遇害,是否意味著相較于以往,滴滴要負更大的責任?
趙占領對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并非如此。乘客遇害與“一鍵報警”失靈,在法律上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作為乘客,即便不通過滴滴,也可以直接向警方報警。
(實習生唐澤坤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