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7 22:00:27
當前,我國脫貧進入攻堅期,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祝裕
實現精準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攻堅戰(zhàn),致富先扶貧,關鍵找靶心。當前,我國脫貧進入攻堅期,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最近,剛從云南考察實踐電商扶貧回來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上財MBA首屆“教育教學成果獎”獲得者、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就此話題發(fā)表了深刻的看法。
勞教授指出,近年來,農村電商在經歷了日用品下行讓農村也能“網購”、小商品市場交易的農村集市“網上版”、特定加工制造產業(yè)在農村沉淀后的“網商集聚”,逐步從東部經濟相對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往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延伸,逐步從一開始的重“下行”轉到農村真正面臨的“上行”問題上,同時銷售的產品也逐步落到農村最重要的種養(yǎng)殖層面,體現了產品真正的“農味”。
當農村電商真正把重心落到農產品的上行問題上,尤其當面對著真正大山里、貧困地區(qū)的農戶、農品,電商扶貧就只是幫他們賣貨這么簡單嗎?農村電商精準扶貧到底怎么扶,這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對此,勞教授認為,一個“商”字,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商家的吆喝,疊加插上“電”連上“網”的吆喝,效果或許真不錯,于是“網絡營銷”成為了首選牌。尤其是帶點悲情,訴苦滯銷,幫助貧困戶,更能博得同情,所以一時間“悲情助銷”一波又一波。不否認這是電商扶貧,但這只是無奈的下策,不希望電商扶貧只是“悲情營銷”的代名詞。
“貧困一定是有原因的,貧困地區(qū)或許是因為特定的地理區(qū)位因素所造成。好山好水有好貨,但外界不知,出不了山賣不出好價。這時候,互聯網上宣傳一下,熱心認購銷售一波,對口地區(qū)幫扶一把,確實是電商針對貧困地區(qū)的幫扶之道,也可以說是勝過僅僅依靠電商‘悲情營銷’的中策。”勞教授如是指出。
但就農村電商銷售的主力軍而言,勞教授稱,更愿意用“讓專業(yè)的人去做專業(yè)的事”來比喻,不提倡讓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的農民),還要為怎么在網上銷售農產品而煩惱。
就如上海財經大學發(fā)布的《2017中國農村互聯網應用報告》所說,基于對全國31個省市的千村調研,全國被調查的上網農戶中開展網絡銷售的比例僅為10%左右,即使是在上海這樣的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村,也不到20%。
勞教授解釋到,“這里不是說網絡銷售不好,而是作為農戶,他們的強項是在種植,不在銷售,更不在網絡銷售。流通銷售的工作應該交由專業(yè)的機構來做,通過產、銷的協作機制去進行。而對于從事農業(yè)的農村的農戶,他們要做的工作就是為流通末端的消費者生產出最優(yōu)質的農產品。”
令人 欣喜的是,2017年8月23日,商務部、農業(yè)部聯合下發(fā)了《關于深化農商協作 大力發(fā)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通知》,要求以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順應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發(fā)展趨勢,充分發(fā)揮商務、農業(yè)部門協作協同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突破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fā)展的瓶頸和問題,加快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生產流通消費高效銜接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是農產品電商也是農村電商真正要突破和解決的瓶頸問題,也是電商扶貧的真正著力點。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用‘營銷’這‘最后一招’來促銷售,而是要‘建立起生產、流通、消費三者高效銜接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流通效率,指導生產、引導消費。”勞教授如是告訴記者。
在勞教授看來,貧困地區(qū)之所以貧困或許是因區(qū)位因素,但貧困地區(qū)包括貧困戶的貧困,或許還有除了區(qū)位因素之外的其他原因,甚至包括認知、理念等問題。產品同質化、標準不統(tǒng)一,這是這些年通過電商扶貧幫助大山里的產品走出深山后,在市場上常聽到的抱怨。
因此,勞教授指出,不得不說,農產品銷售的“倒在最后一公里”,或許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病在最初一公里”。所以從需求側的標準倒逼供給側改革,把市場的信息傳遞給產地,把類似新西蘭佳沛奇異果“工廠化生產”的理念傳遞給農民,讓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實現提質升級,讓農產品的質量有更高的保證,這才是助農脫貧的真正著力點。
綜合以上,勞教授開出的“方子”是:電商精準扶貧,在物質上產業(yè)幫扶的同時,或許還需要疊加上市場理念的“精神扶貧”。不是簡單的把一家一戶貧困農民種植的產品賣出來,而是抱團謀合作、齊心創(chuàng)品牌、努力保質量,共同建標準,讓農村貧困戶成為消費者安心食用的健康產品的產業(yè)“工人”,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享受市場消費升級的紅利。唯有這樣才是電商精準扶貧的上策,也是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真正靶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