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tài)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tài) > 正文

400億美元“活水”開閘,外資“熱潮”改善A股“內湖”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6 14:29:29

A股“入摩”在即,或將有400億美元資金進入配置A股,不少券商、私募人士表示,A股“入摩”不僅僅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海外資金,逐步改善目前A股疲軟的交投現(xiàn)狀,更將會因此改變整個市場投資生態(tài)。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杜宇    

Upload_1526448061480.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A股即將正式“開閘”迎接新一批國際長期資金的流入。

時隔一年,MSCI明晟公司已于5月15日公布了一系列MSCI指標的半年度審查結果,其中包括MSCI中國A股指數(shù)和MSCI中國股票指數(shù),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shù)新增和刪除名單也隨之出爐,并于6月1日正式生效。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A股在6月正式“入摩”后,或將有400億美元資金進入配置A股,不少券商、私募人士表示,A股“入摩”不僅僅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海外資金,逐步改善目前A股疲軟的交投現(xiàn)狀,更將會因此改變整個市場投資生態(tài)。

背離:市值增,交易減

“入摩”,對于A股最直接反應的就是海外資金流入,解決目前清淡的交投局面。在經歷了2015年的瘋狂,進入去杠桿階段后,近兩年,A股市場的資金面或偏緊。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根據(jù)WIND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2012年~2015年期間,A股年成交金額和年成交量均處于逐年增長的狀態(tài),特別是在2014年滬港通的開通以及杠桿資金大規(guī)模介入資本市場,A股交投出現(xiàn)了一次井噴。

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A股全年成交量為3.25萬億股,成交金額31.24萬億元。到了2014年,A股全年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分別增加到7.3萬億股和73.77萬億元,增長幅度超過1倍。而進入2015年的大漲行情,A股全年成交量達到歷史最高的16.97萬億股,同比增長高達132.47%,全面成交金額也達到驚人的253.3萬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243.36%!

不過,隨著A股進入去杠桿、估值回歸階段,2016年A股全年成交量驟降至9.39萬億股,成交金額為126.51萬億元,年度成交金額較2015年銳減一半。去年,雖然A股走出白馬股、大藍籌行情,但交投依舊沒有改善,全年成交量和成交金額進一步下滑至8.71萬億股和111.76萬億元。而今年前85個交易日,A股成交金額只有39.55萬億元,年化成交金額為113.52萬億元,與2017年相仿。

而從A股市值和A股數(shù)量來看,近幾年確實在不斷走高,今年A股數(shù)量已經達到3531家,滬深總市值僅在55萬億元左右,該數(shù)值與2015年峰值水平相當,由此不難看出,在市值恢復增長,A股數(shù)量增多的背景下,成交金額一直下行,沒有改觀,在正式“入摩”之前,A股交投低迷已是不爭的事實。

活水:外資入,基金發(fā)

當A股“入摩”后,雖不能馬上改善A股交投低迷的現(xiàn)狀,但從長遠來看,對于A股市場的流動性將帶來積極的影響。

在第十四屆全球中國峰會期間,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qū)副主席李晶表示:“我在和很多投資者的溝通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已經準備好要提前主動提高對A股市場的配置。我們相信,繼MSCI首次把A股納入指數(shù)之后,還將有更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被納入,未來的所占份額會越來越高,帶動66億美元資金被動配置MSCI中國指數(shù)所涵蓋的股票。我們預期主動配置所帶來資金將是被動配置的5倍。整體配置中國股票的資金將達到400億美元。”

廣發(fā)證券分析指出,跟蹤MSCI的A股相關指數(shù)的基金規(guī)模合計約4.5萬億美元,按5%納入因子,A股占比分布在0.1%至2.5%之間,預計當A股“入摩”后,在短期內會給A股帶來約人民幣1000億元的流入資金。

而招商基金國際業(yè)務部總監(jiān)、招商資產管理(香港)公司總經理白海峰日前也表示:“隨著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市場開放程度將逐步加深,資金大幅流入A股是未來趨勢。5月和8月將分別為A股帶來500億元被動投資的增量資金,在未來5至10年內,或將帶來2萬億元增量資金。”

外資未來將會源源不斷流入,給A股市場帶來超過萬億的增量資金。同樣,A股市場機構也動作頻繁,MSCI相關基金正在加速發(fā)行,也會給資金面帶來改善。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根據(jù)中國證監(jiān)會公布的數(shù)據(jù),自2017年A股成功闖關MSCI以來,已有13家基金公司申報了24只MSCI主題基金。目前,正在發(fā)行或發(fā)行完畢的與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shù)相關的基金產品超過10只,正待監(jiān)管部門審批的基金也有超過10只。

根據(jù)莫尼塔證券研究,2018年新增MSCI相關基金已募集總份額為114億。上海巨潮資產創(chuàng)始合伙人趙公明向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分析指出:“‘入摩’后短期不會給A股市場帶來太多的增量資金,但從長遠來看,‘入摩’會對市場資金面有所改善。”

改變:去散戶,主機構

“資金面逐步改善這是一點,不過更為深遠的影響我覺得是海外機構投資理念對國內機構的影響,隨著更多海外大機構資金的進入,他們的投資策略、方向會對我們的機構帶來新的思考和新的改變。”深圳一不愿具名私募經理告訴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

趙公明也稱,“‘入摩’后海外資金對內資的引導作用會比較明顯,尤其是公募基金,陸續(xù)都在發(fā)MSCI指數(shù)基金,成份股中業(yè)績增速排序、股息率排序高的可優(yōu)選組合配置。”

也有業(yè)內人士稱,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會循序漸進,蛻變不會一步到位,比如2003年推出的QFII制度,引起了市場局部價值投資潮流,誕生了當時的“五朵金花”。去年的“漂亮50”亦是如此。“入摩”后,外資機構的介入投資,國內機構肯定會進行研究,但是國內資金有自己的投資風向,未來會是一個互相學習“取經”的過程。

的確,從去年開始,A股掀起了一波白馬價值藍籌股的投資浪潮,市場也在不斷的進行“去散戶化”,機構逐漸主導市場走向。

財經專欄作家朱邦凌曾指出在“機構市”的市場變局中,“去散戶化”并不意味著對散戶的驅逐。而是機構投資者日漸壯大,為散戶進行專業(yè)理財,是成熟市場的必經之路。

廣發(fā)證券也表示,長期來看,當A股“入摩”后,A股境外投資者占比將逐步提高,A股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聯(lián)動性將進一步增強。A股機構投資者的占比也將穩(wěn)步增加,A股將從散戶主導的市場結構逐步轉向機構主導的市場結構,未來基于基本面的投資將更加重要,A股將長期保持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400億美元“活水”開閘 MSCI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va国产高清不卡大片,笑看风云电视剧,亚洲黄色性爱在线观看,成人 在线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