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1 19:59:13
自中歐班列開通來,外界有對班列運行線路虧損、依賴政府補貼的爭議聲音。對此,中交協一帶一路中歐班列指導中心主任武靖宇表示,中歐班列帶來的更明顯的還是社會效益。中歐班列本身是帶有國家戰(zhàn)略性質的,現在各地區(qū)通過開通中歐班列也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他認為,中歐班列開通給一些地方帶來的經濟效應,遠比政府給出的補貼大得多。
圖片出處 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曾劍 朱萬平 每經編輯 楊歡
中歐班列是指由中國開往歐洲,適合裝運集裝箱的貨運編組列車。目前包括武漢、成都等地紛紛推出相應班列。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歐班列被認為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抓手,而備受關注。
那么,中歐班列運轉情況如何?12月9日,由西南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每日經濟新聞等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高鐵走出去戰(zhàn)略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其間透露了一組數據:中歐班列2011年~2016年開行班列數量分別為17列、42列、80列、308列、815列、2191列,6年合計開行班列數量為3453列(包含回程),而單是今年便開行了3000列!
中歐班列的火爆,體現中國向西開放的新格局,也意味著中國特別是西部自貿試驗區(qū)的新機遇。
3000列
中交協一帶一路中歐班列指導中心主任武靖宇
中歐班列從開通之初的“小打小鬧”,已成常態(tài)化運行。
據中交協一帶一路中歐班列指導中心主任武靖宇提供的數據,中歐班列2011年~2016年開行班列數量分別為17列、42列、80列、308列、815列、2191列,6年合計開行班列數量為3453列(包含回程)。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也給出數據佐證中歐班列的火熱,單是今年便開行了3000列,近前6年數量的總和。
武靖宇還指出,到2016年,國內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已有包括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長沙等20個城市。據他透露,到目前為止,中歐班列已在國內34個城市和境外35個城市(轉運基地)的45條線路上運行。
自貿君注意到,其中成都勢頭最猛。成都開行的中歐班列數量從2015年的“每周2列”,到2017年增長為“每天3列”,開行數量也穩(wěn)居全國首位。
武靖宇認為,中歐班列得以常態(tài)化運行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各級政府十分重視、高位推進,各省、市、地的第一管理者親自推進等。
補貼之爭
自中歐班列開通來,外界有對班列運行線路虧損、依賴政府補貼的爭議聲音。
武靖宇指出,中歐班列目前存在一些問題,如同質競爭、重班列數量、缺乏自造血能力、班列去回不平衡等等問題。
對此,武靖宇也給出了他的一些建議。其認為,中歐班列應加強組織協調,解決班列運營中的問題,實現資源共享;制定班列補貼逐步退出機制;處理好班列數量和質量之間的關系,減少空載率,增加效益等解決辦法。
會議期間,武靖宇向自貿君表示,中歐班列目前直接的經濟效益可能不明顯,線路本身可能還存在虧損。但應看到,中歐班列帶來的更明顯的還是社會效益。中歐班列本身是帶有國家戰(zhàn)略性質的,現在各地區(qū)通過開通中歐班列也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他認為,中歐班列開通給一些地方帶來的經濟效應,遠比政府給出的補貼大得多。
今后,關于政府補貼進行下調甚至取消的問題,武靖宇認為,中歐班列還需通過市場引導,其中部分線路生存不下來自然就取消。而根據他的經驗,汽車配件、鋰電產品、家用電器這類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適合通過鐵路運輸。
趕超沿海
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副主任張弛
論壇上,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副主任張弛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開啟了新路權時代,將重塑成都交通物流區(qū)位,成都或“趕超沿海”成為連接泛歐泛亞地區(qū)的橋頭堡。
他介紹,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已穩(wěn)居國內同類班列的首位。
“在2013年蓉歐快鐵開通后,通過兩年試點,2015年我們實現每周開行2列,全年開行103列,2016年我們實現天天有班列,全年460列,2017年我們將開行1000列,幾乎翻番,實現每天3列,開行量連續(xù)兩年位居全國第一。”張弛表透露,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已實現北線(至俄羅斯莫斯科)、中線(至波蘭羅茲)、南線(至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三線并行”,2017年開行量將突破1000列,穩(wěn)居全國首位。
為不辜負千載難逢的機遇,成都此前也確立了“蓉歐+”戰(zhàn)略,即通過打造國際空港和國際鐵路港,將成都建成連接泛歐泛亞地區(qū)的橋頭堡,以此帶動貿易發(fā)展、服務業(yè)提升、產業(yè)聚集和國際產能合作。
據張弛介紹,“蓉歐+”戰(zhàn)略已形成一港、兩網、三業(yè)并舉、四大支撐等戰(zhàn)略布局。他表示:“目前‘蓉歐+’班列已實現與10個國內樞紐城市的互聯互通,對歐貿易貨物接續(xù)能力大幅提升。推動一大批企業(yè)產能和外貿轉移落戶成都,2017年預計實現產能轉移100億元,外貿落地75億元。”
多城競爭
在張弛看來,成都正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未來有很大潛力成為歐洲、南亞、東南亞進入中國的門戶,“趕超沿海”成為開放高地。
張弛也向臺下聽眾展示了一張谷歌的全球夜視圖。圖上,成都以西直到莫斯科以東大片區(qū)域,夜晚只有零星的燈光。“如果把這片漆黑的土地比作海洋,這片廣袤的大陸構成了歐亞陸海,那么成都就位于歐亞陸海的‘東海岸’,其經濟基礎、市場腹地‘東海岸’之首,條件得天獨厚。”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并不是唯一看到上述機遇的城市。目前中西部的重慶、鄭州、武漢、西安都已開通相應中歐班列。日前,西安國際港務區(qū)計劃在2018年開行中歐、中亞班列總數突破1000列。
面對競爭,張弛告訴自貿君,“中歐班列開通多了,無疑是件可喜的事情,我們和西安相互之間也有不少合作。數量也只是一個方面,關鍵在于開行的質量要上去。”據張弛透露,目前蓉歐快線開行質量穩(wěn)步提升,往返平均裝載率年底預計突破70%。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