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 2017-11-01 14:26:41
一些中介機構聲稱可借助龐大的企業(yè)資源和職場導師資源推薦大學生去名企實習,并將實習機會明碼標價,最貴的外資投行的實習offer標價為52800元,而外資咨詢公司實習offer標價則為46800元。一些大學生認為此事可以接受,但一位職業(yè)顧問表示,一些中介機構提到的“付費內推”服務方式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均有待考證。
大學生在畢業(yè)前去企業(yè)實習特別是去名企實習,不僅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對于今后找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然而這一點竟被中介機構作為賺錢的渠道。一些中介機構聲稱可借助龐大的企業(yè)資源和職場導師資源推薦大學生去名企實習,并將實習機會明碼標價,表示“可內推,保證能進去實習”“不成功,不收費”。《工人日報》記者注意到,中介機構收取的費用少則上千元,多則幾萬元,可是這樣的實習靠譜嗎?
“想去頂尖投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知名咨詢公司等機構進行寒假實習的同學,可以聯系我,保過。實習時間大概三個月,需要一定費用。”就在一些大四畢業(yè)生四處奔走尋找寒假實習機會的時候,一些中介機構開始在各大高校的就業(yè)論壇推廣實習崗位。
在“目標offer(錄用通知)及費用”一覽表中,該機構對于不同行業(yè)不同類型的企業(yè)做了明確的分類。以高學歷、高含金量的投行和咨詢公司為例,最貴的外資投行的實習offer標價為52800元,而外資咨詢公司實習offer標價則為46800元。在該項目表中,最便宜的則是國內的快消品和互聯網企業(yè),標價為7800元~15000元不等。
記者以求職者的身份咨詢廣州一家中介機構發(fā)現,針對求職者不同的需求,中介機構有不同的套餐可供選擇。例如目標是實習職位保證有offer,則會有求職顧問講授職業(yè)規(guī)劃、簡歷修改、面試輔導、三門金融實務課程,兩個月內拿到實習offer,不成功便退還大部分費用,價格為5999元/位;而針對有京滬等戶口需求的高端職位,則是一對一單獨定價,拿不到定向崗位,全部退款。
除了利用就業(yè)論壇,記者發(fā)現,不少中介機構也運營公眾號進行宣傳。公眾號下方的菜單里都設有寒假實習內推群一項,加入內推群普遍有兩種方式:一是轉發(fā)該中介公司的微信推送至朋友圈或百人以上的大學生求職微信群幫忙宣傳;二是可以通過掃碼付費9.9元后進群。
記者進入某中介機構華南群后發(fā)現,群內成員近500人。每天中介顧問都把實習內推信息以圖片形式發(fā)到群里,但留的投遞郵箱并非是企業(yè)郵箱,而是以中介公司的郵箱作為中轉站,再由中介公司投到企業(yè)郵箱。
中介顧問表示,這種內推方式不用篩選簡歷,是可以直接去面試的。但當有同學向顧問反映沒等到面試通知時,顧問也只是簡單回應“再等等”。
而一些“更有保障”的實習內推,則是通過付費鎖定。學生通過掃二維碼填寫內推會員報名表,報名表上除了姓名、學校、年級、專業(yè)、基本信息外,還要填畢業(yè)規(guī)劃、預計開始實習時間、實習天數、目標行業(yè)、期望崗位、求職目標城市、職業(yè)困惑、想參加實習內推會員的原因、學歷背景、獎學金經歷、獲獎經歷、社團經歷和實習經歷等信息。
中介顧問解釋說,這種內推機會屬于自己公司獨家,可保證入職,但需要付費鎖定名額,面試失敗則全額退款,而推薦費用約為一兩個月實習薪資。
那么,中介機構的這一做法是否合法?法律界人士指出,從法律角度說,中介機構明碼標價向大學畢業(yè)生提供實習機會,這不違法。但中介機構如果從事虛假宣傳,欺詐大學畢業(yè)生,就侵犯了大學畢業(yè)生的合法權益,涉嫌違法。
“我覺得這種服務明碼標價可以接受。”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學生劉同學告訴記者,本科學國際金融的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這一行畢業(yè)生和招聘崗位供求關系很不均衡。以我們學校為例,每年畢業(yè)的三四千人中,想進金融業(yè)的最少也有800多人啊,券商哪有這么多實習職位給出來。”也有同學表示,因為出國要豐富簡歷內容,所以也會選擇付費換取一個含金量高的實習機會。
對此,一位職業(yè)顧問對記者表示,一些中介機構提到的“付費內推”服務方式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均有待考證。對于后期服務的效果及滿意度無標準可依,一旦發(fā)生糾紛,求職者的權益較難得到保障。
他認為,大學生還是應該通過校內推薦、校園招聘會或大型招聘網站這些渠道去獲取心儀企業(yè)的崗位信息。同時,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去滿足企業(yè)的要求,而不是花錢走“捷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